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袁馨晨)对于突发心梗的患者,国际上有黄金抢救时间“90分钟”门球时间(door to balloon,D-to-B)一说,目前中国的平均抢救时间是多长?近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脏内科专家葛均波院士在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时表示,随着胸痛中心在全国各地推广,医院用于心梗急救的门球时间大大缩短,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心梗心脏骤停能心肺复苏吗(胸痛中心构建一体化急救体系)(1)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早一秒开通血管,就多一份生的希望。”葛均波解释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转运到医院、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往往会耽误大量时间。为了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医学界普遍倡导将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进行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也称“门球时间”)尽可能缩短到90分钟之内。而2017年版《急性心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 则更进一步提出了“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简称FMC)时间,即心梗患者发病后自行抵达医院就医或者急救人员到达发病现场的时间点。

近年来,为了实现急性心梗患者快速、规范救治,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胸痛中心建设。葛均波表示,“胸痛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完整的心血管病急救诊疗体系,逐步提升院前急救到院内救治的各个流程,包括120急救、院内绿色通道及促进大医院和基层医院间患者转诊等的区域救治体系发展等。在此过程中,国家政策支持、行业自主管理、医疗机构自我完善、医药企业推动乃至公众教育等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葛均波介绍,目前我国已有500多家胸痛中心,3年建立1000家胸痛中心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自从胸痛中心建设以来,医院用于心梗急救的门球时间大大缩短。“急性心梗救治的基本原则是越快越好。为此,胸痛中心向心梗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可以先治疗后收费,极大缩短了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的治疗时间。”他说。

“在胸痛中心,‘一包药’项目也是较为成功的举措之一。”葛均波介绍,该项目是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主导下和阿斯利康在药品上的全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通过打造“医生手边有药可用、患者不必排队等药”的新模式,让广大医生,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急性心梗救治的理念得以更新,及时启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意识大大加强;同时,项目也让急性心梗救治流程更加系统,通过建立“药等患者”的机制,使急性心梗患者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就诊,都能及时获得抗血小板药物,得到符合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并不是终点,科学、规范的院后管理同样重要。葛均波表示,选择并坚持合适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在急性心梗患者出院后,为了避免新的血栓形成,最重要的手段是进行抗栓治疗,尤其是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心梗后的高危人群,最好按照指南和医生推荐,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梗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