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

心口不一的君子——说刘备(二)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2)

文/郭英德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3)

三、枭雄品格:“天下英雄谁敌手”

(一)勉从虎穴暂栖身

以民心向背来衡量领袖人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传统。刘备形象所体现的这种“仁义”观念,寄托着小说家仁政爱民的理想。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4)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小说中,曹操惺惺相惜,把刘备和自己并称为“英雄”,认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为此,人们常常称刘备是“当世之枭雄”。

在字典上,“枭雄”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这有贬抑的意思,其二是指智勇杰出的人物,具有褒奖的意味。

是不是智勇杰出的人都会有野心,都会强横?一个人,智勇双全,与众不同,从正面来看,是好的,他很优秀、杰出;但从反面来看,因为能干,他就不免会强横,而且富有野心。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三国志演义》小说中有很多人,包括曹操、刘表、刘璋手下的一些谋士,都称刘备是“枭雄”,不可小看,这使刘备在“仁义之主”之外还拥有了“枭雄”的口碑。

作为“枭雄”,刘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是一位“君子”,却常常“心口不一”,想一套,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比如,刘备从小就想当皇帝,但只有在“小孩儿家口没遮拦”的时候,他才脱口说出心里的想法,长大成人以后,他就努力要把这种念头深深地藏在心底,轻易不让人知。

刘备虽然以“贩履织席为业”,却“好交游天下豪杰,素有大志”,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圆他的皇帝梦。直到28岁,他的生命才有了第一次巨大转机,这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但这时他们打出的旗号是“上报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5)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卷一《祭天地桃园结义》),还不是夺取天下。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6)

但是刘备一直是有野心的,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到处宣传自己是汉室宗亲,有皇家血统。他第一次见到关羽和张飞的时候,这么直率地推销自己,后来也一直这么做。

刘备想要掩盖自己的野心,实际上并没有掩盖得很严密,不时地还流露出这种野心,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枭雄”,因为他是有志于天下的人物,而不是庸庸碌碌之辈。

当时汉末动乱的时候,许多人都有志于天下,刘备也有志于天下。但是刘备有志于天下,有一种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那就是他的高贵血统。刘备之所以能够被曹操看好,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这一特点。

曹操可以瞧不上其他人,但却不得不对刘备刮目相看。像袁术、袁绍,虽然他们是三公九卿的后代,是贵族出身,但是没有皇家的血统,缺乏一个取代天下的正当理由。再如刘表、刘璋也有皇家的血统,但刘表庸庸碌碌,不具备刘备的政治韬略;刘璋性格柔弱,也不足挂齿。只有刘备,既有皇家的血统,天生就有取代天下的正当理由,又有野心,刻意把自己装扮成“仁义之主”,这既令曹操心中佩服,也令他惴惴不安。

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小说写他寄人篱下,一败再败,常常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处于这种处境时,刘备首先展现的不是出人头地的野心,而是明哲保身、免遭谋害的本领。为了“保身”、“免祸”,他非常善于忍耐,表现出过人的机智。

尤其是与曹操的交往,让人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智慧。正如毛宗岗所说的:“操心中步步欲害玄德,而外面却处处保护玄德;乃玄德心中亦步步提防曹操,而外面亦处处逢迎曹操。两雄相遇,两智相对,使读书者惊心悦目。”(毛本《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回评)

在投靠曹操时,为了提防曹操的谋害,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自己浇灌”。一位出身高贵、胸怀大志的汉室宗亲,居然不耻于亲自种菜,这需要多大的忍耐!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7)

关羽想不通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认为这不是英雄的行为,批评他:“兄不留心于弓马以取天下,而学小人之事?”刘备回答:“非汝所知也。”

是啊,刘备“勉从虎穴暂栖身”的“韬晦之计”,确实是耿直的关羽百思不得其解的。但这点雕虫小技却骗不了曹操,曹操笑着对他说:“玄德学圃不易。”其实不是说学种菜不容易,而是说你要蒙骗我曹操不容易。

但是,刘备把这件不容易的事情做成了。曹操一生从未让异己者逃脱掌心,有的受到奴役,有的遭到囚禁,有的甚至被虐杀。只有刘备一个人,得以逃脱曹操的虎口,免于灾难,最终蛟龙入海,形成鼎足三分之势,可见刘备的机智的确高人一筹。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8)

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非常令人耐读,在闲情逸致中隐含着刀光剑影,在对饮倾谈中充满着机智斗赛,在悠闲文情中包孕着险诈机心。曹操畅论何为英雄后,用手先指着刘备,后指自己,说道:“方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说后,大为震惊,吓得勺子、筷子都掉到了地下。小说一开始介绍刘备时,就称他“喜怒不形于色”,但这一次,他真是“惊恐失态”了。

当然,被人道破深藏不露的心机,尤其是被曹操这位目光犀利的人看穿心事,吓得勺子、筷子都掉到地下,这是常人都会有的举动。但是,刘备立刻以闻雷来掩饰自己,并自称:“自幼惧雷声,恨无地而可避。”他故意恶心自己,巧妙地逃过一劫,这就表现出他随机应变的过人机智。

刘备不仅从曹操那里安全地逃脱,而且在袁绍那儿也能虎穴脱身。在袁绍那儿危险更大。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但关羽刺颜良,斩文丑,结拜兄弟杀了袁绍手下的大将,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些都被刘备耍滑头,蒙骗了过去。所以刘备很善于伪装自己,很善于蒙骗他人,这就是他的“极枭雄处”(卷六《云长延津诛文丑》)。

他在袁绍面前说的几句说辞,相当能言巧辩:“今曹操素惧刘备,备虽一时溃散,必有复仇之日。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其协力攻曹,故特使关某诛杀二将。公知必怒,不肯助兵。此乃借明公之手而杀刘备,断绝仇人,以除后患。愿明公思之。”袁绍一想,刘备说得很对,我怎么能中曹操“借刀杀人”之计呢?

