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一个庞大帝国,疆域从贫瘠的沿岸沙漠延伸至茂密的热带丛林,从太平洋边缘绵延到智利和阿根廷高原,这是关于财富、权力、创新和杀戮的故事。
印加的起源比我们原来认定的更加久远,这也意味着是在前人基础上,印加人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库斯科向南是一个早已被遗忘的聚居地遗址:彼基拉克塔,属于曾经崛起但又衰落的一个族群:瓦里人。
瓦里人最早统治了多个地区,覆盖了现代秘鲁的大部分地区,彼基拉克塔是瓦里帝国聚居点中的佼佼者,印加治国的许多方略实际上都来自瓦里,尤其是道路系统。
瓦里成功的关键是他们对残酷环境的认知,以及为了克服困境所做出的努力和创新。瓦里人精通地形变化,将山峰上的雨水引流而下、汇聚成渠,导入到富饶的农业区,他们在那里开垦梯田。
在第一个千禧年结束的时候,山里的气候条件既干燥又极其寒冷,瓦里人从考古记录中消失了。瓦里人了解他们的环境,但就连他们也无法应对长时间的干旱。
印加人也从瓦里人建造的遗迹中受益,但扩大了规模。莫拉伊位于海拔3500米高的地方,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类景观之一,由三个切割成梯田状的巨大石灰岩洼地组成。
这些梯田每一级最高处可达三米,厚厚的石墙向后倾斜并阻挡住土壤,这些石墙白天吸取太阳的热量,夜间散发出热能保护农作物免受霜冻的侵害。
梯田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可以增加印加人土地耕种面积和产量,而且改变了整个场地的环境温度,石坎梯田围成圆形,坩埚效应让顶部和底部产生较大温差,意味着在莫拉伊沿安第斯山侧向上移动时,每一级梯田都代表着不同生态区。
为了使帝国更加繁荣昌盛,他们不仅需要种植足够的粮食,还要进行快速有效地分配。在莫拉伊北部几公里处是奥扬泰坦博镇,上面依附在悬崖边上的是一系列高高的建筑。这些是考尔喀斯,意为贮藏库。
考尔喀斯是遍布印加帝国的标志性建筑,是短缺时期的复杂贮仓,对民众福祉和权利的维持至关重要。1548年西班牙人进入曼塔罗山谷时,2000人在那里停留了数个星期,据说在驻扎即将结束的时候,对仓库里面物品的消耗都根本看不出来。
这是帕查卡马克神庙,位于秘鲁的太平洋海岸,印加之前的几千年里。这里是南美洲一个最重要、最具有权威的宗教场所,这处庞大的建筑群简直和美洲的麦加一样。
印加人对帕查卡马克的态度显得更加令人惊奇,他们并没有毁坏这处宗教中心,也没有消灭偶像崇拜,甚至并未禁止人们来帕查卡马克神庙祭拜神使。正与之相反,他们将帕查卡马克神使并入到他们自己供奉的众神殿中。
这种对其它宗教包容融合的意愿告诉我们,当他们扩张到新领土时竭力想要避免冲突。印加人的意识形态和当地人意识形态相互交融调和充分展示了印加帝国的运作机制。
印加人的生活方式在塔丘勒岛上依然随处可见,有着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的生活态度。在印加石墙,社群在农业生产、工艺品和劳动力方面要按一定比例奉献给国家。
这里是坦博科罗拉多遗址,是印加人向西推进中,沿着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批定居点之一。钦查是印加最重要的联盟之一,这个地点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与帝国相融。
但这并非相互平等的联盟。坦博科罗拉多是一座复杂难解的迷宫,明艳亮丽的彩绘墙标志着各区域需要何种等级才能进入,黄色代表较高等级地位,白色表示中产的精英阶层,红色代表当地人。
安第斯山脉高处的库斯科曾是整个美洲最重要的城市,是印加帝国的行政和宗教中心,置于一个人的统领之下:萨帕印卡,印加帝国的统治者。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君主是帕查库特克,其字面的意义就是"颠覆时空的人",是许多现代秘鲁人的神话英雄。
印加人允许臣民崇拜他们自己信奉的神灵,但他们永远都会服从于自己的太阳之神:印蒂。印加人征服哪里就在哪里建造太阳神庙,这加强了君主同天上最强大的神之间的联系。
这里曾是太阳神殿,是帝国最神圣的地方,萨帕印卡在此处理朝政。人们曾认为从这里开始,数十条地脉延伸到帝国各处,神殿和庙宇就在它们之上得以建造。
15世纪末期,印加帝国的扩张进入巅峰期,从厄瓜多尔南部向东延伸至玻利维亚到达阿根廷北部。四万公里的道路纵横交错,有两条主干线,一条从库斯科通往基多,另一条与海岸线平行,几十个相连的道路和支线向南部和东部延伸。
印加道路系统是建筑和规划性的巨大成功,道路穿越了多种多样的地貌,从干旱的荒漠 到雪山、再到悬崖峭壁,宽度可以从一米直到十米。
当地形导致常规道路不可能建造时,印加人再一次想出了巧妙的解决方案,这座凯什瓦查卡大桥令人震惊,仅用干草建造而成,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这座桥仍旧是阿普里马克河的主要通道,由居住在这里的四个社群精心维护。
这些道路不仅仅用于旅行,它们是实实在在地将帝国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巩固加强了帝国权力,无论你身在帝国何处,你永远不会远离通往库斯科的道路。
我们能从印加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武力仅仅是他们武库中的一个小工具而已,赋予民众自由意志的感觉,让他们做帝国希望他们做出的决定,这才是真正权力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