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1)

(孝庄太皇太后,清朝第一贤后,一部《康熙王朝》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慈爱睿智的老太太)

说到清朝第一贤后,首先印入脑海的肯定是孝庄太皇太后,这位老妇人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在残酷的政治环境下含辛茹苦哺育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把老太太睿智、慈爱的一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是有这么一位优秀女政治家的教导才培养出了康熙这个千古一帝。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2)

(但除了正面歌颂,孝庄的八卦一样多多,她和小叔子多尔衮、洪承畴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但除了正史的赞颂外孝庄的感情轶事同样让我们津津乐道,大热的电视剧《孝庄秘史》让人们了解到这位女强人同样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感情纠葛,除了和洪承畴不清不楚(有传言是孝庄劝降洪承畴)外,有关孝庄最大的八卦就是太后下嫁:在皇太极死后,守寡的孝庄为了安抚大权在握的小叔子多尔衮嫁给了他,这事儿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足以惊天动地。

抛开电视剧里孝庄和多尔衮恋人的设定,太后下嫁的传言究竟是怎么来的,有事实依据么?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3)

(张煌言的一首诗开启了轩然大波:寡居的太后竟然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这是何等不知廉耻!)

直接说法来自南明爱国诗人张煌言,这位大爷在诗集《奇零草》中有《建夷宫词》十首,其中就有“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来嘲讽孝庄寡妇竟然嫁给小叔子让天下人耻笑。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4)

(多尔衮也由“皇叔父摄政王”成了“皇父摄政王”,这更坐实了传言,里面要没点猫腻谁信啊?)

而多尔滚的身份变化也足以证明这个事实,顺治五年多尔衮由皇叔父摄政王升级为皇父摄政王(顺治元年多尔衮因功勋卓著被封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由成为皇叔父摄政王),这个称呼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毕竟有了皇父,那作为皇母的孝庄呢?两人必定是有了婚姻关系和既定事实才会如此自然而然,不然顺治没事认个爹来恶心自己母亲么?要知道这“皇父摄政王”可不是随便喊的,这可是让皇帝认了个爹啊!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意义连朝鲜人都心领神会,顺治六年清廷派遣使者前往朝鲜,结果朝鲜国王看见“皇父摄政王”这个词便傻了眼,问大臣这是咋回事啊?大臣解释说“ 臣问于来使,则答日‘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另一个大臣则神补刀“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于是国王恍然大悟:“然则二帝矣!” 不用解释了,大清有两个皇帝,一个老子,一个儿子!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5)

(按照满洲的习俗也正常,皇太极不也娶了哲哲、孝庄和海兰珠姑侄三人?)

这事儿要放在在讲究礼义廉耻的明朝会掀起滔天巨浪,但在满清却很正常,为啥?因为在入关前满族过的是躬耕渔猎的苦逼生活,生产力的低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满人对人口需求十分强烈,为了鼓励生育为部落诞育有生力量,什么父死娶继母,兄死娶嫂子的行为在匈奴、鲜卑、突厥和蒙古等少数民族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皇太极自己就娶了哲哲和孝庄这对姑侄,康熙甚至娶了自己的姑姑,这货还振振有词解释说:“夫同姓不婚,谓母与姐妹及己所生之子女也。若姑者,既非我母,又非我女,抑更非我同生之姐妹 , 虽纳之,庸何伤?”可见多尔衮娶嫂子符合满洲传统,贵族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6)

(孝庄死后也没有和皇太极合葬,这要不是心里有鬼还是什么?)

更何况孝庄太后死后还没有选择和皇太极埋葬在一起,而是埋在顺治孝陵南方,这也不禁让人们起疑:是不是你孝庄觉得下嫁多尔衮心中有愧,所以才不敢和皇太极一起合葬?而且顺治和孝庄这对母子之间相处的并不愉快,按理来说孝庄含辛茹苦把福临拉扯大,这对患难母子肯定感情深厚,结果却恰恰相反,顺治与孝庄的关系十分紧张,母子对立,很可能就是因为福临痛恨母亲不守妇道嫁给了叔叔,害的自己只能屈辱的称多尔衮为爹。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7)

(于是乎这事儿被野史小说写了进去,太后下嫁的故事也被文人百姓们传遍大街小巷)

