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

梅长苏和靖王计划攻入悬镜司救出卫峥,请言侯相助把夏江骗到郊外并拖住他,留出时间让其他人按计划行事。

因赤焰一案反目成仇的昔日老友,十二年后再聚首,言侯在夏江面前故意秀了一下他和言豫津之间亲密的父子情。

言侯假装嗔道:带你来是跪经的,怎么老跟着我啊?还不快去!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2)

豫津撒娇道:爹——真的要跪一天嘛?(撒娇的调调)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3)

言侯:再闹就跪两天!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4)

(仔细看豫津的小表情,无可奈何、不情不愿、又不敢违逆父亲的小委屈表现得很到位)

豫津无奈从父命,有礼有节向夏江和夏春告辞后,这时候夏江的目送微表情很耐人寻味,看着豫津离去的背影,那眼神里竟然有些许慈爱和羡慕。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5)

在言侯感叹“这孩子娇惯坏了,一点苦都吃不得”的那一瞬间,夏江是有几秒出神的。

当时评论一片欢腾,说言侯秀自己儿子又提夏江的儿子,那是刺中夏江要害,看着不要太爽。

这个细节后来回味了好久,看似父子两人故意唱双簧,实则真情自然流露。

梅长苏那句“虽然不是你心爱之人所生”容易误导一部分观众,觉得言侯冷血自私,为泄私愤炸死皇上连自己亲生儿子的死活都不管不顾。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6)

实则,当时言侯有自己的不得已和局限,但是对言豫津一直是心中有爱更有愧疚的。

这份深埋内心的爱与愧疚,纵观全局处处在细节中体现。

2

言侯心爱之人宸妃林乐瑶所生皇子名为“景禹”,他就为自己后来的儿子取名为“豫津”,两字互换位置谐音即为“景禹”的发音。

言侯也曾和豫津谈起往事的时候,亲口告诉过豫津:你的名字和他的一样。

表面上看,是言侯难忘旧人,惋惜不能与其生儿育女,只好“以我之姓冠你之名”,在自己与他人生的儿子上以名寄相思。

另一方面却也是天下做父亲的共同心绪意识。

景禹是心爱之人的儿子,豫津是承传着自己骨血和言氏血脉的儿子,这两个人他都要拼尽毕生护惜爱重。

我们可以根据剧中零星透露的细节线索大致推断出,赤焰案发生那年豫津约八岁左右,皇子萧景禹比豫津约大十五左右。

也就是说,言侯在林乐瑶嫁给梁帝十几年后,看着宸妃受宠,景禹优秀出色,才略略放下心中不甘和执念,愿意另娶他人,生儿育女。

以言侯的品性,即便所选之人不是心挚爱,但是愿意结为世间夫妻,必能以礼相待,举案齐眉的。

只可惜豫津母亲在豫津出生后不久离世。

豫津虽然不是心爱之人所生,但毕竟是亲生父子。

说从小没怎么管过豫津,对比长公主对萧景睿的眼珠子般的呵护,豫津得到的来自家庭的关爱的确很少。

言侯说的不管,更多只是体现在没能在衣食住行上无微不至关怀过豫津,少有亲昵恳切的语言交流沟通。

虽少言传,但一直在做身教。赤焰案发生之前,林家、祁王还在的时候,言侯是经常带着小豫津混林府和祁王的圈子。

他把自己的圈子和资源和儿子共享,用放养的方式让豫津在正确的氛围里沉浸式成长。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7)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8)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9)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0)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1)

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这群人中龙凤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中滋养小豫津虽然稚嫩没开窍但天生玲珑剔透注定聪颖不凡的天资。

纵观全剧豫津的行事作风,智慧聪颖通透里充盈着温暖明亮。

智慧聪颖或许可以全靠天成,但底色的温暖干净明亮是需要早期,来自父母或者其他替代养育者无私给与的爱的种子,才能在今后的成长里滋养出真正的温润阳光品性。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赤焰案没有发生之前,在豫津大约八岁左右,言侯虽然没有全职陪伴过豫津,但是他做到一个父亲能做的高质量陪伴。

父子感情在这一时期打下基础。

所以即便赤焰案后,父亲退出朝局,整日住在道观里访仙求道,

对豫津除了关心下钱够不够花除外,诸事不管不问,甚至除夕守岁也只一人在室内清修撇下豫津一人。

桩桩件件,豫津虽然内心失落有遗憾,但从未怨过恨过父亲,

更没有像《知否》中顾廷烨为了吸引父亲的关注,故意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来。

除了天性外,也有他们父子之间早期的感情基础在维系。

3

言侯所谓的“没怎么管过他”从赤焰案开始。

京城的人都知道,昔日赫赫大名的言侯爷,退出朝局,求仙访道,不是在郊外道观,就是在去道观的路上。

家事国事一概不闻不问,剩一个儿子言豫津天天跑野马似的没人管,日日流连秦楼楚馆,纨绔不务正业。

赤焰案后,昔日和林府、祁王、宸妃交好的一干人等,如果想明哲保身,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暂时退出主流前线,把自己边缘化透明化。

所以,言侯退出朝局,首先是当时形势所迫,再则是心受重创,对朝局心灰意冷。

经历过连番内心的挣扎煎熬后,冷静下来,决定蛰伏筹谋复仇计划。

他一个人倒也罢了,林燮、宸妃、祁王都不在了,他生也无趣,死也无妨,但是他还有亲生儿子言豫津。

在他整个十二年的谋划里,一直都处在对豫津的愧疚之中。

他在和梅长苏的对话里是这样说的:

豫津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不久就过世了,从小我就没怎么管过他,难为他了,做了我的儿子,可能这就是他的命数吧?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2)

