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
作为老一代文艺工作者,我想用歌声表达心中的祝福,把最美的赞歌献给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将继续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继续教书育人,树新风,尚艺德,勇担当!——郭淑珍
“我1952年正式入党,近70年的党龄淬炼了我,让我始终坚守当年入党的誓言。”94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回首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依然激情澎湃。
郭淑珍1927年出生于天津,日军侵华战争的阴霾,笼罩着她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郭淑珍永远忘不了,“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天津,她家所在的大经路(现中山路)附近,是轰炸的重点地带。有一天,飞机在她的头顶上空盘旋,并扔下来三颗炸弹。万幸的是,炸弹掉进了旁边的一条河沟里,让郭淑珍生生捡回了一条命。这段生死经历,让年幼的她体会到,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多么重要,“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满腔热血跟党走,这也是我日后演唱《黄河怨》的根基所在。”
1947年,郭淑珍考取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北平艺专和其他几所学校合并为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春,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中央决定向全国各民族地区派遣访问团,深入各民族地区,传达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慰问。
从1950年7月到1952年底,中央政府陆续派出了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内蒙古4个访问团。郭淑珍作为其中一员,随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二分团赴云南宣传、演出、创作和采风。在那里,她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歌舞,“一年半时间,我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与学习,我感受到了祖国统一、民族和谐是多么的可贵。这次实践造就了我后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郭淑珍说。
回京后,郭淑珍很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介绍人是吴祖强和汤雪耕。1952年11月29日,庄严的时刻终于到来,郭淑珍站在党旗前,举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梦想实现了!
成为党员后的郭淑珍工作干劲更加足了。1953年,她被国家公派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一直到1958年10月毕业。期间,她获得了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涅米洛维奇·丹钦科模范音乐歌剧院、乌克兰里沃夫大剧院出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和《艺术家的生涯》女主角的邀约。由于《艺术家的生涯》是莫斯科歌剧舞台首次排演普契尼歌剧,这让她成了当时莫斯科公众关注的焦点。毕业之后,她被破例留在当地参与演出活动,直到1959年1月才回到国内。回国后,她第一时间把演出所得全部上交给组织,“是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回报祖国。”
1960年,中国艺术团出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古巴和加拿大4个非建交国家。启程之前,郭淑珍的父亲被发现罹患癌症,陈毅副总理了解情况后问她:“你还能去吗?”她毫不犹豫地做出肯定的回答。
“百人艺术团”的出访经历充满了惊险。在首站委内瑞拉即遭遇了军事政变,乱飞的流弹和催泪瓦斯一度打断了排练,但大家时刻牢记出国前周恩来总理勉励大家所说的“处处青山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在枪声有所平息后立即恢复排练。最终,中国艺术团圆满完成了任务。等到她回国后,父亲已经去世,她悲伤不已,“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信念。”
从1959年回国任教中央音乐学院至今,作为大学教师的郭淑珍一直秉承自己的信条:教育是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爱!我不会误人子弟,我要全力以赴,不给学生们留遗憾。她从事声乐教育半个多世纪,培养出了张立萍、李谷一、孟玲、邓韵、幺红、吴碧霞等一大批声乐人才,桃李满天下。
在日常课堂上,她不仅进行专业教育,也进行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导学生知历史、懂廉耻,培养学生们建立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
“我受党教育多年,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奉献社会、传递正能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现在的郭淑珍,依然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恰如她自己写的这首诗:莫道吾今九十四,弦歌不辍难知休。惟求正道献真爱,俯首甘为孺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