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结束。记得小编小时候,每到开学、考试,都会被要求连吃一周鸽蛋,因为妈妈说“鸽蛋有营养,多吃成绩好”。
妈妈的话有没有道理?长大后的小编借“职务之便”求证:各种蛋类的营养价值差别大不大?“鸽蛋补脑,鹌鹑蛋易致早熟,鸭蛋不发,吃皮蛋变笨蛋”等关于蛋类的传言是不是真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营养科 王宇 郑锦锋(副主任医师)
其实,蛋类的营养价值差别不大
日常生活中,可食用的蛋类主要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蛋及其加工制成的咸蛋、松花蛋(皮蛋)等。
蛋类的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组成模式与合成人体组织蛋白所需的模式相近,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优于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蛋类,其营养成分大致相同,详见下表(点开放大看)。
各种蛋类的蛋白质含量相似,占全蛋的12%左右,蛋黄略高于蛋清。
蛋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基本不超过全蛋的5%。
鸡蛋中脂肪含量为10%~15%,主要存在于蛋黄中。
钙、磷、铁、锌、硒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维生素B2多集中在蛋黄内,蛋黄中的铁因与磷蛋白结合,所以吸收率不高。
胆固醇集中在蛋黄,鹅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鹅蛋黄含1696毫克胆固醇;其次是鸭蛋黄;每100克鸡蛋黄也含有高达1510毫克的胆固醇;鹌鹑蛋的胆固醇含量最低。
蛋黄是磷脂的优质来源,其所含的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我们对各类蛋的“既定印象”,要不要颠覆?
对鸽蛋的“既定印象”:补脑蛋、考试蛋
每到开学、中考、高考前夕,家长便每日给考生烹煮鸽蛋“补脑”,导致鸽蛋供不应求。鸽蛋有补脑或助力考试等功效吗?
鸽蛋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及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磷脂、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
鸽蛋与相同重量的鸡蛋相比,总能量、脂肪、钙、铁、镁和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鸡蛋,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钠、钾、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等含量远不及鸡蛋。所以,鸽蛋与鸡蛋的营养价值各有利弊。另外,鸽蛋的价格明显高于鸡蛋。
总结:鸽蛋的营养价值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高,对其“既定印象”无须再保留。
对鹌鹑蛋的“既定印象”:营养蛋、早熟蛋
俗语说“要吃飞禽,鸽子鹌鹑”,鹌鹑蛋一直被认为营养价值丰富,据说吃一个小小鹌鹑蛋就抵一颗鸡蛋的营养,是否如此?
如上表所示,每100克鹌鹑蛋含有12.8克蛋白质,略低于鸡蛋(13.3克)。不过,一个鹌鹑蛋的重量明显低于一颗鸡蛋,所以仅从蛋白含量的角度而言,一个小小鹌鹑蛋不能代替一整颗鸡蛋的营养价值。
相同重量的鹌鹑蛋和鸡蛋的营养成分几乎相同,其中鹌鹑蛋的维生素含量略高于鸡蛋,胆固醇含量低于鸡蛋,因此可以将鹌鹑蛋和鸡蛋交替食用,以增加食物多样性。
曾有一篇网络报导流传甚广:一名8岁女童某日下身出血,医生诊断为性早熟,女童父母回忆女儿平时爱吃鹌鹑蛋和虾,推断鹌鹑蛋易致性早熟。一时间,有女儿的家长都不敢再买鹌鹑蛋。
实际上,鹌鹑蛋的总体营养价值和鸡蛋差异并不大,只有个别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有少许差异,这与性早熟并没有关系。各类蛋的激素水平大致相当,鸡蛋不会导致性早熟,鹌鹑蛋也一样。
总结:鹌鹑蛋的营养价值基本等同于鸡蛋,且不会导致性早熟,因此需打破这种“既定印象”。
对鸭蛋的“既定印象”:不发蛋
很多人认为鸡蛋是“发物”,易使旧疾复发,所以大病初愈者都会避开鸡蛋而选择鸭蛋来食用;也有人认为,鸭蛋性凉,所以不适合腹泻患者食用,这种说法正确吗?
从营养学角度而言,鸭蛋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钙、磷、铁、镁、钾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其中,碳水化合物、磷、锌、维生素B1及维生素E的含量均高于其他蛋类。
除对鸭蛋过敏外,一般人均可适量食用,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营养需求来选食鸭蛋或鸡蛋。
慢性腹泻患者的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差,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其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少渣为主,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合理烹调的鸭蛋与上述治疗原则并不违背,所以不会加重患者的腹泻症状。
总结:除对鸭蛋过敏者,其他人均可适量食用鸭蛋。
对皮蛋的“既定印象”:“笨蛋”
很多家长禁止给小孩吃皮蛋,认为多吃皮蛋会变笨,这种说法对吗?
在皮蛋的传统制作工艺中,生产者往往会添加“黄丹粉”,即氧化铅,所以皮蛋多含铅。由于铅危害人体健康,包括儿童的智力及行为,所以随着食品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者用其他原料代替黄丹粉,以减少皮蛋中铅的含量。
国家规定,每1000克皮蛋的铅含量不得超过3毫克。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无铅皮蛋”并非无铅,而是将铅含量控制在0.5毫克/千克以内。因此,只要不频繁或长期食用皮蛋,就不会造成儿童铅中毒。
此外,在皮蛋的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含量虽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B族维生素损失严重,含硫氨基酸总量明显下降,镁、铁等矿物质的吸收率随之下降,钠含量上升。
总结:儿童可食正规渠道出售的“无铅皮蛋”,但不宜频繁或长期食用。
——本文摘自《大众医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