于是小说野史推波助澜、添油加醋,比如说民国时期的《清史演义》中就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孝庄是怎样下嫁给多尔衮的过程,小说里顺治帝还下了一道敕谕 ,什么“今皇母皇太后独居无偶,寂寂寡欢,皇父摄政王又赋悼亡,朕躬实深叹疚”,希望“斟情酌理,具合朕心。爰择于本年某月某日,恭行皇父母大婚典礼”,这事儿就越传越玄乎,仿佛真有其事一般。

那么孝庄真的像野史小说那样嫁给多尔衮么?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8)

(但事实上多尔衮和孝庄可能还真没有什么情感上的纠葛)

恐怕未必。

首先来看看最敏感的皇父摄政王的问题,根据《清史稿》记载,顺治五年“南郊礼成,赦诏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凡诏疏皆书之。’”根据顺治颁布的旨意,多尔衮是因为功勋卓著、为满清统一天下立下不世之功才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倒不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而在多尔衮死后被清算时以济尔哈朗等满清贵族则称“多尔衮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僣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所以也有一种可能是权欲熏心的多尔衮不满足做“叔父摄政王”,但又顾忌到其他贵族,于是退而求其次,先当上“皇父摄政王”过过瘾再说。

其次是合葬问题,皇太极在世时孝庄只不过是庄妃,且当时皇太极已经与孝端文皇后(孝庄的姑姑)合葬,孝庄长寿且不愿意再打扰逝者安宁选择另葬别处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用孝庄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已”。而且满清这种例子并不少见,比如乾隆之母,著名的熹贵妃在死后并未和雍正合葬在一起,总不可能说熹妃也对不起雍正皇帝吧?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9)

(顺治和孝庄的冲突,更多的来源于两人的脾气,以及不同的政治、生活理念上的矛盾)

再说说母子矛盾,其实顺治和孝庄的矛盾主要是来自顺治的后宫,为了保证蒙古部落在清后宫的话语权,孝庄太后是一门心思的往顺治身边塞女人,不管顺治帝喜不喜欢,接不接受,这就引起了顺治的强烈抗议。顺治的第一任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顺治的表妹,但是小皇帝并不喜欢这个美丽的妻子,于是皇帝借口皇后铺张浪费把她给废了。

可还没等顺治松口气,但孝庄马上又把自己的侄孙女(也就是顺治的侄女)推到了前台,让她成为顺治的第二任皇后,而这时候顺治已经遇上了自己的一生挚爱董鄂妃,对其他女人自然是看不上,于是顺治故技重施,借口孝庄生病皇后竟敢不来探访、不孝为理由想继续废后,这次遭到了孝庄的坚决反对,皇太后对皇帝专宠董鄂妃也很有意见,母子因为这个事儿本就紧张的关系变得更加剑拔弩张。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10)

(包括《李朝实录》在内的诸多文献也仅仅是猜测,并无明显证据)

所以顺治和孝庄关系闹得如此之僵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年孝庄还不像晚年那样淡定从容,此时还是个性格强势的母亲,顺治也是个性格暴烈、不听话的儿子,这对母子在一起用不了几句就得吵起来,生活再加上政治上的矛盾(与电视剧不同,历史上的孝庄并不喜欢汉人)让这对母子关系变得冷漠而生分,在顺治死后孝庄借《罪己诏》用顺治的口吻把自己痛骂了一顿,孝庄甚至都从没想过去儿子的坟上看一眼!所以仅仅说是因为孝庄嫁给了多尔衮导致顺治恨自己的母亲则显得过于小说化和想当然了。

更何况即使是上文朝鲜君臣所说的“二帝”更多的也是猜测,如果孝庄太后真的下嫁多尔衮,满清起码要把这个消息告知朝鲜等属国吧?但是《李朝实录》中除了提到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外对太后下嫁并无记载,可见这太后下嫁一事有待商榷。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11)

(更何况张煌言的诗句在史实上也不怎么站得住脚,很可能是诗人站在敌对的角度抹黑孝庄)

最关键的证据是:孝庄下嫁多尔衮并没有史料可以直接证明。人们只能通过张煌言写的诗句,民间野史和正史中言之不详的叙述来猜测、推断。但张煌言是明末抗清遗臣,他对满清有着切骨的仇恨,所写诗歌的真实性大有问题,首先是时间,该诗歌创作于己丑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此时是顺治六年),诗歌的前两句为“上寿筋为合香尊,慈宁宫里烂盈门。”讽刺的是孝庄不知羞耻和自己的小叔子搞在了一起,但问题是满清入关后孝庄并不住在慈宁宫,直到顺治十年清廷才沿用明朝旧制重建慈宁宫作为皇太后的寝宫(从此以后慈宁宫才正式作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居住的宫殿),而多尔衮早在顺治七年死去,试问多尔衮和孝庄两人怎么可能在慈宁宫“烂盈门”?