豫津是个好孩子,可能,我弥补不了他什么了。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3)

这两段话配合王劲松老师当时精湛地演绎,能读出很多层意思。

提到豫津,先前还是激烈愤怒的言侯瞬间就低沉下来,言语里充满无奈、沉重和愧疚。

这根本不是日常习惯无视忽略儿子的人有的语调和神情。

他蛰伏筹谋的十二年里,他一定想过各种策略,但是凭自己一人之力都没法全面善终。

炸死梁帝,让可能的线索中断在私炮坊,再留下言皇后和誉王与后面调查真相的悬镜司周旋,或许能够让豫津置身事外,免招株连。

他何尝不知道这是一条下策,但是在所有十二年来反复思量的下策中,这或许是最有可能善后的一策。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4)

隐避乡野不闻世事,冷落豫津,才能打消梁帝的顾忌,

才能让豫津以不涉朝政党争,不站队,潇洒落拓的真实状态,在日常生活里和朋友自然交往相处,或许能结交两三生死之交关键时刻救护豫津也未可知。

如果再做深究,言侯知道自己的谋划一旦付诸实践,注定不能逍遥法外,

即便豫津能侥幸死里逃生,也要从此改头换面,荣华富贵难在,不如早日锻炼他独自闯荡江湖的自立能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剧中有一个细节,每次看都忍不住红了眼。

豫津外出玩耍回家,发现父亲回来,一路笑着小跑去找言侯。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5)

看到言侯的时候,开心的像个想要马上扑到父亲怀里的孩子,雀跃地表示要马上派人赶紧收拾一下上房。

得知父亲马上要走,那微表情里的失落、习以为常还有一点点想说什么的犹豫都全了。

他思虑几秒钟仍然坚持向父亲谏言:您求仙修道,怎么都好,只是,那丹砂实在吃不得!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6)

言侯当时听了有点生气,咬字很重地说了句:“懂什么啊?”转身就走,豫津当时都快要哭出来了。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7)

走了没两步,言侯又回转身,问豫津在府里银子还够用吗?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8)

豫津无奈微笑点头表示够用,言侯最后那意味深长的颔首微笑,让人很动容。

像极了那些,前一秒批评孩子,后一秒看孩子委屈,心疼不忍心又搂进怀里哄哄抱抱的父母。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19)

他不是为了泄私愤一门心思钻进死胡同里不出来,六亲不认冷血无情,他只是没有更好的办法顾全所有。

他苦心筹谋复仇计划的十二年里,除了问豫津银子够不够花外,几乎不再有父子间像样的沟通交流。

但豫津平日里的所行所为,智慧聪颖里透着的豁达通透、知世故而不世故,幽默风趣潇洒畅快里不失大家风范的种种,言侯都是知道的。

他既然能发现连誉王和秦般弱都没有发现的私炮坊,并顺利悄无声息把黑火安排人埋在祭台的炉灰里,

还神不知鬼不觉给皇后下药,事后连誉王都查不出来,想了解豫津日常的一言一行肯定是易如反掌。

言豫津是好孩子。越是这样,他愧疚越深,愧疚越深越是不敢面对,所谓近乡情更怯。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20)

想来那些年不愿意和豫津一起守岁的言侯,不是真的冷心冷面铁石心肠,

他是在逼着自己“狠而无心”,怕自己过于儿女情长有一天会放弃复仇计划。

当他答应梅长苏放弃炸死梁帝计划,静观朝局动向的那一个除夕,和豫津祭完祖宗,告知豫津准备酒菜父子二人一同守岁,

豫津受宠若惊,喜出望外,他等这一天等了许多年,言侯也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吧。

琅琊榜景言把皇位传给谁了(为什么说言氏父子关系其实非常深厚)(21)

豫津大年初一特意登府拜谢梅长苏说的那番话:

“父亲这些年虽一直忽视我,而我身为人子,不能体察他的苦楚,只怕也谈不上一个孝字。”

足见他们父子二人原本心内芥蒂就不深,豫津想多得父亲关爱,言侯本就心内有愧疚和遗憾,其中窗户纸一捅破也就都豁亮了。

4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的开头,谈到《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里说到:

不论小时候的经历如何不同,是常常挨打还是被独自留在家中,是遭受虐待还是被当作傻瓜对待,是被过度宠溺还是为负罪感所累,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

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而言豫津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中毒“的迹象。

一方面是他天性中生来智慧豁达能够自我解毒自我教育;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中毒“不深,言侯不是所谓的有毒父母。

他虽不是完美父亲,但是他是父亲。

他虽然没法满足豫津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但是他做到了满足言豫津物质上的需求、暗中保护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在必要的道德伦理方面给与正确引导。

豫津虽一路成长没娘疼少父亲关爱,但是不仅没长歪还出落地出类拔萃,

荣登琅琊榜公子排行榜,是遍京城豪门贵胄眼里的小太阳和开心果,焉得不是言侯所谓”没怎么管过“背后的用心呢。

也会有网友表示,那是编剧和导演为了丰富情节特意设定的虚构人物,没必要过度解读。

其实不然,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人物,只要作品经得住推敲斟酌,人物设定立得住,就一定遵循了人性和复杂性和自然发展规律。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

剧情从父子坦诚互谅开始,言侯豫津父子二人就经常一起出境:

豫津被困谢府,言侯孤身一人闯府营救;

梅长苏说服言侯支持靖王的那段名场面,言侯让豫津全程参与;

更有文章开头提到的父子二人为拖住夏江上演的寒钟观秀儿子戏夏江的另一名场面。

其父子情从当初言豫津想不断靠近父亲,言侯因近乡情怯不敢靠近的单向行驶,变成了双向奔赴。父子感情愈发深厚。

参考资料:《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苏珊·福沃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