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凡 岁 月

李金虎

一、逃 难

位于高平县东北,小丘山脚下,距县城二十里,有一小村庄,那就是我的故乡吴村。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母亲生育了六个孩子,因年幼生病没钱治病先后夭折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因此母亲对我格外疼爱。那时家里只有四口人,祖母、父母和我,一间破茅屋。父亲因欠债外出几年不敢回家。为了生活,母亲只好到离本村十里外的王村姓卫的大地主家里当奴仆,我从七八岁上就跟着母亲当小长工混碗饭吃,在地主家受尽白眼、虐待。有两件事使我痛恨在心,终生难忘。一天,主人家来了一位客人,叫我:“小鬼,提把茶壶,给客人倒水。”我急忙提来壶把杯放好,提壶就倒,不小心冲了一桌子水。主人一看在客人面前丢了脸,不由分说,照我脸上左右开弓,就是两巴掌,厉声喊:“滚!啥也干不了,白吃饭。”又有一次,我帮长工叔叔赶猪回圈,主人家四、五个孩子围住我喊:“打穷叫花子,打穷叫花子”,将我按倒在地把我右手中指捣的红肿,并用小刀将我手腕削起一块肉来,多亏长工叔叔撵跑他们,帮我包扎好伤口。我哭着回去见母亲,母亲见状心疼得直掉泪,安慰我说:“孩子,以后多长点心眼,谁叫咱穷来。”这件事在我心里烙上了深深印象。

平凡岁月毛驴和人(平凡岁月作者李金虎)(1)

我的童年正处在日寇侵我中华,到处烧杀掠抢,兵荒马乱,加之连年旱灾,地无收成,民不聊生,人们成群结队四处逃生,1943年冬天,我和母亲被迫离开地主家,踏上寻父之路。听说父亲在介休孙村做木匠活,决定逃荒寻找父亲,本家三哥曾来过介休,由他带我母子,东借西凑,凑了些路费,辞别祖母,踏上逃难之路。

从家乡到潞安府(现长治市)有一百二十里路,我们娘俩一直步行,好不容易买下由长治到张兰的火车票。那时日本鬼子把守检票口,无良民证不让上车,三哥有,我和母亲没有,鬼子用木棍左拦右打不让上车,眼看火车鸣笛就要开了,就在鬼子用木棍阻拦三哥的一瞬间,母亲拽上我迅速跑到火车跟前,脚刚登上车梯,我一手拽住车把,火车就启动啦,鬼子一看无法,三哥也趁机上了火车。因逃难人太多,挤不入车厢,我只好坐在车外阶梯上,两手搂紧把手,这时火车由慢而快,“鸣……鸣……”飞奔在寒冬的田野上。坐在车厢入口处,刺骨而急速的寒风吹得我瑟瑟发抖,过了三站才在大伙的帮助下挤进车厢。

平凡岁月毛驴和人(平凡岁月作者李金虎)(2)

第二天,在张兰车站下了车,在穆家堡二姐家(她也是逃难出来的,在穆家堡落了户)住了几日,父亲得知后,才接我们来到孙村,从此就在此地落了户,靠父亲做木活维持生活。四七年土改时,政府给我家分了十几亩地,又置买了房子,生活才一天天好起来,我也有了上学的机会。

二、求 学

我自十五岁,才开始在本村上初小,学了三年,于一九五一年升入县完小一班学习,小学毕业后,一九五三年夏,省初中招生统考,我有幸考取到山西省平遥中学三十九班学习。

在平中三年的学习,不但在文化知识上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明确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特别是课外阅读了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狱中》、《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进步书籍后,对我的启发很大,他们那种为人民、为革命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立志要做一个有志青年,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为大家多做好事。在团组织的培养下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平凡岁月毛驴和人(平凡岁月作者李金虎)(3)

一九五六年初中毕业后,我有幸考入太谷师范中速五班学习,在这里,我进行了更全面系统的中师教育学习,确立了我的人生目标,立志当一名好老师,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毕业前夕,听了赵树理同志做的报告,使我深受启发,明确了服务方向,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三、在灵石

