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月半悦读
一部《功勋》,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其中,最让我破防的,要算是“民族脊梁”们的那些“家属”了,他们对另一半工作上的理解、包容、支持和付出,真是太难得了!
他们的那种成全,只有看过才能明白。
比如,孙玉芹的半生未展眉,不是埋怨,更不是委屈,而是出于对丈夫的担忧和心疼。
不得不说,这样的爱情,真的太高级!
01、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整个家1961年,于敏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已经是个“角儿”了,还得到了一个出国留学的名额。
为此,妻子孙玉芹时时刻刻陪他苦练英语,帮他提前适应将要到来的留学生活,还拿出家里最好的布料要给他做套西装。
可是,同样是那个年份,三年经济困难,苏联也撤走了专家,各种研究和工程都纷纷陷入僵局停滞状态,人才紧缺。
“小家”还是“大家”,于敏面临着一个在别人看很艰难的抉择。
选小家,放下一切,风光出国留学深造,凭借他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自身的实力,未来不可限量,蜚声国际都不是不能实现。
选大家,转战氢弹理论研究领域,同样是要放下一切,包括所有的荣誉和留学的机会。
不同的是,他要一切从零开始,要一辈子默默无闻,隐姓埋名,要当一个连话都不能说的哑巴,最后甚至要将秘密带到坟墓里。
更别说,于敏因老家叔叔的原因,政治审查上还存在问题,他这次调岗,不仅不能声张,就连家人都不能告诉内情。
谁都不会知道,他到底是政审没通过被开除了?还是又犯了错误才被调岗?当然,谁也不会知道,他到底在做些什么?
于敏没有丝毫犹豫,态度坚决地选择了“大家”:
“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靠的就是底气。和平衡才是平等,咱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关乎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
这番话,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前面李延年那一篇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钢少气多,却靠着中华民族不怕牺牲的底气,把尊重和信任都化作战斗力,才艰难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把美帝摁到了谈判桌上。
精神可以薪火相传,那种被动挨打的处境,却是任何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国人,都绝不想再次经历的!
于敏和老郝吃完馄饨,立马回去找到裁缝师傅,请他把做西装的布料改成两件两用衫。
回到家里,面对苦练英语的玉芹,他却有苦难言。
不仅出不了国了,他转岗后就连家都不能常回了,至于原因,也只能模棱两可地给出一个要去造“小一号的炸弹”的借口。
于敏为了干惊天动地的大事,甘愿做隐姓埋名的人!
只因他说要保密,玉芹就什么都没说,只是一页页烧掉了英语笔记。
她熄灭了心中对出国风光的渴望,更是意味着她将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02、她本是水一般的女人,却活出了坚强柔韧!那时,正值全国困难时期,什么都紧缺。
玉芹拿着两人微薄的工资,除了要支持老家,按时汇钱回去,还要照顾好于敏老是犯病的身体。
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都给于敏留着,女儿于元都没份儿吃,只因家里只有于敏是有胃病需要照顾的人。
别人家里没得吃了,还能去挖野菜。
玉芹怀着孕带着女儿,只能从自己嘴里省,晚上饿得睡不着,想想红烧肉、烤鸭,就当是开荤了。
面对外界无时不在的“核威慑”,于敏他们那些科学家为了破局,为了消除笼罩在国人头顶的阴云,真可谓是争分夺秒的在搞科研、做实验。
那个时候,他们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理想和信念!
于敏为了潜心研究“小一号的炸弹”,什么都顾不上,确实很艰苦也很伟大!
他背后的玉芹,只有更伟大!
玉芹临产前,都只能拜托邻居照看女儿,独自一人在深夜挺着大肚子,拎着脸盆走着去医院生孩子。
因为,于敏除了“算数”,也确实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什么都帮不上!
他信誓旦旦也要去挖野菜,却连柳树芽能吃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哪种蘑菇没毒,哪种野菜能吃;
他算出了光入水的折射角度,考虑了温度、湿度和风向,一番折腾却只叉到一条巴掌长的小鱼;
他要给儿子换尿湿的裤子,却不知道衣服放在哪里,他要给玉芹拿退烧药,却不知道去哪个抽屉找;
他要去医院给玉芹开药,却不知道户口本放在哪里,到了医院,医生问他病症,他也是一问三不知;
他为了发动同事的积极性,不声不响就“借”走了家里攒着等他一起吃的鸡蛋,只留下一张“不日加倍奉还”的借条,却不知道,女儿为了能有鸡蛋吃,都不想爸爸回家了……
他在单位,在理论研究上是个王者,可在家里,却是个要人照顾的低能儿!
养育儿女,照顾家人,精打细算辛苦操持家务,玉芹都能拿得下,为了让于敏安心回单位工作,她发烧生病了,却拿凉水降温。
可是,她实在受不住周围邻居的风言风语。
那个时候,一个人身份不明,工作单位不明,在做什么都不能说,还时不时搞失踪,真的会招来周围人的各种猜疑。
有点风吹草动,大家就开始传她家的各种闲话,什么于敏犯错了,两口子离婚了,比比皆是。
玉芹为了孩子着想,只能一再搬家,甚至都通知不到于敏,每次他都是事后很久回家才知道。
一个水一般柔弱的女人,又是工作,又是带孩子,还要顾全老家的老人,真是把什么都干了。
她活得,比谁都坚强伟大!
03、男人顶着国家,女人顾全小家勋章的背后,承载了家属太多的委屈和成全!
初识,憨厚的于敏,拿回程的车票钱送出的那双袜子,打动了玉芹的心,她回请的一碗面,让两人结下一生的情缘。
当然,能让玉芹无私包容和理解于敏的,又不止是那双袜子、那一碗面的情义,而是在于,他做的都是对国家有用有贡献的事!
她对丈夫的工作,未必一点都不知道,却真的做到了支持和成全。
于敏为了氢弹理论研究,废寝忘食地熬,旧病复发晕倒后,一直坚强的孙玉芹第一次流泪:
“我不求你家财万贯,不求你天天在家,不求你照顾家里,我就希望你好好的,别把身体给弄坏了!”
因工作性质,于敏与家人聚少离多,说出差就要走,别说地点,就连个时间都保证不了,每次被问及,他不会撒谎,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久而久之,玉芹也从一开始不放心地追问,变成心照不宣地打趣:“午饭吃什么?这总能说了吧?”
事后,她也只能给孩子一遍遍解释爸爸的去向,向周围人一次次澄清丈夫的正常。
男人要在外顶着这个国家,女人就要能顾全小家,更加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倒下!
氢弹成功爆炸,举国欢庆的时刻,于敏他们那些搞完理论搞实验,从研究所转战戈壁滩的科研人员,却从此深藏功与名!
于敏拿出得到的奖金,刚提出想要买一只烤鸭庆祝一下的想法,就被玉芹给否了,家用太紧张了。
那笔不多的奖金,在玉芹的三言两语间,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里的米面,丈夫要换的钢笔,孩子的书本,老人的赡养,唯独没有考虑到她自己!
直到不会喝酒的于敏要酒喝,虽然他什么都没说,她心里却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丈夫这些年来做的大事!
这里面,有太多现在人很难体会得到的情感!
也难怪,后来于敏会对玉芹说:
“其实这家,你是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