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道“诗言志”,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志向、抱负、理想和情感的。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的诗都遵循这一原则。但诗除了“言志”之外还有一种用途,那就是作为“礼”的工具,为王侯将相歌功颂德。
早在先秦时期,这种用途就已是成规。先秦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风”、“雅”、“颂”之分,其中的“颂”就是王室的宗庙祭祀之歌,其内容大多都是歌功颂德。而“雅”则是贵族祭祀之歌,也往往是歌颂自家祖上的功德。
可见,在先秦就已有歌功颂德之诗,而这个传统自然代代相传。每朝每代的当权者都会养些御用文人,作些歌功颂德的诗作,用以宣扬皇家威仪。
尤其是唐代,科举诗和应制诗大多都是歌功颂德之作,如王维、李白,就有很多近乎谀人的诗作。到宋代时,诗词的应用性更广泛,乃至酬唱、祝寿之作也不乏歌功颂德的语句,就连辛弃疾都不曾免俗,为韩尚书祝寿的词颇有些夸张失实,不无奉承之意。
南宋初也有一首歌功颂德的词,但不同的是这首词句句真实可信,毫无阿谀奉承之意。且来欣赏这首献给民族英雄岳飞的《满庭芳》:
满庭芳南宋·邵缉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作者邵缉,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词人,其生平诗词颇丰,但传世至今的诗仅剩一首七言绝句,传世词作也仅有一首《满庭芳》。这首词还是词人游历时路过鄂州时所作,当时名将岳飞第一次北伐就收复襄阳六郡,震动天下,朝廷命岳家军驻扎武昌整顿防务,恢复生产。邵缉拜见岳飞后写下了这首《满庭芳》献给岳飞。此词通篇都是歌颂岳飞的丰功伟业,但句句都真实且句句都发自内心。
这首词上阕描写岳飞的形象与其武治功业,下阕则写自己在襄阳城中所见所闻,反映岳飞的爱民的仁将之风。
词中开篇就先渲染出一幅壮丽军阵图:“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落日时分军营旌旗飘动,映霞溢彩,万分壮丽,而清晨时,军中刀枪剑戟,寒霜凛凛,半夜时分,军中塞角声、军鼓声又组成一首铿锵战曲。三个时间点,三种军营风光,描绘出岳家军肃整凛然的军容和威仪。如此军容,当真是“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紧接着词人笔锋从整体的岳家军军营转向描写岳将军的个人形象:“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谈论军事慷慨豪迈,齿颊生风,可谓文韬武略、风度翩翩。坐而论兵,外有十万将士,集结待命,显示出岳飞的带兵能力。
此为坐而谈兵,而上阕结尾几句就是岳飞真实的军事实力:“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谈笑之间,取敌寇首级,平灭千里战乱,百战百胜,使金人闻之丧胆!言辞间看似歌功颂德,但实际上都是真实之事!
下阕,词人聚焦于在武昌所见所闻:荆襄一带,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极为爱戴岳家军,纷纷颂扬岳家军的功德,一派军民和谐、水乳交融的景象。可见岳飞在武昌不仅对百姓秋毫不犯,而且帮助百姓恢复生产,深受人民爱戴。
最后词人不禁发出感慨道:“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意为若是让岳飞出征北伐,一定能纵横大漠、直捣黄龙,恢复故土!可惜的是朝廷让他息兵驻扎武昌,难以成就丰功伟绩,不然岳飞一定能完成统一,以功臣之身被画入麒麟阁中!
当时,岳飞第一次北伐就收复荆襄六郡,有意一举直捣黄龙,但宋高宗却让他驻扎武昌,已有解除岳飞兵权之意。因此词人为岳飞鸣不平:如此为国建功的勋臣,却不能上前线杀敌,令人悲愤不平!
整首词都在歌颂岳飞的个人魅力、丰功伟绩以及岳家军的军容气势,刻画出岳飞儒雅、威严、爱民如子的将军形象,同时又含蓄地位岳飞鸣不平,表达词人对岳飞的敬爱和惋惜之情。通篇都是歌功颂德,但句句都令人信服。后世评价这首词道:“此词句句缘实,非寻常谀词也”!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