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身处高处的时候,多少都会感到一丝不安,特别是在那种透明电梯起降的瞬间,更容易感到紧张。电影《碟中谍4》中,汤姆·克鲁斯攀爬迪拜高塔的时候,很多观众看了都觉得惊险,不禁为之捏了一把汗。恐高症有哪些心理因素?又如何克服呢?(全文1099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高处不胜“恐”:你在高处腿软吗?

恐高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在很多人都能接受的高度,就感到强烈得难以忍受的恐惧感,则不再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而可能是恐高症了。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

刚上大学时,小刘得知自己宿舍在4楼,就非常紧张。因为他不敢到阳台晾衣物,他说,“只要一到高的地方,我就想象自己已经掉了下去。”他也不能在上铺睡觉。以前和朋友外出旅游,伙伴们都勇敢地走上玻璃栈道,可他连想都不敢想,到售票处就满头大汗,呼吸急促,心慌气短。大家知道他有这个毛病,也就没再勉强他。遇到登高的事,能替的大多替他做了。

当你一个人搬行李箱上高楼 高处不胜恐(1)

克服恐高,内心的自我对话很重要。在接近高处之前,可以告诉自己,我要到的地方很安全,别人都没事,我尽管有点担心,但也不会怎样的。在时间上,提醒自己身处高处也就那么有限的一点时间,在某某时间就离开高处了。

这样想,可以让恐高感显得“有始有终”,从而获得自主感。在到达高处的过程中,恐高的人对于周围参照物的视觉改变非常敏感,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减少视觉信息的刺激。同时进行深而慢的、均匀的呼吸,都可以降低紧张焦虑的感觉。

当你一个人搬行李箱上高楼 高处不胜恐(2)

如果进行了这些努力还不奏效,还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据报道,系统脱敏疗法对恐高有一定的作用。治疗时,对不同高度的紧张做个等级划分,比如一米高的高度记为一分,高楼的楼顶为十分。之后令患者处于放松状态。

治疗者让其从一分的高度开始想象,并逐渐升级。每想象到一层并感到紧张后,治疗者就令其做深而慢的呼吸来放松身心,直到在想象中对某一层不再敏感。这样,经过逐层升级,患者对高度的敏感性就会逐渐下降。以后到了真实的场地,即使再次感到害怕,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自己逐渐放松下来。

严重的恐高症,比如到了二层楼就开始心慌手抖、头晕目眩了,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了。

当你一个人搬行李箱上高楼 高处不胜恐(3)


当你一个人搬行李箱上高楼 高处不胜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