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由来已久。

8月2日,娱乐圈艺人马天宇在其微博喊话携程旅行,“你家数据杀熟有点恶心,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就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一万多。吃相太难看!!! ”并在评论区再次控诉:“辣鸡!”可见其愤怒心情。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1)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2)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马天宇骂得好,说出了很多人没骂出来的话,就喜欢他这种有什么说什么的性格,网友还称“他简直是我的互联网嘴替”,“真的很 real”。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3)

这条微博发出后,不少网友还在相关话题下,吐槽自己的类似遭遇。再一次将大数据杀熟问题推向全民讨论的局面。

有用户表示:“数次订酒店,不同账号看价格都不同,有时候甚至相差几百,每次订个酒店还要几个人一起比价,吐了。”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4)

还有网友表示:“之前只是吃过外卖的亏,没太注意过机酒这些,好么,准备周末出游,刚定的酒店,再定第二天的就直接从390涨到560了,另一个app也从410涨到了440,离了个大谱,简直就是。晚上回去让家里那个定算了。真是恶心到极致。”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5)

此外,还有消费者称,“其实不止携程,很多平台都有大数据杀熟。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使用某团订票,同一家酒店同一种房型,价格差了30多,而且我俩能看到的页面也不同,我的显示有最低价格的房型,她的就显示房间已满。使用不同的APP看到的价格也不一样,出去玩的话最好几个人来回对比一下,说不定会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比较夸张的是,如果你收藏了它,再回来看它,不出意外,它的价格会涨。也有网友分享说手机型号也是会影响价钱的,这个不知道是真是假。”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6)

值得一提的是,马天宇已经删除该条微博,现在其主页上已经没有相关内容。

大数据杀熟问题,无论是外卖平台,还是旅行网站,大部分用户都有被杀熟的经历和感觉,关于平台大数据杀熟的质疑也一直存在,但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死结。

“用户难以取证,而平台每一次被质疑,都能找到足够合理的解释。”

迄今为主,关于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我们更多的也只能停留在感觉的层面,就是没有证据证明。

就算你拿着看上去证据确凿的截图又如何,官方给出的每一个解释在法律层面基本上都是无懈可击的。

比如差价问题,可以解释为可能由于日期、支付方式、是否含早、取消政策、不同供应商等原因导致的不同。

关于同一家酒店,不同的人搜索,看到的价格不一样,某平台解释是因为用户领用或购买优惠券造成,有的本身就不是同一种产品。

关于“杀熟”,官方有一万种理由,总能找到说服你的理由,并且谁又愿意为了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去花一两年打一个官司呢?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7)

所以,什么是大数据杀熟呢?

公开资料显示,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2018年3月,“大数据杀熟”这个词进入大家视野,不过这一现象或已持续多年。有数据显示,国外一些网站早就有之。

马天宇新旅行写真(马天宇吐槽知名旅游平台数据杀熟吃相难看)(8)

2020年8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消费者反映较多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专门规定。

2021年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会议指出,实施“大数据杀熟”问题必须严肃整治。8月17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审,对禁止“大数据杀熟”等内容作出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