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竹子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文化居重要地位,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此言让我不禁联想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佳肴就是竹笋了,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被誉为“蔬食第一品”。竹笋既是一味美食,也是一味良药。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还具有清热安神的功效,是养生家非常推崇的食材。常吃竹笋对春季常见的烦渴、咳嗽、小 儿麻疹、风疹、浮肿、腹部胀气等,都有不错的缓解功效。
竹被国人赋予高雅、正直、谦逊等许多意象,它的一身都是药,却少有人知道:
1、竹茹,是竹子茎秆的中间层,取少量干品煎水服,可以缓解心烦失眠、惊悸不宁、胃热呕吐等症状;2、竹实:
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可治消化不良。——《本草纲目》。竹开花后结实如麦,皮青色,内含竹米,味甜。《广志》记载:“实可服食”。近代研究证明,竹实的营养成分与水稻、麦、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之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是一种可开发的药膳资源。图为梨竹,原产南亚,果实特大,形如梨,可烤食。
3、竹沥:
是从竹子中提取的汁液,将鲜竹杆两端去节,劈开,加热,两侧会有液汁流出,即竹沥液。近代药物化学分析证明:竹沥含有十多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伤木酚,甲酚、甲酸、乙酸、笨甲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竹沥是镇咳祛痰圣药,以竹沥当茶饮,可以清火祛痰、润燥止渴;用淡竹沥液滴眼,还可以治小儿目赤。
4、竹黄,是寄生在竹上的真菌子座,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取竹黄30克,蜂蜜60克,浸泡白酒饮用,可以缓解咳嗽痰多型的气管炎,解胃热止胃痛。
5、竹米:竹花开过后,便结成竹米,即竹子的种子,竹子极少开花,因为竹花过后,竹林就会成片死亡。《本草纲目》中载:竹米,通神明,轻身益气。
科学研究证明,竹米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较高,味清香可口,富含淀粉和各种微量元素,既竹米 可食用又可入药。据分析含有18种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含量比竹笋的更高,平均达11.588g/100g。更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作清凉饮料或煲粥食用,还可治肝病和癌病,是难得的养胃护胃之佳品。
6、竹叶:
有治咳喘、杀小虫、解暑热的功效,取少量竹叶泡水喝,可以缓解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尿少色黄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竹的功效以清热为主,平日怕冷、手脚冰凉的体寒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