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的WEC赛事中,一位崛起之星在轻量级MMA斗士的巨浪之中冒出了头。初次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角的他,也曾因自己的格斗出身——跆拳道——而被人诟病,但他完美地将自己的背景格斗术与万众认可的泰拳相结合后(当然还有那棘手的下位降服),拿下了WEC的155磅冠军,并在进入UFC后的2013年夺得了该组织的轻量级腰带,时至今日,他依然是世界顶尖斗士之一。他就是来自美国的安东尼“Showtime(好戏开场)”佩蒂斯。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

即将在UFC 242中作为联合主赛出战的巴西“腿王”艾德森·巴博萨在UFC中拿下过7场TKO/KO胜利;位居轻量级第七的他以自己多样化却十分扎实稳健的踢拳技艺而著称,尤其是那凶猛的扫踢和难以提防的后摆腿。追溯起来,巴博萨同样是个很典型的能够将跆拳道与泰拳融合在一起,发挥出两者各自的用途的精英击打手。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2)

在如今的格斗界,人们常常打着“实战”的旗号刻意“神化”或“贬损”某一种格斗术。其实,也就是因为实战才是检验格斗术的唯一标准,只要是可以被借鉴和使用的,都是优秀、值得尊敬的武学体系。

下面就让我们趁UFC 242来临之际,借着“腿王”巴博萨和“好戏”佩蒂斯的打法风格,来分析和欣赏跆拳道和泰拳两种站立格斗术的融会贯通,了解它们各自可以发挥出来的作用。

根据之前的读者提议,我将在之后专门出文解析此风格选手的一些“天然克星”,但暂时就不在本文中进行讨论。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3)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4)

洗不干净的地

一看这个文章的标题和序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动机是要给跆拳道“洗地”。作为一个跆拳道出身的格斗爱好者,我确实有过很多次需要给跆拳道正名的情况(比如有人干脆说它不是格斗术的时候),但我也深刻地了解这项格斗术在实战中的严重短板。

客观地评价:跆拳道极其缺少实战拳法和防守的训练,且几乎没有缠斗类技术(就像其它很多站立格斗术一样,比如拳击...),同时,以腿法为主的打法也容易被对手抱摔,也极可能会因缺乏除腿法以外的训练而难以适应实战中的距离......

在此,我不打算争论跆拳道实战强不强的问题(如果相同水平的拳击手和跆拳道选手打一架,极可能是前者赢,但是柔术师同样可以击败拳击手,这也不能说明拳击不实用),而是想说,它有自己的缺陷但也有许多长处值得借鉴。

我为需要解释这样浅显的道理而感到遗憾,但根据个人经验,我还真的需要先这么说一下......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5)

既有泰拳,何必跆拳?

说到泰拳与跆拳道相结合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先质疑:“如果我已经学了泰拳,那何必还要学跆拳道呢?”或者是,“如果泰拳比跆拳道更加实用,为什么我不应该从一开始就只练习前者而忽视后者呢?”

我必须承认,就从格斗的实战练习上讲,如果一个人必须只能选择一种格斗术,那么我会推荐泰拳而不是跆拳道。但现实生活比这个设想更加美好:人们有机会体验不同格斗体系的魅力,并汲取百家之长,让自己对格斗实战能力的追求胜过对固有成见的坚守。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6)

泰拳既然是“八肢之技”——也是最全面的击打体系,那么至少在站立方面,它是最具权威的。中距离的拳法,配合起远距离的重腿,再加上近身后的顶膝和肘击,更有实战中极为有效的“泰式缠抱”作为基础,可谓是既能稳健又能凶猛。泰拳体系几乎没有值得挑剔的地方。

我是说“几乎”。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7)

虽然也有特例,但绝大多数我见过的泰拳手(无论专业还是业余),在步法移动上都逊色于其它站立格斗术的习练者。当实战场地较大,又允许抱摔的情况下(这可以是指MMA的大铁笼,也可以是生活中防身),站桩式的打法很容易受到牵制。“坦克式”的防守与进攻让泰拳手们不易适应情况的变化——比如当自己失去进攻主动权时,或遭遇擅长反击的对手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地界。

另外,虽然泰拳有凌厉的扫踢来应对远距离对抗,但熟悉它的朋友会知道,泰式腿法一般需要在中距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同时,泰式腿法起势明显,容易被看出意图,而且也由于动作幅度较大,时而会失去平衡。这些特点都会导致泰拳手被一个较灵活的,有一定经验的对手克制。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8)

还有一点,我经常在业余和半专业泰拳手身上看到,就是对腿法技术掌握的太少,平时演练中还能用出的肘膝却无法在实战中找到合适的距离,加之缺乏拳法上的训练,把泰拳练得非常死板,还仍坚持说自己这是“传统的泰拳打法”。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9)

当然,跆拳道中的漏洞更多、更严重,但当一个人对格斗实战有了一定了解后,在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情况下,跆拳道的格斗背景或额外训练还是可以弥补许多泰拳手的短板的。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0)

跆拳道对实战的补充

根据我个人经验,跆拳道出身的泰拳习练者,或是融合了跆拳道训练的泰拳手,都会比同级别的击打手们有更加全面的技术——不光是在人们常说的肘膝方面(千万不要小看了熟练使用多种腿法在实战中的用处),也在步法的灵活度上有所优势;同时,跆拳道的实战会“强迫”习练者们很大程度地培养自己对进攻、反击和迎击的时机把握,并对精准度要求极高。

