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我的科学课堂,我是“老光”,每天开讲一个冷知识,下面请您慢慢享受我的文章。
螳螂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益虫,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但要说真的对其非常了解的话,恐怕有关于螳螂的“性食同类”行为深入人心。
直接听“性食同类”这个专业名词或许大家无法理解,其实就是出现在动画片《黑猫警长》里,螳螂小姐吃掉自己心爱丈夫的行为,相信这个片段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童年阴影”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身为一只雄性螳螂,一生只交配一次,可怜有的交配还会被对方吃掉,难道雄性螳螂的价值只是交配麽?关于这些问题,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
雄性螳螂为什么会被吃?
螳螂有很多品种,根据相关专业人士的记载,除了极地之外全球螳螂的种类超过2400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主要以害虫喂食的益虫,却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怪癖”,据传言一对螳螂在交配后,母螳螂会将公螳螂拆吃入腹,公螳螂也是心甘情愿被当成食物,只为满足母螳螂孕育后代的营养需求。
这样广为流传的说法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而站在专业科学的角度,事实是否真实如此呢?
其实在世界最著名的《昆虫记》中,就有记录了公螳螂在交配后,是如何被母螳螂吃掉的过程画面。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行为,生物学家通过实验分析后发现,这是因为在公螳螂的体内,确实是有一种丰富的营养物质,而孕育后代这个过程中,母螳螂需要消耗的能量是异常惊人的,公螳螂体内的这种物质可以满足母螳螂的营养所需。
这样乍一听,还真的挺让人感动,为了能够繁衍后代,雄性螳螂居然会做出如此大的牺牲。
然而在这之后,又有专家提出了质疑——雄性螳螂真的是心甘情愿充当“营养剂”的麽?
雄性螳螂一定会被吃么?
公螳螂真的是心甘情愿被母螳螂吃掉麽?对于这个问题,有专业人士进行了实验研究。
《Biology Letters》杂志上曾刊登:“不是所有的雄性螳螂在交配后都会被雌性螳螂吃掉,有些雄性螳螂可以侥幸逃脱。”这一说法也是直接对此问题进行了否定。
早在1984年,生物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就用常见的中华大刀螳螂展开了相关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研究30次交配过程,他们发现,当雌性螳螂交配前饱食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蚕食雄性螳螂的情况。
到了1987年,研究人员再展开类似的实验,不过这次为了更加证实猜想,实验人员分为了多种情况,让不同实验组的雌性螳螂保持不同的饥饿度,实验最后发现,雌性螳螂是否会选择将雄性螳螂吃掉,取决于是否足够饥饿。
《生物学通讯》上也曾发表过一篇论文,文中指出——在完成交配任务前,大部分公螳螂都会选择开发逃脱手段或者是保全自己的措施
这也就是说明,公螳螂也是“惜命”的,也不希望交配后便一命呜呼。
自然环境生存下的选择
螳螂的这种行为就是“性食同类”,要知道这可不是螳螂独有的现象,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实例,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黑寡妇蜘蛛。
性食同类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或许确实比较残忍,但这也是想要在大自然生存所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毕竟就拿螳螂来说,大多数螳螂的寿命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后代的繁育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这个过程能够顺利成功的进行,那就必需要作出一些放弃和牺牲。
感谢您读完我的文章,我是“老光”,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您的点赞关注是我码字的动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