一九五七年九月,我被分配到离县城较远的灵石县西许乡金旺村小学任教,这是我教育工作的第一站。报道那天,我独自一个人背着行李,翻越两座山,步行45华里。金旺村有80户人家,村东靠山,西临一条清澈见底的白杨河,学校就坐落在村与白杨河之间的一座小庙里。

那时山区条件艰苦,谈不上什么师资,我来之前,有过一名代教,后来也不干了。我的到来,给这里带来了生机,首先挨家挨户摸底学龄儿童,制定教育教学制度,克服困难解决教学设备不足,等等,有了个像样的学校。当时教学面临的现实是,五十八名学生,四个年级一个教室,四级复式班,这对刚上任的我是一个挑战,从未教过这样的情况,一个教室如何给四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刚开始真有些顾此失彼,安排不当,课堂十分混乱。经过一段时间摸索,逐渐改进,教学秩序好转,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艰苦的环境最能考验和锻炼人,当时我一个人住在学校,也就是住在一座破庙里,破庙离村子还有一段路,每天忙碌也没有感觉到害怕,自己生火做饭。当时每月才供应27斤粮食,谷子、豆子、玉米、高粱、小麦,以粗粮为主,这些粮食都是自己在庙里的一个水磨上磨成面粉才能吃,饭菜还没有当地的村民吃得好。这样的环境我没有觉得苦累,每天满腔热情地工作。除教学外,我还兼任村里的扫盲业余教育的老师,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个破庙里办起了首家红专夜校,鼓励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的都来学校学习。庙里有一座古钟,每晚以打钟为号。我白天教学生,晚上教成人,虽然很累,但很充实。红专夜校受到乡里的表扬,群众的好评。一九五八年夏,经乡里推荐我光荣出席了灵石县文化科技革命大会,受到大会的表彰和奖励。

一九五八年春节刚过,正月初四,县里组织教师下乡参加十天义务劳动,我被分配到离校五里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庄,即蔓岺参加农田基本建设,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直至正月十七开学,受到群众的好评。

一九五八年九月,我由金旺小学调到荡荡岭公社,西岑高完小,刚到那里就接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正是全国轰轰烈烈大战钢铁,学校领导根据上级指示,高年级学生由老师带领也投入了这场运动。我带领班里50多名学生加炊事员,驻扎在灵石张家庄,把学生分散安排在当地群众家里,以吹哨为号,统一行动,统一食宿。白天师生跑很远的山路背铁矿石,焦炭,很是辛苦。有时任务紧迫,晚上还得夜战。累了就躺在炼铁池旁休息一会儿。苦战二十余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在全团总结大会上受到表扬。我和我们班的学生班长张双全同学双双获得中共灵石县委授予的金星奖章。五八年县文联征文,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刘二虎想通了》,曾刊登在介休《绵山文艺》上。

四、在介休

一九五九年九月,由灵石县教育局抽调到介休综合师范中教训练班学习,那时,介、灵、孝三县合一,称介休县。训练班校址设在孝义樊家庄。在校学习期间,曾参加过修“八一”水库和支农三夏劳动。

六零年结业后,九月份分配到介休张兰中学。当时的校长是张书忠,教导主任武克让,我分配代语文课兼21班班主任。在这期间,学校还组织支农下乡义务劳动,我带领学生在上梁搞三秋,受到当地干部好评,离开后赠送了一面红旗,受到校党委表扬。

一九六二年,党中央提出“整顿、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实行精简压缩政策,根据上级决定,教职工被分期分批下放到小学担任领导或教师,我也是被下放之列,曾下放到仙台、张村小学担任教导主任。

一九六四年全国人口普查,县里抽调我到西南办事处协助搞人口普查试点。试点工作一结束,分片包干,我被分配到北辛武公社蹲点搞人口普查,每天下乡到所属各村督促检查。经一个多月工作,圆满完成任务。(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平凡岁月毛驴和人(平凡岁月作者李金虎)(4)

李金虎,介休职中退休教师,1936年10月生,祖籍山西高平,1957年参加工作,曾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1996年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