另外,跆拳道强调对自己进攻意图的隐藏,这不仅包括减小动作起势,也要求习练者对假动作的理解和运用,当然,进攻的多样化也会有所帮助。而这类训练是每个想要适应现代化搏击的人都应该借鉴的(泰拳王善猜就是个绝好的例子)。而这些特质,都可以直接被利用到其它站立格斗项目中去。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1)

比如,当一个选手拥有了更多样的腿法(这不一定是非要用出“旋风踢”类腿法),他便有了至少两个角度的进攻和迎击技术——环形的(比如三线的扫踢)和直线的(比如正蹬和侧踹),他的腿法进攻也有更多的起势动作(比如后腿扫踢、前腿垫步扫踢、侧踹、后踢的起势肯定是各不相同的),从而让对手难以猜测,也让其更有忌惮。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2)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3)

步法灵活度曾在格斗界中受到很低的重视——似乎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打拳踢腿上,但相信现在的人们都了解能够有效地跨越距离、切换角度对实战的帮助。很多时候,泰拳更注重用身法躲闪,或直接架起双手和膝盖来站桩防守——这当然也是个好方式,但尤其在场地较大的实战中,和MMA规则下,步法就成为了每个习练者的必修课。

时机的把握和意图的隐藏我想不用多说,但对于击打技术的精准度,我想有时候被很多人都忽略了(虽然大家口头上都会说自己知道精准度的重要性)。我们所说的“高效”、“精准”的击打不止步于“可以击打到对方的头部、躯干或腿部”——当然,这是最基础的。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4)

很多人在练拳时只专注于如何用三个水平线的进攻把沙袋打得“砰砰”响,但是在实战中却难以掌握距离,出手也容易被格挡住,哪怕挨上去了,也没打到关键部位(比如一个“大力击腹扫踢”却踢在了对方腰胯上)。哪怕是使用泰式的大靶训练,也更多是在磨砺力度和拳腿的坚硬度——诚然,沙袋和大靶训练也都是必要的。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5)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6)

跆拳道训练强调学员们在力量和速度的前提上,先学会踢技精准(比如用小的手持脚靶训练),并且能够快速地根据目标的移动随机应变,打出最合适的进攻(比如“反应靶”的训练)。跆拳道的实战尤其“逼迫”习练者们腿法点击的精准,追求从对方的防守空档处打进去——哪怕是在出腿之后再次的击打位置调整。无论是最基本的扫踢/横踢,还是难度较高的后踢和后摆,都要找准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击打点——而不是简单的对“头部或躯干”的进攻。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7)

如果某个人根本就不适合在实战中使用腿法,那么跆拳道的训练对他的贡献,或许更多是在于对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的提升——就好像是GSP的体操训练和很多柔术师的街舞背景。UFC中量级猛兽罗梅罗就在近年参与进了古巴跆拳道国家队的训练之中,也不为了能在八角笼中用出什么转身腿法,只为了让自己更加灵敏、协调,从而帮助他在实战中的爆发和跳跃类行动。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8)

双“TAI”结合的技术范例

之前提到过的安东尼·佩蒂斯和艾德森·巴博萨肯定是“跆拳道 泰拳”斗士的最佳代表——他们根本就是从小习练跆拳道,在转入现代格斗时苦修了泰拳。同时,中量级的暂定冠军阿迪萨亚的打法中也体现出了这一风格,尤其是在腿法多样性上和击打的精准度。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19)

下面我将举出三个击打技术的例子,来更好地诠释“双TAI结合”的体系,同时也是给出可做训练的内容:

1. 正架:左手刺拳配合右腿正蹬的轻击,带动右腿“问号踢”/“变线踢”,右腿落在前面,视情况可起右腿侧踹或左腿后踢

2. 反架:右腿侧踹控制距离,将对方逼至笼网或绳角,或等对方强行前突来打破僵局时,起左腿顶膝击腹迎击

3. 正架:左手刺拳配合左腿垫步低扫来消耗、引诱,当对手向突进或寻找反击时,起反击后踢(一种经典的跆拳道实战腿法)来迎击。

4. 反架:各种拳法(直线的为佳)配合右腿侧踹,找空档直接起“提膝弹腿”的右腿高扫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20)

除了详细的击打技术之外,还有各种步法和假动作的运用也值得借鉴学习;如果是跆拳道基础牢固的习练者,甚至可以考虑在实战中采用稍侧向的站架(类似“神奇小子”汤普森那样),以便让自己可被击中的区域更小、步法更快、起前腿更方便,但一定要注意进攻自己前腿的低扫和单腿抱摔。

泰拳自由搏击教练(当泰拳结识了跆拳道)(21)

结言:“综合格斗”在于借鉴

随着格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了固有成见,更加客观地看待每一项格斗术,也更愿意接纳自己并不熟悉的实战体系,以汲取百家之长,达成“综合”格斗的目的。

“跆拳道 泰拳”只是万千打法风格中的一种,它的出现和普及让传统格斗术也可以贴近实战,让现代格斗术也能获取到来自传统的几点精华。它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每个感兴趣(或者曾不感兴趣)的格斗爱好者们看到这一体系的正反面,并根据自身情况在实战中加以利用,也希望教练朋友们——如果觉得合适的话——可以在自己的训练安排中尝试此方式,那就算是我的文字发挥到它们最大的用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