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五十步笑百步,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读后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读后感(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读后感

导语:

五十步笑百步,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这则成语的意思也比较简单,是指两个犯了相同错误的人,其中一人只不过相对程度上较之另一人轻一些,就毫无自知之明的去嘲笑另一人。

殊不知,两人都是一丘之貉罢了。

春秋时期

我们通常听到的春秋与战国,是两个不同又紧密相连的历史阶段。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都是发生在天下共主为周朝的时期。

今天不说战国,只说春秋,但说起春秋,不得不说一说烽火戏诸侯的主角,周幽王。

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任君主,他宠爱褒姒,与褒姒生下一子名为姬伯服。

褒姒生下姬伯服之后,周幽王对其愈发宠爱,甚至为了褒姒,将申王后以及太子姬宜臼废黜,立褒姒为王后,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申王后并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她的父亲是申国的申侯,申侯听闻女儿被废黜后,一怒之下,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

随后,周幽王被杀,姬宜臼被外祖父申侯拥立为周朝天子,是为周平王。

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

这时的周朝,则被称之为东周。

周平王被外祖父拥立,其父亲周幽王则被申侯带人推翻,因此,周平王就有了弑父的嫌疑,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急速下滑,周王室至此开始衰微。

春秋时期,由此拉开帷幕。

春秋时期作战制度

有人说,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尊礼文明的时代。

《春秋左氏传》中却认为,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不过,相对于之后的战国时期,不得不说,春秋时期的众多诸侯间,还是有些各自的原则的。

春秋时代,是一个争霸的时代。期间所发生的战争,也只有争霸战争。

争霸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于众多诸侯国之间争夺霸主地位,也就是在天下间称王称霸。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要做诸国之间的老大、大哥大。

不过,想要在诸国之间充当老大,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承认周朝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就是说你可以在诸国之间当老大,但必须要给予周天子尊崇。

其次则是,不管诸侯国有多少个,大家同属于华夏文明,这就是春秋时代比较著名的“尊王攘夷”。

当然了,争霸战争,也有着属于它的游戏规则。

两国交战,首先要约好时间、地点、兵力等等,并且还要说明开战的原因,这叫做师出有名。

到了战场上之后,也要等到双方列阵完毕之后,再开始战争。

除此之外,还有着一个比较重要的规矩,那就是一旦有一方逃跑,另一方则不能追杀。

不能说完全不能追杀,它有一个限度,就是五十步,一旦敌人投降逃跑超过五十步,另一方就不能再继续追杀。

五十步笑百步

从上文中得知,春秋时期战争若要投降,只要逃出五十步即可。

战国时期,孟子拜见梁惠王时,梁惠王这样问道: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的意思是,他为百姓做了不少的事情,最起码比起邻国的君王做的要好上一些,为什么百姓还是没有增加呢?

于是孟子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称两方交战,其中一方刚刚开始就全部后撤。

有些人逃得快,很快就逃至百步之远,有的士卒跑了五十步就停住了。并且还嘲笑那些跑了百步的人,称他们是胆小鬼。

梁惠王顿时好奇,他们同样都是逃兵,为何还要相互嘲讽呢?

孟子笑道:“您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魏国为何不比别国强多少了。”

梁惠王虽然对自己的政绩很满意,但在孟子看来,只能说明他比邻国君王做的好上一些,并不能让百姓真正的富足起来。

其后,孟子又对梁惠王说了一些如何让百姓富足,只有让百姓们逐渐富足,那么追捧梁惠王的百姓就会越来越多,闻言,梁惠王点头称是。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