潮新闻 执笔 严粒粒

谢晋最后结局怎么样(潮声谢晋无时代)(1)

如果,要列一张名为“中国历史最伟大的导演”名单。里面,一定会有谢晋。

谢晋,中国第三代导演领军者,史上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多的人。半个多世纪的导演生涯里,他拍摄了《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等数十部叫好叫座的电影。

2023年,是谢晋诞辰100周年。5月18日,纪念谢晋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他的家乡绍兴上虞谋划了包括谢导生辰当日的主体活动和贯穿全年的谢晋系列文化丛书首发、经典优秀影片展播、电影艺术图片展、谢晋电影广场落成等等一系列活动。

谢晋已经去世15年了。“张艺谋、陈凯歌们”都已经是第六代导演了。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无法忘记谢晋和他的电影?所谓“时代有谢晋,谢晋无时代”又是什么意思呢?

谢晋最后结局怎么样(潮声谢晋无时代)(2)

上虞谢塘谢晋老宅。上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上虞谢塘,有一个“晋生村”。名字是为了纪念谢晋起的。在去世前的许多年里,他每年都会携家带口,回到老家谢塘过年。

去年年底,上虞通过与上海电影博物馆合作,把“晋生村”的老粮站建成“晋生·星片场”,短短数月就已成为当地知名文旅景点。在其中的“谢晋电影艺术馆”,一张张照片、一座座奖杯、一封封影迷来信,都昭示着谢晋的影响力。

谢晋和他的电影,是一代人的记忆。

根据数据,上世纪80年代票房过亿的电影仅8部,谢晋一人独占《牧马人》《芙蓉镇》两部。

以创下1亿票房的《芙蓉镇》为例,按照当年平均票价1-2毛钱计算,观众数量高达5-8亿人,可谓全民观看。而在票价已经达到几十块的今天,还有不少电影到不了1亿。

许多年后,由于《芙蓉镇》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电影拍摄地湖南湘西永顺县王村镇在2007年正式改名芙蓉镇。加上刘晓庆饰演的卖米豆腐的老板娘形象深入人心,镇上的所有米豆腐店又统一改名“刘晓庆米豆腐店”。

谢晋最后结局怎么样(潮声谢晋无时代)(3)

如今,芙蓉镇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仅2020年就接待游客超过200万,可谓一部电影带火一个镇的典型。

因为观众多,谢晋的电影就像“造星机”。他一手捧红了秦怡、王馥荔、姜文、潘虹、朱时茂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全民男神”“全民女神”。

不仅在国内,谢晋也火到了国外。

上世纪90年代,编剧、影评人韩炜已经开始从事影视相关工作。提起谢晋,他笃定道:“谢晋是当时中国电影的‘中心人物’,在国际电影界‘如鱼得水’。像高仓健那样的大明星都提出要和他合作。”

1998年11月,作为朋友,已过花甲之年的高仓健还特地从意大利赶到上海,参加谢晋从影50年活动。他在接受采访时曾感叹:“日本也有一名很著名的电影导演黑泽明,他从艺50年时没有这样的礼遇,谢晋是幸福的。”

独立电影人彭小莲也曾回忆,2003年谢晋八十大寿的时候,有日本电影公司委托她给谢晋送上生日礼物。“他们曾经发行了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至今记忆犹新,他们非常激动地诉说着往事,当初日本观众是如何喜爱这部电影。”

2008年,谢晋去世。过道上、土坡上、楼梯上……追悼会的现场,站满了自发前来吊唁的影迷。几乎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少人哭瘫在了地上。

人群中,有一位影迷笔直站立在走道中央,手里拿着一块红布,上面写着:“谢老走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这是如此难得的褒奖。谢晋的“口碑”,又来自哪里?

谢晋最后结局怎么样(潮声谢晋无时代)(4)

谢晋电影艺术馆中保存的影迷来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谢晋很时髦——当下是什么,他就讲什么。

从他指导的第一部电影《水乡的春天》将镜头对准了正在全国农村大规模开展的土改运动开始,他的电影,总是紧跟时代。

他也从不糊弄观众,镜头中的当下,都很真、很接地气。

一方面,每次拍电影,谢晋都会要求演员一进摄制组,必须过角色生活;另一方面,他也要求剧情要真实地还原生活。像《女篮5号》中,角色刘琼在剧中穿的那身仿革夹克,是谢晋自己根据新中国成立前上海街头最时髦的衣服样式设计的;刘琼常带着的兰花、木偶不倒翁,都是当时上海市民最熟悉的生活趣味,观众看了当然觉得亲切。

