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给儿子上初中语文课(二十九)

哲学家多长寿而诗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学家在摇头晃脑)(1)

有位哲学家在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熏熏然!

我:上次我们说到,周敦颐是一位哲学家。哲学家说话写文章就爱讲道理。因为他们喜欢思考,喜欢感悟。而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就是有思想,有智慧。其中的一种表现就是善于从大自然的动植物当中,找出其某种特性,来总结经验,讲明道理。

比如:植物当中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或者是人生道理。

动物当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猫,笨猪,狼吞虎咽”等等;来说明人性的弱点和某些不良行为。

儿子:而今天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专门用莲花来讲道理的。对吧?

我:是这样的。因为他是要讲道理,那就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古代就是“说”这种称呼,其实就是议论文。

儿子:可是这篇文章非常短小。能说清楚吗?

我:是啊,我也曾经有过怀疑,可是人家短小却精悍。我们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可以假想,有一天周敦颐家里宾客盈门。一屋子人喝茶的喝茶,品酒的品酒。还有几位在那里写着书法,画着画。一看就是文人墨客在开PARTY。

周敦颐拿着酒杯,看到某位画家在画牡丹,一个劲儿地点头夸奖,这位画家问他:您喜欢什么花?牡丹喜欢吗?我给您画一幅如何?

他老人家摇头晃脑地说:不不不,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喜欢牡丹。于是转身面向大家伙儿,说:-------

哲学家多长寿而诗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学家在摇头晃脑)(2)

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重点在于:之,助词:的;蕃,多的意思;

意思是: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有很多。甚,副词,很。甚好,很好;

第二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重点在于:陶渊明是谁?是东晋的诗人。被贬官之后归隐田园,他很喜欢菊花。

独,只。

意思是:东晋的诗人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第三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重点在于:李唐,就是唐朝。因为皇帝姓李,所以用李唐指代。甚爱,很爱。

意思是:自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牡丹象征着富贵、圆满嘛。初唐和盛唐都是富甲天下,长安是世界大都市。大唐的GDP全球第一,当然喜欢鲜艳、饱满的牡丹了。

第四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重点在于:予,我;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意思是: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而不被污染。

事实如此,莲花在池塘里的淤泥里长高,露出水面,亭亭玉立,干干净净。水底的泥很脏,可是我们的花却是纯洁、纯净的。寓意:虽然世事混沌,可是我愿意洁身自好。

可以说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写法。三言两语直接表明观点,毫不掩饰,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濯清涟而不妖

重点在于: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意思是: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这是进一步解释莲花的特征:很清雅,不俗气,不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重点在于:中通,指(莲的柄)内部贯通,是空的;外部笔直;象征人的正直,坦荡。蔓、枝,都是名词当做动词用: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意思是:它的茎内空外直,不长藤不长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重点在于:远,远闻,远播;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意思是: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

作者写莲花的特征,言语里面都是欣赏和爱恋。那么干净,耸立,不生藤蔓不依附任何东西,多好,多美,多有个性。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重点在于: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不严肃,骚扰的意思)。

焉,语气词。相当于:啊,呀等。

意思是: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其实寓意,它就是那么地独立,纯洁,个性十足,给世人增添美景,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不讨巧,不媚俗,不容许亵玩。

这第四句最长,写尽了莲花的特征和寓意,中心突出,是给我爱莲花的理由的详细解释说明。

第五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重点在于:谓,认为,有评论的意思。之,助词的;-----者也。是判断肯定句式。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菊花都是秋天开放嘛,不想大多数花都是春夏盛开。恰巧陶渊明也是避世隐居的人,所以人跟花都对上了。

意思是: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这句话是评论也是表明态度,我说我喜欢莲花,就是因为它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说明了它就是花中的君子,那我也要做一个君子。

第六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重点在于:噫,叹词,表示感慨。(注意是声调是一声)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鲜,少。注意音调是三声。

意思是: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第七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重点在于:同,像----一样;跟----相同;

意思是:对于莲花的喜爱,什么人能跟我一样呢?

言外之意就是,我想做君子,知音在哪儿呢?

第八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重点在于:宜,应当。众,众多,很多。

意思是: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的。

言外之意就是这年头儿也就我这样的人喜欢君子之风的莲花,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代表富贵荣华的牡丹啊。菊花?陶渊明以后就更没什么人特别喜欢它了。

哲学家多长寿而诗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学家在摇头晃脑)(3)

儿子:这老头儿端着酒说完这番话,可是语惊四座吧。

我:我想应该是。哈哈,不过,这个场景是我们想象的。实际上他也的确是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写的,不过不是在家里开party,而是47岁的时候到于都县,邀请两位朋友去山里观赏石头,刻字玩,产生的灵感,然后写出来的。

儿子:是不是他们游玩的时候,看到了菊花、牡丹、莲花了呢?

我:我觉得应该是。所谓触景生情嘛。另外,你发现没有,这篇文章写爱莲,可是对菊花和牡丹也有描写和评论,目的是什么呢?

儿子:跟莲花做对比吧。突出莲花的特性和可爱。也是想说明他这个人不同于别人。

我:对了,莲花是什么特征?出淤泥而不染啊。这是成语,非常著名。反义词是什么?

儿子:同流合污!

我:对了。就是表明作者不愿意跟浊世同流合污,追求洁身自好,谦谦君子的理想和愿望。

儿子:哲学家的水平就是高啊!夸自己都夸得这么漂亮。

我:所以啊,就更值得我们背诵下来,终生学习。

哲学家多长寿而诗人恰恰相反(有位哲学家在摇头晃脑)(4)

本课的学习思维训练:

1.“说”,这种文体的意思和特点要先明确;

2.对比的写法很突出,更有利地彰显主题;

3.典型的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4.“爱”无处不在。独爱,甚爱,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