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1)

1960年7月23日,毛泽东接见梅兰芳(右二)等文艺工作者

作者 苏峰

责编 王新伟 小林

1949年4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不久,北平戏剧界组织欢迎晚会,演出京戏。毛泽东很感兴趣,白天就问警卫排排长阎长林:今天晚上要去看戏,几点钟出发?

当时为方便中共中央进城办公,从香山到西直门,刚抢修出一条简易公路,但路并不好走。阎长林想着时间得多打点儿富余,路上估计需要1个小时,便答道:6点半出发,可以按时到达。

评梅兰芳:这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多么可贵

毛泽东点点头,说:“看戏也是工作啊!咱们今天去看闻名中外的梅兰芳先生演出的拿手好戏《霸王别姬》。这位戏剧界的名人可不简单呀!”

他感慨地说,日本全面侵华后,梅兰芳先生就蓄须明志,不为侵略者表演了。“这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是多么可贵啊!我们今天去看梅兰芳先生的演出,就是提倡这种民族感、正义感,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阎长林以前就知道梅兰芳唱戏很有名,但对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一点都不知道。其他警卫人员更是连梅兰芳是男是女都不清楚,还有过争论。

路上,阎长林把大家的争论对毛泽东说了。毛泽东笑着说:“过去,大家都生活在农村,不要说看不到梅兰芳的戏,就是能看到,如果没有知情人的介绍,认为梅兰芳是女的也不奇怪,因为在舞台上他就男扮女装嘛。今天咱们就要看他的演出了,再说他是女的,那就是大笑话了。”

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2)

梅兰芳卸妆照

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3)

梅兰芳戏妆照

梅兰芳演的《霸王别姬》是当晚的压台戏。他出场前,锣鼓和胡琴都换了,观众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戏院里的气氛都变了。

在大家的翘首期待中,装扮好的梅兰芳出场了!他当时已54岁,而且多年没有上台表演,可他的扮相、唱腔和做派仍非常吸引人,赢得观众一阵阵热烈的喝彩声。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和其他演员出来谢幕,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毛泽东也使劲鼓掌。回香山的路上,他对阎长林说:“这真是一场高水平的艺术表演。今后,这些人都是新中国的戏剧家,在政治上要有地位,要受人尊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戏剧肯定能很好地发展起来,能够在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评程砚秋:更重要的是尊重他的民族气节和正义感

走进双清别墅时,毛泽东说:“明天晚上还在长安戏院,看程砚秋先生演戏。”

怕阎长林他们不了解情况,毛泽东介绍了程砚秋先生和梅兰芳先生都是京剧界名流,两人与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为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先生在抗战期间也是隐居农村,不管敌人用什么手段威逼利诱,他始终没有登台演出。“像这样有名望的艺人,我们不仅是看他的艺术表演,更重要的是尊重他的民族气节和正义感。好了,明天还是按时出发。大家想看,可以多去几个人。”

第二天晚上,除了程砚秋演出的《荒山泪》,还有杨宝森、梁小鸾、郝寿臣、尚小云、谭富英、萧长华、姜妙香等名角演出的《法门寺》和《打渔杀家》等。

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4)

程砚秋饰演《荒山泪》中的张慧珠

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5)

图为程砚秋卸妆照

程砚秋的《荒山泪》是压轴戏,毛泽东看得特别认真,不时赞扬程砚秋的精彩演出。演出结束后,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演员和观众见面时,剧场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毛泽东高兴地说:“今天晚上是群英会,都是京剧界的名人,这些名人凑在一起演出的机会很少。”“这几出戏的内容与现实结合得很好,特别是《荒山泪》,程砚秋先生演得很成功,内容和唱腔都很好。”

毛泽东还特别提到《法门寺》里的两个典型人物——刘瑾和贾桂。刘瑾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好事,贾桂在他上司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毛泽东说:“我们反对这种奴才思想,要提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要有自尊心。”

评侯宝林:这一行很好,能促使人们鼓起革命的精神,做好工作

几天后,北平市委在机关礼堂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彭真和叶剑英来邀请毛泽东,特别介绍了侯宝林的相声。毛泽东一听,很干脆地说:“好,我去。侯宝林是个人才,我很想听听他的相声。”

这次文艺晚会,演的都是清唱、曲艺等小节目,最吸引人的是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的相声《婚姻与迷信》,反映了新旧社会妇女地位的变化,讽刺了旧社会婚姻仪式中的迷信行为。两人往台上一站,观众就乐了。侯宝林在上面说着,观众在下面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得直抹眼泪,有的笑得直捂肚子。毛泽东也笑个不停。

侯宝林从小家境贫寒,小小年纪就在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旧社会的许多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彭真在一旁介绍说:“侯宝林学艺很刻苦,他爱好这一行,在这一方面很有研究,这真是行行出状元,他就是这一行的真状元。”

毛泽东说:“这一行很好,能促使人们欢乐,能促使人们从反面吸取教训,能促使人们鼓起革命的精神,做好工作。”

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毛泽东如何点评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和相声大师侯宝林)(6)

毛泽东与侯宝林(左三)等艺术家交谈

在回香山的汽车上,毛泽东还在夸侯宝林:“他对相声很有研究,本人很有学问,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语言专家。”侯宝林后来真成了相声界家喻户晓的一代宗师,他深入研究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被誉为语言大师,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名家。

毛泽东的一言一行,体现了他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旧中国被称为“戏子”的梅兰芳、程砚秋、侯宝林等人,在他眼里却是受人尊敬的戏剧名家、语言专家,这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本文原标题:毛泽东进城看戏

来源:《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

参考文献:《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李银桥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监制:方丹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