不过在顺治六年末多尔衮这个色中饿鬼倒是逼死了肃亲王豪格,强占了人家的妻子(这件事在《清实录》中有明确记载),而此时张煌言正在浙江东部坚持抗清战斗,信息交通都十分闭塞,是道听途说还是张冠李戴,是太后下嫁还是王妃下嫁可能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了。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12)

(以汤若望为首的传教士连顺治的八卦都敢写,怎么可能漏过孝庄和多尔衮这档子事?)

而且孝庄嫁人这件事儿,传教士们没有记载。您可别小看了这一点,在满清官方为尊者讳的大环境下,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们反而会毫不留情的将皇家的遮羞布扯下,再加上清初传教士们与皇室来往密切(顺治帝称呼传教士汤若望为玛法,汤若望还充当了皇帝的老师),所以这些外国人记载的那些个宫闱秘闻往往都有着极强的真实性,拜这些称职的狗仔所赐,我们知道了满清皇室的另一件丑闻:顺治和董鄂妃的爱情。

顺治和董鄂氏的感情是真挚而动人的,在遇上董鄂妃之前,年轻的皇帝好色且沉迷于肉欲,可遇上了董鄂氏之后,顺治就变成了专一且深情的帝王,不过再感人也无法掩盖一个事实:董鄂妃是别人的妻子,是顺治动用皇帝的权利把人给抢来的。对此官方文献为皇帝打马虎眼,可传教士们却很直接,汤若望就在自己的日记里对这件事进行了详细记载:“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堂堂皇帝杀夫抢妻,这恐怕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吧?但人家就敢写!

历史中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13)

(包括传教士日记在内,几乎没有一件史料直接记录,这“太后下嫁”明显不怎么站得住脚)

您连顺治强抢人妻的龌龊事儿都敢记录,对于孝庄大婚,太后嫁人这种更加劲爆的事儿就更没道理放过了,但我们翻遍所有传教士的记载都对此只字不提,也没有任何官方档案或官员笔记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孝庄太后与多尔衮有那些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男女关系,由此可见这孝庄太后下嫁一事还真可能是民间谣传。

那么既然是谣传,为什么清廷会任这种荒诞的、对孝庄名誉很有影响的谣言传播,为什么不采取高压手段来将谣言扼杀呢?

答案是这事儿处理起来会很尴尬,首先多尔衮被顺治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孝庄太后是不是屈尊下嫁给了这个小叔子,实际上真正的受害人是顺治,咱们想想,作为九五之尊还得喊臣子为亲爹会是个什么感受?所以这对顺治来说是奇耻大辱,而官方文献不可能揭皇帝的伤疤自然是语焉不详、一笔带过,政府的不表态给民众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于是这“太后下嫁”的典故就这么被创造了出来,偏偏这事儿朝廷里外不是人,不澄清对皇太后清誉有所影响,但解释了很容易造成越抹越黑,很容易就把福临靠多尔衮才能登基称帝,早期母子俩仰多尔衮的鼻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的惨痛历史给抖了出来,这也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乎朝廷只能暧昧不表态,私底下你们怎么着管不着,但要被朝廷的人抓着就从重从严治罪!

对于这种宫闱秘史老百姓们那可是相当喜闻乐见,毕竟连董鄂氏都能以讹传讹变成名妓董小宛(两人的年纪足足差了14岁之多,而且董小宛1651年就已经病逝,足足比董鄂氏早死了九年),康熙的遗嘱都能把“传位十四字”变成“传位于四子”(但实际上满清的遗诏是用满文和汉文共同书写的,就算能在汉字上做手脚,满文也能让你束手无策),那么在百姓们心中孝庄太后怎么就不能嫁给多尔衮了?于是乎经过这几百年的口口相传,这太后下嫁就由假成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影视小说中津津乐道的片段了。

作者:雨目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