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原标题:让大运河助力共同富裕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大运河助力共同富裕)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来源:瞭望

原标题:让大运河助力共同富裕

考察江苏一周年之际,《瞭望》发表《千年运河“苏”醒重生》,万字雄文就江苏践行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生动实践进行了生动报道,展示了江苏人民带头学的劲头、埋头干的势头。千年运河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滋养精神,涵养生态,培养动能,造福于民,让大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河、幸福河。

千年运河,沟通南北,让国家长治久安;货畅其流,使百姓生计有望;灌溉水利,与区域繁荣发展。其积累的财富、创造的文化,成为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金名片,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现代海运、铁运、公运、空运的发展,一度让大运河暂时沉寂,大运河流域发展面临艰难的转型。古城、古镇、古村复兴时不我待。“让古运河重生”的号令,使运河儿女思想提升,群情振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顶层设计,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率先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闪亮登场,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有了最时尚的表达。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文旅融合,生态优美,生活改善,生产集约,生机勃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初见成效,致富河、幸福河有了新的模样。

共同富裕,使命在肩;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奋斗。文化引领,更需创新创造。让大运河助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必须着眼于引领未来的战略需求,着手于国计民生的战略工程,着力于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务实的举措,更坚强的定力,将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要求落到实处。

精神传承是根本。大运河水工技术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启迪。无论是“三湾抵一坝”的化险为夷,还是因势利导的沟通连接;无论是车船转换的因地制宜,还是取之有度的休养生息,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共同富裕在大运河上应成为鲜明标识。面对艰巨任务,要弘扬大运河精神,把千年运河当作最大的IP,以运河精神重塑发展动力,重获文化自信。使大运河的精神内涵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

文化传播是根脉。大运河是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淮扬文化、吴越文化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滋养着运河儿女。徽班从扬州出发,一路浅吟慢唱、兼收并蓄提升艺术,终究在北京铸就国粹京剧。运河两岸诸如扬州评话、苏州评弹、浙江越剧等地方戏曲好戏连连,构成了中国民间文艺绚丽的图谱。时至今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传统艺术焕发生机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文旅融合为运河文化传播搭建了时代舞台,网络传播打破时空界限,跨界发展让大运河文化漂洋过海,更多的名特优产品,通过林林总总的文化贸易活动走向世界;更多的名城名镇名村,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家喻户晓;更多的知名企业吸纳就业,带动创业,造福于民,让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传播永不谢幕的主角。

文明传世是根源。大运河为传承中华文明居功至伟,留下了星罗棋布的不朽经典,600年的故宫依旧是中华文明展示的重要窗口,运河上的水工技术仍然是我们兴修水利的重要参考,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成为新中国巧夺天工的奇迹。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运河文化是我们创造不朽文明的重要源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源头出发,将长江之水源源不断送往北方地区,对有效调节水资源北歉南丰作用甚大。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将倒逼沿线地区转变生产方式,优化提升环境,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产业链、供应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幸福运河流淌着共同富裕的基因。共同富裕如同大运河一样经久不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要求,是我们依托大运河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精神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传世,既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

(李广春,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