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横行乡里”看起来很厉害,这个乡里到底多大;我们有时会听老一辈提到,自己的家乡古代是属于某某乡,多少都多少图;这里面的乡、都、图,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通过一本道光《徽州府志》来认识这些历史名词。

什么是乡里人(乡里乡亲中的乡是什么)(1)

道光《徽州府志》

在道光《徽州府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按唐书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在城邑为坊,在四野为屯……,唐宋相沿,元易乡为都,易里为图,……”

什么是乡里人(乡里乡亲中的乡是什么)(2)

这种没有标点排版看着很费劲

我们可以大概知道,一百户人家编制为一里,这个“里”不是距离,而是一个类似于“里面”的量词。五里为乡,表示五个百户编制就组成一个乡,反推就是说一个乡要达到500户,按照当时的社会情况,每户人口平均在7人(可能还有不报人口的,因为需要缴纳人丁税),一个乡的人口大概在3500人左右。所以能做到“横行乡里”的人,还是比较厉害的。

什么是乡里人(乡里乡亲中的乡是什么)(3)

黄山市屯溪老街

上面的文字也介绍了,如果是在城市里,一乡就是一坊,在坊间有街道隔开,妥妥的网格化服务,数字化定位。

什么是乡里人(乡里乡亲中的乡是什么)(4)

当时休宁县的县城图,里面有坊

这个制度一直沿袭下来,到了元朝的时候发生了改变(换汤不换药),把乡改成都,把里改成图,非常具有少数民族的草原气息。

这么改单独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通过阅读后面的内容,仔细思考才发现问题很大。唐宋时期,一般都是某某乡,某某里(村),到了元朝就变成了(数字)都(数字)图,例如十都七图,在以前那种交通和信息流通速度下,人们出门难上加难了,包括汉人只有姓,名字都是排序号的,再比如朱元璋就是朱十六(重八),这就是最明显的文化阉割,准备从这方面改变汉人。

什么是乡里人(乡里乡亲中的乡是什么)(5)

能看到乡分成了很多都

以我的老家为例,在歙县街口,如果是唐宋地名标注就是孝女乡街口;如果用元朝的地名标注就是三十都九图。

什么是乡里人(乡里乡亲中的乡是什么)(6)

都分成了很多图

由于乡里村镇都是标准汉语,大家习以为常了,反倒是很多历史书籍标上了几都几图,让人搞不清楚。

我突然想到,电影导演为什么不喊“开机”,而要喊“action”,难道电影艺术开始的时候就想要阉割中国文化吗?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最后都会变成汉文化的一部分。

什么是乡里人(乡里乡亲中的乡是什么)(7)

黄山日出

小伙伴们,爱自己的家乡,要从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文,历史典故开始,你们知道自己的村镇,在以前是什么乡里吗?或者知道是几都几图吗?查一下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