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大家都喜欢看吗?

面对《琅琊榜》《三国演义》《甄嬛传》《庆余年》等制作精良的爆款好剧,我想很难有人不喜欢吧?

而且我发现有一大部分人还是上头且熬夜式追剧,次日顶着熊猫牌卡姿兰大眼坚持打卡上班。

古代交通工具是怎样造成的(古代打工人用什么交通工具你知道吗)(1)

不过有了公交地铁taxi,再远的距离都阻挡不了我们搞钱的热情~

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剧里古人们都是如何出行的呢?古代的打工人如果家离厂子太远,他们要如何保证不会打卡迟到,而被扣工资(剥削)呢?

01:古人用什么交通工具上班?

首先庄子的《逍遥游》大家都听过吧?没听过不要紧,咱们一起看看关于出行,圣贤是如何说的:“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大概意思是说: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

古代交通工具是怎样造成的(古代打工人用什么交通工具你知道吗)(2)

人们会根据此次出行时间的长短,决定准备多少干粮。近郊虽没有明确范围,但可以大概估算一下,古人行百里要准备一晚上的粮食,一个成年人一整晚(大约七小时)可以准备多少粮呢?吃一个星期显然是没问题吧,反观现在大家行百里要多久呢,开车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由此相对来说那时人们大多是用步行的。

若出远门,快则三五天,慢则一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也是有的,因此平民上班步行居多,而且他们务工地点一般都不会离家太远。

这时候大家会问,那官员呢,当官的总该可以坐个轿子,或骑个马吧?

那我告诉伙伴们,还真不能。

官员都是凌晨三点,鸡鸣而起,古人十分注重“一天之计在于晨”的说法,而且那时候并不像如今这么多的夜猫子。

古代交通工具是怎样造成的(古代打工人用什么交通工具你知道吗)(3)

去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官员被专门规定:上班一律只能步行去,不能骑马或者坐轿,还不能带随从,除了那些一品、两品年事已高的大官,他们因行动不便,特批可以骑马或坐轿。那些家中距离稍远的官员,为了不耽误早朝,只能起来的更早,走很长一段时间的黑暗路程,有的甚至要走几个小时。

这么一看,当时上朝也并不轻松,也能看出古代官员勤恳,遵规守纪等职业精神,相比之下,地铁、公交、汽车是不是都很香?

02:古代上班族的分类

咱们大体看一下古人都有哪些行业:士:读书;农:种田;工:做工;商:经商,总的来说以这四大主流行业为主。

:虽然古时大多朝代都是重农抑商的,但商业还是顽强的一路高走,商人本就有足够钱财,且需要货运等交涉四处奔波,因此早期商人基本使用车马。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之后,商人的地位就一落千丈,汉朝尤为严重。《资治通鉴》卷十六有所记载: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吕后当政时更是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可见这个时期商人不得乘坐车马,且不能穿丝绸,甚至后辈没有资格当官,因此之后商人也多采用步行或走水路。

农、工:咱们重点看一下农民和工人阶层,首先毫无疑问,他们的收入在当时都是较为低下的,所以就有必要算一下当时的出行成本了。

古代交通工具是怎样造成的(古代打工人用什么交通工具你知道吗)(4)

我们且以唐朝长安到巴蜀这段距离来算,全程七百二十多公里。唐朝最贵的出行方式莫过于马车,乘马车虽然颠簸,但是,速度却得到了保证。按照当时马车在官道上的标准速度,大约每天行驶三十五公里,注意,这是在没有行李的情况下,车夫收取的价格是每五十公里一百文。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行驶,七百公里路要走二十天,加上中途在客栈休息的时间,最起码要二十六天。且不说遇到什么极端天气,特殊情况,那么这时车夫收取的路费大概要一千四百文,若要加上这二十五天的食宿,大概要准备二两银子,这才够用。

再看根据当时唐朝实行的均田制,出去赋税等费用一个劳动者每月大概收入三百到五百文左右,也就是说需要花掉一个人四到五个月的收入。

但如果真的有了急事但又实在没钱那怎么办呢?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虽然做坐不起最贵的马车,但牛、驴、骡子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当时平民除了步行,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便是牛、驴以及骡子等。

士: 古代读书人,穷其一生,只为了三场考试,所以先说一下那时最常用的考试制度:科举制。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当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每三年举行一次,这也就有了胡子花白的考生。

电视剧里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妻儿把全部家当拿出来供考生进京赶考,三年复三年的苦读,进京的天价费用,漫漫进京路上的艰辛,这些无一不是压在考生肩上的负担,这也就不难理解考上举人疯掉的范进了(且范进考的是乡试,都已经考到老了...)。

贫苦人家,平日在家苦读,进京赶考背着行囊,千里全靠腿(可参考宁采臣的形象。)

再说富人,那就不能相提并论,马车,书童,一应俱全。就像如今《最强大脑》里的潘周聃,大家知道培养一个潘周聃需要花多少钱吗?

高中南京外国语学校:(贵族学校,培养留学生,仅学费)三年20W, 本科牛津大学:三年150W,硕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爱因斯坦母校):硕士两年50W。

啧啧,这还是只会少算没有多算,所以说古代科举制虽打破了贵者恒贵的的规则,但不可否认,穷苦百姓人家要培养出一个状元,几乎是难如登天。

所以说古代读书人也很难,相对古人,我们的处境好太多了,虽然不能像潘周聃一样,但是清华北大也出了无数寒门子弟,他们靠着辛勤付出照样取得了丰硕的回报。

03:古代交通工具发展史

总体看一下古代的交通工具都经过了哪些变化和发展:

①最原始的:“牲畜拉车”,马、牛、驴一类的都比较常见。但骑马一般是上流社会和富贵人家才用的(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放宽了对商贾的管理),而且马匹的价格极高,喂养时不仅要喂最好的草料,还要打造专属的马鞍,并找杂役专门照顾马匹,可见对一般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及的。

(再说一句当时皇室打的马球,放在现在只有酋长玩得起,一场动辄三五个亿顶不住。)

牛车:牛虽然行走速度慢,比起马车要更加平稳且价格实惠,所以在那个时候马车没有牛车受欢迎。

古代交通工具是怎样造成的(古代打工人用什么交通工具你知道吗)(5)

驴/骡子:这两者是价格比牛更低,但驴的性格很“倔”,除了充当交通工具就只能用它替代劳作,搬运一些轻型货物。

轿子:这个大家在电视里看的比较多,通常是在一把椅子下面放上两根竹竿,再用人载着,就称为了新的交通工具,后来经过改造,就变成了有蓬有顶的轿子。显然轿子是需要人力来驱动的,只有贵族可以用,离平民更是远之又远了。

此外当时靠水的地区多行船,在沙漠地区则是用骆驼,这也显示出当时人们能够因地制宜,是他们智慧的一种体现。

古代交通工具是怎样造成的(古代打工人用什么交通工具你知道吗)(6)

04: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今天带大家梦回千百年前,了解了古代人的交通出行方式,回想起来我就一个感受:生活在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今天真是我莫大的荣幸!

除了最常见的汽车还有飞机、火车、轮船、高铁,以及磁悬浮列车,短时间内大家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古时候从西安到重庆需要将近一个月,如今三个小时便可以坐在重庆吃火锅,且在天黑之前赶回家,这在古时候,人们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删致歉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