接着,刘备自告奋勇,写信给关羽,让他前来辅助袁绍,“共诛曹操”。袁绍一听高兴了,说:“吾若得云长,似颜良、文丑复生也。”(卷六《云长延津诛文丑》)袁绍是个傻瓜,没有韬略,他没想到招来关羽的前提是必须先把刘备留住才行。他不但没有把刘备软禁起来做人质,让关羽投靠过来,反而派刘备前往荆州,结联刘表,结果刘备趁机逃走。

可见,刘备是看准了袁绍的性格的。他这一招能骗过袁绍,但一定骗不过曹操。袁绍是不可一世的贵族,刚愎自用,从不多疑,而曹操是多疑的。刘备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袁绍的性格弱点,使自己得以逃脱。这是刘备“枭雄”品格的一种表现。

(二)权术高手

作为一代“枭雄”,或者曹操所称的“英雄”,在政治行为上,刘备常常表现出一种伪善的品格,即善玩权术。善于玩弄权术,是历代统治者的共同特性。

比如刘备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刘备为了自己的生存,对吕布出尔反尔,不讲信义,其反复无常,堪与吕布相比。

在徐州的时候,刘备与吕布称兄道弟,多次“仁义”地阻止关羽和张飞杀吕布。甚至吕布称他为“贤弟”,他也笑嘻嘻地答应,并留吕布在小沛暂住。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9)

这时曹操采纳荀彧的“二虎竞餐”之计,假诏授刘备为徐州太守,并送密书,要刘备谋杀吕布。刘备认为:“他人志极事穷而来投我,我若杀之,大不义也。”(卷三《吕布夜月夺徐州》)所以阻止张飞杀吕布,还将密书交给吕布。没想到吕布真是“不义之人”,乘刘备发兵讨伐袁术之际,攻取了徐州,还掳走了刘备的妻子。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0)

吕布月夜夺徐州《绣像金批第一才子书》

不久吕布把刘妻还给刘备,让他屯兵小沛。关、张心中不忿,刘备又表现出过人的忍耐,对关、张说:“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卷三《孙策大战太史慈》)

刘备很善于忍让,当袁术兴兵攻打小沛时,吕布出兵救他,对他说:“吾今特来解你之危,你异日得志,不可相忘。”(卷四《吕奉先辕门射戟》)于是用辕门射戟的方法,和平地解除了两家的争斗。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1)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2)

吕奉先辕门射戟

后来吕布与袁术定为儿女亲家,再攻小沛,刘备弃城而逃,投奔曹操,受封为豫州太守。曹操下书与刘备合谋杀吕布,刘备回复曹操说:“望相公大兴王师到来,备用为前驱。吕布乃狼虎之徒,轻则猖獗矣!备严兵整甲,专待钧命。”(卷四《夏侯惇拔矢啖睛》)没想到吕布兵发小沛,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最终曹操生擒吕布,在白门楼,吕布对刘备说:“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虏,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刘备听了以后,点点头。

曹操叫人把吕布押过来,吕布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以服,天下不足忧矣。明公为步将,令步为骑将,则天下不足虑矣。”曹操听了这话,有点心动,回过头来问刘备:“吕布欲如何?”

刘备回答说:“明公不见事丁建阳、董卓乎?”丁建阳和董卓都是吕布的义父,都被吕布杀了。刘备的潜台词是:你要是收留了吕布,将来吕布不也会害你吗?曹操点头称许。吕布盯着刘备骂道:“是儿最无信者!”骂归骂,曹操到底还是命人杀了吕布(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3)

白门曹操斩吕布

刘备为什么劝曹操杀吕布呢?从表面来看,这里表现的是一种政治家的眼光,从大局来考虑,吕布非杀不可,不然会贻虎为患。但如果仔细研读上下文,不难发现,其中还隐含着私人恩怨。

小说写道,吕布有两次攻打刘备,两次都俘虏了刘备的妻子,第一次还给了刘备,与刘备和好如初,第二次吕布让糜竺将刘备家小送往徐州安置。在杀吕布的时候,刘备的妻子还在吕布手里,他怎不恨吕布?所以说刘备心里有私仇,但在表面上却表现得冠冕堂皇。

(本文转载自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4)公众号【京师文会】)

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5)

作者:郭英德

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在戏曲小说、散文史、古典文献、学术史等方面卓有建树。著有《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读三国 说英雄》等。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6)

文章原创丨版权所有丨转发请注出处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特点主要事件(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17)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林丹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