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厘米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这首诗描述的是齐国公主嫁到卫国时的实况转播,这位齐国公主是历史上第一位因为美貌走进诗歌里的女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话是在描述齐国公主微笑时的神韵,一下子就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给比下去了,讲直白点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美的倾国倾城,没有一个人不为她动心。

为什么孔子要和弟子子夏聊这位“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呢?

先假设一个场景:

一天子夏拿了一张最美女明星的照片,找孔子说:“老师啊,快来看啊,这个女明星太美了,你看这个眼神、笑容,我终于理解《诗经》里齐国公主有多美啦!”

孔子说:“我来看看,对呀美女都一样,首先要底子好,再加上化妆、饰品、灯光、修图的手段,就美轮美奂了。”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关于子夏和孔子对话的解释,当然我运用了一点夸张,人家写的很含蓄,但我看到文字背后蕴藏的意思大致就是如此。

不管这么多,先看一下字词的意思吧!

“巧笑”:笑得很迷人。好比照片里女明星的那个笑,似笑非笑,很吸引人。

“倩”:有一些俏皮。

“美目盼兮”:眼睛已经很美了,但还流露出期盼的神情。

所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大概就是一个女明星笑得很迷人,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有一些俏皮、又有一些期盼、还有一些“无情却有情”的诱惑,让人意味深长。

“素以为绚兮”:好比一张白纸上画了很绚烂的图案。

其实这段的意思是:子夏引用《诗经·卫风·硕人》形容齐国公主的一句诗,来研究文学。

孔子是鼓励学生们多读《诗经》,其实诸子百家中引用《诗经》句子的人非常多,孔子认为《诗经》可以成为立言、立信的标准,也曾教导自己的儿子从《诗经》学起。因为诗里包含了人类的思想与感情,所以孔子和子夏是在讨论这首诗中蕴含的意义。

励志国学经典500句带译文(厘米读国学)(1)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孔子心里很清楚自己弟子的文学程度,知道子夏不可能不知道这句诗的意思。

子夏问“何谓也?”——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并不是子夏不懂,只是觉得这三句话是不是形容的过分了,所以请教孔子为什么会如此。

子曰:绘事后素。

“素”:上面的“素以为绚兮”的素是白纸的意思,这里的素是——平淡。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绘画完成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

曰:礼后乎?

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的方法。子夏聪明,一下子就懂了,于是说“礼后乎?”,意思是:难道礼仪的后面还有一个“礼”的精神吗?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姒姓卜,名商,字子夏。所以“商”指的子夏。

意思是说:你不但说的对,而且我也受了你的启发,你是真正懂得诗的人。

这就是我理解孔子与子夏整段对话的意思,不过《诗经·卫风·硕人》里描述齐国公主容貌的那些诗句也是很精彩的,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但抛开浮于表面的装饰,孔子的“绘事后素”更耐人寻味。

励志国学经典500句带译文(厘米读国学)(2)

“绘事后素”中藏了中国文化的深意。

诸葛亮《诫子书》中,著名的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庸》中也有一句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我们回看历史,真正的英雄就是本色和平淡,世界上了不起的人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也是最了不起的。

其实很多人不太能接受这句话,是因为这些“大英雄”已经做了最不平凡的事了,才回过头来追求平淡,这哪算是平淡啊?

所以,为了追求“英雄后的平淡”,人们开始不择手段的先成为“英雄”。

我目前对于这句话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所以很难解释的透彻,但我会记住孔子和子夏的这段对话,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一样,如果真有一天遇到这样的选择题,那么这段话就是我的参考答案。

不过目前以我的知识储备,曾国藩在用人的时候希望用一些“自带土气”的人,就是那种我来自乡下,就始终是乡下人这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也没有什么可自卑的(完全没有瞧不起乡下人的意思)。

就是那种不管自己如何有权势,在事业上如何成功,但我依然是我,这里的我可不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意思,是那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里的保持本色、潇洒自在的意思。

我想能做到如此,应该很难很难,所以英雄很少很少,所以诸葛亮这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被做成牌匾,挂在办公室里,有事了就拿出来挡挡箭、遮遮雨。

不管怎样,人们还是抱有美好愿往的活在希望里,那就先从不迷恋于绚烂之中,不迷恋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中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