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

曾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党的光荣伟大,不仅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取得了光荣伟大的业绩,而且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与外患中诞生,在挫折与磨难中成长,在风险与挑战中壮大。由著名党史专家王纪刚所写的《从延安走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危难中奋起》一书另辟新径,以崭新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辉煌奋斗历程。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各种危机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顺应时代潮流,呼应人民期待,最终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个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的壮阔历史,也由此展开……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时期。本书聚焦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应对危机与挑战这一独特角度,本书在写作上引用权威的党史文献资料,借助当时人、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故事体现延安时代风尚,用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经典的历史照片作为重要补充,以事实说话,寓理于史、寓情于画、寓意于事,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图文并茂的风格系统呈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危难中奋起的壮阔历程,力求用原生态的故事、用真实发生的史实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启发人。

却顾所来径打一动物:却顾来时路延安十三年(1)

《从延安走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危难中奋起》 王纪刚 人民出版社

存亡关头 开启新生

中国共产党从面世的那一刻,就是在克服危机中度过的。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的突然搜查,会议组织者当机立断,迅速决定变换地点,最后一天的会议最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顺利进行。

数年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毛泽东曾感慨道,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中,“其残酷是举世未有的,杀戮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摧残了几百万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被吓倒,更不会退缩。“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朝着不变的远大目标,又继续战斗了!

1935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毛泽东掩饰不住革命者的豪情,一连写了《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等四首诗词,抒发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胸襟,也流露出“阅尽人间春色”的胜利喜悦。令毛泽东豪情万丈和充满喜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饱经沧桑、颠沛流离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有了新的立足点,用毛泽东的话说,“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了”。

这个根据地,这个家,就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腹地的陕北地区。——也就从这一刻起,这片英雄的土地和伟大的人民,陪伴着中国共产党人共同书写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新时期。

正是这十三年里,中国共产党人打退了日本侵略者对我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多次进攻,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重重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纠正了党内“左”、右倾路线以及各种错误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共中央机关最终从延安走向北京,中国革命也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这些伟大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突破了各种敌对势力的明枪暗箭,跨过了革命征程中的一个个激流险滩,克服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危机与挑战,才得以最终取得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胜利史、辉煌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危机、跨越挑战、解决困难并迎来一个又一个成功和胜利的奋斗历程。

却顾所来径打一动物:却顾来时路延安十三年(2)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落脚陕北 困难重重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1935年10月落脚陕北时,红一方面军的总人数从江西出发时的八万六千多人,仅余下七千多人。人员牺牲和损失之惨烈可以想见!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所组成的陕甘支队落脚陕北时,红二、红四两个方面军还在长征途中,红军三大主力尚未会师,中共中央并正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做着顽强的斗争。即使是刚刚到达陕北的几千人的队伍,除了面对着国民党重重的军事“围剿”外,还面临着无钱少粮等生活上的巨大困难。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不到两个月,西安事变突然爆发,引发这一事变的张学良在“兵谏”蒋介石后立刻向中共中央发电,紧急询问“兄等有何高见”,并要求“速复”,随即张学良、杨虎城又来电急邀中共中央派人赴西安共商大计。一个惊天事变就这样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并且等待着迅速给出解决方案。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捐弃前嫌,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了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派各团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经过艰辛努力,国共形成了第二次合作,达成了一致抗日的共识。

中共中央落脚陕北并进驻延安,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就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如何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在统一战线中,是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呢,还是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呢,还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都必须给出明确的选择与态度。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任务,完成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不仅要克服党内各种“左”、右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真正做到中国化,在思想路线上凝聚全党的共识,从而“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和巩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做出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这一政治目标,同样,要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要面对陕甘宁边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文化落后等现实挑战,还面临着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党政军民关系、提高边区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减轻群众负担等各种紧迫课题。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要面对的,既有如西安事变、皖南事变、共产国际解散等各类突发事件,也有如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应对国民党顽固派各种反共阴谋、抗战胜利后的道路选择等各种现实挑战。即便是为了出席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也有参会代表遭到敌人袭击,不幸牺牲在来延安的路途中……

坚守理想 化解危机

正如1945年周恩来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所指出的:二十五年当中,我们的党是从永远不息的反对国内、国际敌人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我们的党是从永远保持和群众联系中锻炼出来的,我们的党是从永远不放弃武器,保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我们的党是从反对民族中反动思想和派别的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我们的党是从长期的反对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我们的党是从勇敢实行自我批评当中锻炼出来的。

面对这些危机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做到信念坚定,旗帜高扬。不管是国民党提出的“溶共”阴谋,还是有人提出要共产党改名,抑或是企图用国民党的假三民主义来同化,中国共产党人从没有丧失自己的坚定立场,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仰,坚持原则。

面对这些危机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信“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孜孜不倦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最终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面对这些危机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瞻远瞩,坚信“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延安这个不大的山城内外,建立起抗大、鲁艺、陕公等几十所各类干部学校,着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把全党办成一个大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先进“种子”和骨干人才。

面对这些危机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战争”这一全面抗战路线,坚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兵简政,拥军爱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面对这些危机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两手准备,总是提醒自己,“我们应估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性,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布置的出发点,而不是把乐观情况作出发点”。

面对这些危机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坚韧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顽强拼搏,敢于斗争,矢志奋斗,从不放弃。诚如毛泽东所言:“当着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本文节选自《从延安走来》一书编者序)(责任编辑:张玉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