而在时代的宏大命题面前,他又很善于和老百姓共情。

限于时代,即便很多选题是“命题作文”,他也从不朝天“喊口号”,而是俯下身,尊重人物的感情、个性、变化,把每一个人物都放入到他最真实的处境中去。

谢晋最后结局怎么样(潮声谢晋无时代)(5)

例如,改革开放后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他在大胆、深刻地揭示时代悲剧的同时,着重刻画着身处悲剧中坚强不屈、正直善良的普通老百姓。“哀而不怨”也是外界普遍对谢晋的作品核心气质的评价。

谢晋给自己赋予的社会责任是为民族塑像。他说:“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如果20世纪中国电影还没有美好的形象留下来,并且被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话,那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就没有尽到责任。”

所以,那个年代播放谢晋电影时,影院里常常出现看哭一群人的景象——他们大概是看见了自己,看见了生活。

“客观来说,谢晋电影的美学性比不上谢铁骊。他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做到了艺术性、时代性、人民性的统一。”在韩炜看来,谢晋的电影始终与老百姓的生活血肉相连,而且更多了一种凝重,多了一分反思。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看别人的电影是享受,而看谢晋的电影却是感受——感受生活,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变迁。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全国100名杰出人物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谢晋作为电影界中唯一的导演代表获此殊荣。他被评价为:“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

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居然还得过“全国先进体育工作者”“上海妇联挚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观众给他的最朴实的奖励。

“一个比较重大的作品,总归要跟国家的命运、时代特征、人民关心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这句话,谢晋说到做到。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会否认谢晋在中国影史上的意义。不过,另一种声音是:他的电影年代感很重,影迷也大都年过半百,年轻人不爱看谢晋。

谢晋的电影过时了吗?

谢晋最后结局怎么样(潮声谢晋无时代)(6)

当然没有——

前不久,年轻人间突然玩起一个梗:“老许,你要老婆不要。”这是1982年的电影《牧马人》的一句台词。朱时茂(许灵均的扮演者)一出去参加活动,大家就问他要不要老婆。

网友们给这句话注册了“百度百科”。一位网友评价:“《牧马人》中许灵均与秀芝的互动没有一个吻戏场面,也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与海誓山盟,有的是纯粹与真诚,却甜得发齁。”在眼下时代,这种跳脱物质的真挚感情的价值,也越显弥足珍贵。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跨越际代的。谢晋的电影从没有过时,因为人性没有变。”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林玮举例:“他的《老人与狗》讲人与狗之间的关系,远比今天的爱狗人士要深刻得多,甚至比最近翻拍上映的《忠犬八公的故事》还要具有可开拓性。”

与此同时,他认为,谢晋导演的电影记录了时代,才不会过时。“这些时代感都是‘中国’的重要标志。在国外的东亚电影研究中,谢晋始终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导演,就是因为这种时代感。虽然今天我们不处于那种时代语境中了,我们普遍富裕了,但记住历史是电影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必然功能。”

韩炜也有相同的看法:“年轻人如果要了解过去,看谢晋的电影是一个方式。”他还认为,讨论一部电影的过时与否是个伪命题。“今天的电影生产量太大,大量的电影像是被‘美图秀秀’后失了真,还没流行就已经过时了。谢晋电影的价值在于经典性。而成就经典,在于他做到了对艺术有追求、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历史有使命感,用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形式表现了我们走过的时代。”

换言之,谢晋的电影,说的何止是人性,也是中国。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曾透露,谢晋曾为晚年拍摄的《老人与狗》《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3部电影做过参加国际影展的努力,但是没有得到让他满意的奖项。“谢晋的电影拿到西方放,不如第五代的容易理解。如果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背景的人,就难以理解。”

而今,伴随国家的日益强盛,世界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专注倾听、渴望了解中国。此时再看谢晋的电影,其意义越加凸显。“今天其实到了一个重新认识传统、重新认识民族化的时代,也到了一个需要重新来认识他的价值的时代。”陈犀禾说。

谢晋最后结局怎么样(潮声谢晋无时代)(7)

郭沫若向谢晋(右)颁发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有人说,谢晋是传统中国电影的“终结者”,无数的后来者只能高山仰止。这是对大师的神化。

谢晋确实缔造了一个电影时代,但时代也给予了谢晋成为谢晋的机遇。

如今,中国电影总票房有时甚至可以取得全球第一;《流浪地球》这种从前只存在于好莱坞的优质科幻电影也出炉了。国内电影的技术和市场都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也较谢晋生活的年代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我们的电影,是否真的配得上这个全新的时代,满足得了这个时代的观众?

中国的电影人们,必须意识到:是什么,让谢晋的电影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

面对谢晋这座大山,除了仰止,应当还有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