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最能见证人间冷暖的地方

儿童医院也是见证家庭教育差距的地方

儿童做手术之前,会让家长在准备间陪着孩子;手术时,医生领着孩子从准备间进入手术室(期间家长不能陪同),此时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5-7岁的孩子:如果孩子太小,他们的恐惧、害怕加上沟通不畅,哭闹不配合很正常;比较大的孩子,沟通顺畅,一般也不哭闹。而5-7岁孩子一个人在陌生环境下的表现更能说明一些问题。

一、儿童的术前表现与家庭教育

在与父母强制分开后的短短几分钟里,面对医生和护士的安慰和问题,除一般孩子们的大众表现外,有三种孩子的表现特别引人注意: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

第一种孩子表现的异常紧张害怕,沉默不语,不哭也不闹,出奇的安静,很少回答医生的问题;

第二种孩子表现的勇敢冷静,在医生面前有问有答,弛张有度;

第三种孩子则是大哭大闹、撒泼打滚,甚至口吐脏字,任何沟通无效,很难平息。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2)

很明显,第三种孩子最让医生护士们头疼的了,主要原因是他们极其不配合,如果任其挣扎,在病房留置的静脉套管针很容易鼓针,甚至脱落,护士必须重新扎针,而这些撒泼打滚的孩子,要想扎针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了避免上述事件发生,入手术室后,护士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束缚以限制其剧烈活动。我见过几个因哭闹鼓针的,没办法,医生和护士强行摁住重新扎针,有的扎了好几次才成功。

在后期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正如我们想的那样,不同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不同表现。在一次与家庭教育专家 Maggie 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孩子的这三种表现恰好符合三种家庭教育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纵型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3)

第一种孩子异常胆小,依赖性特别强。家庭教育多属于专制型。孩子的胆小,依赖性强除了天生性格内向外,主要是环境与家庭教育有关。有的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这样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交往能力。有的父母则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以上家庭的很多孩子离开父母后不知所措。这种孩子表面看起来听父母的话,显得非常“懂事”,但这种“懂事”不一定是好事。

“乖孩子”长大的代价

就是“扼杀”自己的真实感受

去活成别人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4)

第二种孩子表现的比较勇敢。其父母文化程度及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家庭教育属于民主型。对孩子教育宽严有度,恩威并重,在“度”的掌握上非常好,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向上的家庭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比较优秀。

注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调皮是天性,不打压,不放纵,如何有度的把握孩子的这个天性而顺势引导才是关键,管教宽而不松,严而不死并不简单,这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5)

第三种孩子大哭大闹,沟通无效。这类型的孩子人们常称之为“熊孩子”,其家庭教育多属于放纵型。全家上下对其非常溺爱,父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几乎听之任之,这种百依百顺的管教很容易造成孩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孩子爱发脾气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迁就、娇纵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熊孩子的“胡作非为”:公共场合(如高铁)大声喧哗、上蹿下跳,让我们头疼不已。更令人气愤的是家长在所谓“还是个孩子”的借口下对孩子的纵容,其本质上是为孩子的错位行为开脱,所以熊孩子背后肯定有熊家长。

除了上面的三种情况外,有一个孩子的表现更让我吃惊,那是个6岁小男孩,进手术室后,很认真的对我们说: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6)

整个手术室瞬间震惊了,真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出自一个萌娃之口。手术结束后,看见孩子的妈妈和姥姥在手术室外等候,原来孩子父母离婚了,孩子归女方抚养,可想而知这位母亲每天都在孩子面前说些什么,这么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仇恨的种子。

二、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放任,总有一天会还到孩子身上,当他长大后被残酷社会狠狠教育的时候,他也许就会知道,教育和教养都是不该缺席的一课。你可以纵容、溺爱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你不好好教育,总有一天老虎、社会、警察替你教育!

一位著名教育学者说过,教育人的共有三个场所:学校,家庭,监狱家庭教育是最后的防线,否则就只有在监狱里学习了。父母一味地娇惯孩子,不是爱他,而是害他,正可谓惯子如杀子,畸形的溺爱必然导致惨痛的教训。震惊全国的上海杀妻藏尸案、李天一案等都是溺爱的典型代表,所以在这里,奉劝熊孩子的家长,不要再毫无原则的纵容孩子的“胡作非为”,否则你终将后悔莫及。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7)

近年来新闻视频时常看到,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小小年纪竟向父母摔盆砸碗、大打出手,还有很多子女不赡养、打骂老人,我们在谴责不孝子的同时,是否想到这很可能是父母早期教育失败的结果呢?

俗话说,溺爱出逆子,子不孝父之过;一味地溺爱,并不会换来孩子的感恩,而是大逆不道。这样的父母最大的悲哀在于从未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和后果严重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后只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上海杀妻藏尸案主犯母亲至始至终都认为自己的儿子还是个孩子,杀人是无意的。

人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你仔细想过没有:什么是起跑线

起跑线就是家庭教育,这是由父母的综合能力决定的,包括父母的经济水平、道德品质、眼界和胸怀,甚至是特权(参见文末视频)。家庭教育不同,父母综合素质水平不同,他们的孩子怎么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就是骗人的:你努力的终点可能就是人家的起跑线,甚至都达不到人家的起跑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父母多为八零后,他们是第一批独生子女,他们在子女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与上一代明显不同,更注重西方倡导的“朋友式”、“民主式”、“鼓励式”教育,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没有把握好“度”,以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出来的孩子飞扬跋扈,毫无规则可言,毫无敬畏之心。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8)

现在学生顶撞、打骂老师的新闻并不罕见,毫无疑问,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危险的,正可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老师的态度就是对父母的态度,他们将来很可能也会顶撞、打骂父母,甚至危害社会。

现在的老师谈到学生的教育,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口径几乎出奇的一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不敢管,也管不了。老师们只教书不育人是多么的可怕!真是细思极恐:外卖毁不了下一代,二胎也毁不了下一代,这样的教育才真正毁了下一代。

影响国运的教育变成如此的状况,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教育怎么了?家长又怎么了?

三、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管得住他的人!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长,敬畏规则。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9)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应该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约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古语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4岁就应该立规矩了,超过这个年龄则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难管教。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0)

我们管教孩子应该弄清楚一些概念:

1.让孩子有主见并不是让她任性。

2.孩子尊重老师并不是害怕老师。

3.家长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有一个“度”,反之很容易形成溺爱。

4.孩子应该进行必要的管教,要让孩子知道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

很多家长在问“到底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其实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一些教育理念是相似的。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1)

家庭教育讲究刚柔并济,该严厉的时候不要心软,比如孩子偷东西、不尊重长辈……,该强硬一定要强硬,惩戒不能少,但打骂要适度。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从儿童术前表现反思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12)

该柔软的时候不要责怪,比如孩子在外受欺负了、被老师批评了、忘带了什么东西……,这时候不要责怪,反而要安慰和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管什么事情,一味的鼓励和责怪都是片面的,都是错误的。

爱孩子是父母固然是本能,但在这份爱里必然需要一些理性和冷静,我们应当承担起作为家长的基本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和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品行端正,高素质的人。

“教”字在身传

“育”字在感悟


选择权威科普,选择健康生活,

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