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交配后会吃掉雄性,堪称自然界最残忍的交配,原因是什么?

“交配”本来是自然界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但如果每次与伴侣云雨都需要冒着被吃掉的风险,这种情况简直难以想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却真实发生在雄性螳螂身上。在与母螳螂交尾前后,甚至在交尾过程中,雄性螳螂都有很大概率被母螳螂吃掉。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只为繁殖下一代(母螳螂交配后会吃掉雄性)(1)

母螳螂正在啃食公螳螂头部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母螳螂已经将公螳螂的头部啃吃殆尽,堪称“自然界最残忍的交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雄性为什么不逃跑呢?科学家经过长期试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吃掉雄性更有利于繁殖

大多数情况下,雄螳螂被吃掉都是心甘情愿的,或许他们在交配前已经知道了可能将要死亡。从螳螂交配图也可以看出,当雄螳螂被咬掉脑袋后,雄螳螂并未立即死亡,相反雄螳螂的交配动作会变得更有力、更激烈,这也有助于雄螳螂将精子更多得输送到母螳螂体内。被母螳螂吃掉,会使整个交配时间延长一倍,增加受精机会。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只为繁殖下一代(母螳螂交配后会吃掉雄性)(2)

母螳螂产卵图

被吃掉后,雄螳螂并不会被雌螳螂迅速新陈代谢掉,他的身体组织被用来生产后代,提供后代所需的营养。据纽约州立大学弗里多尼亚分校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交配中吃掉雄性的雌螳螂可以产88个卵,而没吃掉雄性的螳螂只能产37个卵,吃掉配偶的雌螳螂会有巨大的生殖优势。这种为了繁殖后代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自然界中还是非常普遍的。

母螳螂饥饿时“六亲不认”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母螳螂吃掉雄螳螂,很大原因是母螳螂饿了。在饥饿时,螳螂会“六亲不认”,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父母,只要碰上了,都可能被吃。甚至有些螳螂在饥饿时会从自己的触角、大刀周围的倒刺、小腿、大刀,逐步啃食。一个饿起来连自己都吃的狠角色,怎么可能会放过自己的“丈夫”呢?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先把母螳螂喂饱,然后再与雄螳螂交配,发现母螳螂大部分不再咬食自己的丈夫了。母螳螂在交配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很容易产生饥饿,此时便顺手把公螳螂给吃了。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只为繁殖下一代(母螳螂交配后会吃掉雄性)(3)

螳螂饥饿时吃其它螳螂

公螳螂为什么不逃跑?

大家可能也有疑问,公螳螂在被吃掉前,不可以逃跑吗?难道就因为进行了交配就“坐以待毙”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下图,公螳螂在母螳螂背上就行交配。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只为繁殖下一代(母螳螂交配后会吃掉雄性)(4)

公螳螂在母螳螂后背上交配

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公螳螂的体型与母螳螂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即使进行反抗,公螳螂能逃走的几率也非常小,与其逃跑不了,不如心甘情愿被吃掉,这样还能增加受精几率。

另外也有一小部分公螳螂在交配时会从后面偷袭,或者通过投掷美食吸引母螳螂的注意,以获得保命机会。据科学研究表明,公螳螂逃跑会对母螳螂造成重大伤害,会大大降低母螳螂的生存时间和繁育后代的能力。

雄性斑光螳螂主动出击制服母螳螂

不过,也有例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雄性斑光螳螂是其中的另类,他们在与母螳螂交配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科学家对52对斑光螳螂进行研究发现,如果公螳螂主动出击,在母螳螂出手前先用前肢的锯齿抓住雌性,他被吃掉的概率只有22%,如果在期间导致母螳螂受伤,那他们存活的概率几乎100%,但是如果公螳螂在母螳螂出击后反击,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在平均13秒的战斗中,有超过一半的公螳螂是占上风的,然而这些战斗胜利的公螳螂,只有60%左右与母螳螂完成了交配。看来,“先下手为强”在螳螂界同样适用。

当然,交配时公螳螂被吃掉,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科学研究不断去挖掘了。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只为繁殖下一代(母螳螂交配后会吃掉雄性)(5)

螳螂打斗图

总结

为了繁衍后代,或者由于饥饿的原因,母螳螂会在交配时吃掉雄性,主动出击或许可以保住一条性命。这种“自然界最残忍的交配”在其他动物身上也有发生。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