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墨菲定律”,大意是指,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体现在手机充电这一事情上,小唠亲身体验,无论你平时有多么注意,却总会在那么一天会遇到手机忘记充电、出门前太过匆忙忘带充电宝/充电线、地方过于偏僻找不到共享充电宝等等一连串的尴尬。

手机一旦没电,不仅电子支付手段无法使用,在到处都需要健康码的今天,甚至连通行都会成为问题。不得已,小唠只能在旅程后半段忍痛和花花网络娱乐世界告别,通过在普通模式和超级省电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的方式,最后才顺利挨过去这一窘境。

看看你们的电量是多少(唠嗑你的电量焦虑到了多少级)(1)

手机没电犹如丢了灵魂,这让包括小唠在内的一部分人养成了类似的习惯,有事没事就往手机电量瞟一眼,只要手机电量低于70%,就会开始感到惴惴不安,一旦手机弹出低电量提醒,就仿佛进入了倒计时一样,要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满世界找充电器,只有看到手机电量被重新充满,才能放下心来。

看看你们的电量是多少(唠嗑你的电量焦虑到了多少级)(2)

如果你也像小唠一样有类似的感受,那么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病”,当然你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据调查报告,在2000名受访者当中,有超过9成的人都会对手机电量流失感到担忧,情节严重者甚至会感到恐慌,这种情况被研究人员称为“低电量焦虑症”。

看看你们的电量是多少(唠嗑你的电量焦虑到了多少级)(3)

报告还对“低电量焦虑症”人群进行了跟踪报道,为了随时不断电,他们还会使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奇葩”招数:在肚子不饿的情况下去酒吧、餐馆点餐,只为能借到充电器进行充电;尽管会感到尴尬,但还是会硬着头皮向陌生人借用充电器;更有超过3成的人表示,会“放下一切”,掉头回家充电。

看上去有点小题大做?事实上,手机没电,除了自己生活受到影响,还可能会演变成一道“送命题”。报告显示,有超过6成受访者曾经历因手机电量低而无法与家人、朋友或重要的人取得联系,有近3成的人因为手机没电而错过重要信息或电话,导致会议取消或者与爱人、重要的人发生争吵。所以,如果你打电话给另一半,发现提示“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他可能不是在打游戏听不到,而是可能手机真的没电了。

看看你们的电量是多少(唠嗑你的电量焦虑到了多少级)(4)

问题来了,如果手机没电,而又一时半刻找不到可以充电地方的窘境真的落在自己头上,除了赶紧在没电之前把要紧的事情给身边的要交代清楚(如果有的话),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有手机工程师给出了下面这些建议:1.关闭定位服务,可以有助延长续航。有的APP即便在不使用的时候,也会在后台频繁定位,关闭这些功能,可以节省不少电量;2.调低屏幕亮度,有时候我们在户外为了更好地看清楚屏幕,往往会将屏幕亮度调至最大,这自然也会造成电量的过快消耗;3,关闭蓝牙服务,在人手一台无线耳机的现在,蓝牙成为了隐藏的电量杀手,虽然现在的蓝牙5.x已经比较低耗,但一些老手机依然在使用蓝牙4.x甚至更早的协议,这样的耗电量就可能会很可观。

此外,手机工程师还表示,现在的新手机都加入了不少的新功能,比如打字时的振动马达功能,120Hz高刷、息屏显示等,这些零零碎碎的功能加起来,也会加快电量的流失。

看看你们的电量是多少(唠嗑你的电量焦虑到了多少级)(5)

不过,这样子省电,虽然能保住手机的电量,但作为智能手机的乐趣也没了,还不如当初直接买台功能机。确实,相比起节流,开源——获取更大的电量或许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有研究显示,自1991年索尼推出首个商用锂电池以来,30年以来手机使用的锂电池仅仅在容量、单位面积效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其他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也有手机技术人员表示,电池技术的改进速度非常慢,每年仅为5%,但手机耗电量涨幅远超这个数字。从安全性、手机体积、电池技术等综合来看,除非出现新的电池材料,否则电池容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

虽然说电池容量就这么多,但也并非毫无办法。比如在选购手机时,就可以注意一下单电芯与双电芯的区别:单电芯会比双电芯寿命更长、更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手机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的老大难问题,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算是获得了更长的续航。当然,与之相对的,双电芯在充电速度上要比单电芯要快,如何取舍还是要看实际的生活应用场景。

当然,更好的做法,是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是时候少刷点剧,少玩点游戏,放下手机,多去外面世界走走,看看风景,你就会发现:

看看你们的电量是多少(唠嗑你的电量焦虑到了多少级)(6)

“好像还是手机比较好玩!”

好了,小唠的手机已经又“满血复活”了,唠嗑就先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