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中国电视剧史上最有意境的结局,黑白的画面,给人一种回归的平静感,和前面揪心的情节正好形成了强烈反差。单从画面代入的情绪,不要说国剧史上,即便华语电影里都很少有古装片能做到这个调性。
《长安十二时辰》
虽然没有导演曹盾亲口实锤,但是这样的手法,除了有艺术处理的必要,还可能是向某位大师早期作品的致敬。
《罗生门》导演黑泽明
《七武士》导演黑泽明
早在圣人登场后,就有不少人指出《长安十二时辰》圣人的造型和电影大师黑泽明作品《乱》里仲代达矢扮演的一文字秀虎有颇多相似之处。(两个人物在剧情里的命运起伏都缘于对儿子和权利的安排)
《长安十二时辰》
《乱》导演黑泽明
不过,《长安十二时辰》确实和大师黑泽明有一些硬关联,比如:
《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造型指导黑泽和子正是黑泽明的女儿。
曹盾除了在画面上向大师有所致敬,还在众多人物塑造上,还深深烙下了黑泽明影片里人物鲜明的宿命感。
可以说,在《长安十二时辰》最后一集还露脸的主要人物,单看前面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完整的,直到片终,你才看到这个人要呈现的完整样貌。
徐宾
户部八品主事徐宾
徐宾作为终极boss出场,其实早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从散尽家财造纸,一腔热血报国来看,徐宾是充满了行事的动机,也唯有掌握大数据的他可以这么运筹帷幄,把每个人当作棋子一般使用。《长安十二时辰》不乏棋子论调,谁是棋子,谁又是弃子,谁才是执棋人。狼卫以为自己是主谋,其实只是龙波的棋子,结果,何孚才是老板,但殊不知,何孚自己成了龙波的棋子,最后变成一枚弃子。然而自负满满的龙波,到头也只是徐宾的一个棋子。
不过,徐宾身后是否仍有黑手,或者说徐宾也是一枚自己不知是棋子的棋子呢?有极大可能。
岑参的推演说出了整个棋局的要义:行动,皆始于念头。
成为天宝三载上元这天大事件棋子的每个人都有深深的执念,包括徐宾。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能干人,在极端条件下,是谁扣动扳机激活了他这桶炸药呢,让徐宾能突破底线谋划此事,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产生了无穷的涟漪。
张小敬在城门楼子上对徐宾行凶的质疑,正是对徐宾身在其中不自知的反问。徐宾是理想主义,有报国情怀,但能让他癫狂到不惜众人性命,死谏皇帝,点燃这个念头推动命运轮盘启动的那只手是谁的?
《长安十二时辰》
剧中的大食金币算是一个线索,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和唐并立的超级帝国,崛起于今中东地区,和唐的势力对峙于西域。而当时作为最有实力替唐镇守边疆节度使之一的正是将在11年后叛唐作乱,把圣人间接赶下皇位的安禄山。
作为封疆大员,安禄山能获得的大食金币应该不在少数,虽然剧中没有这个人物的登场和金币指向,但是把大食金币安排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情节设置,似乎隐约搭上了有反叛之意的安禄山,而此前圣人失踪之后郭将军对于藩镇打探此消息的戒备之心也是一个间接的印证。
也许某天某人对徐宾说了这么一席话:”人这一生总要干一件让自己得意的事,才好意思闭眼。” 而此话正是后来徐宾说给何孚听的,这或许也是徐宾自己的内心印证。
《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
张小敬
《长安十二时辰》
张小敬在拯救长安的过程里,动机一直被人诟病,为了救一个情怀里的长安,牺牲了无数同僚,甚至最后连闻染也没护的住。
但是张小敬却是唯一一个守得住初心的人,这个人轴。
烽燧堡,不退。
替闻无忌复仇,仅仅是为了让闻染能活在长安,愿意自己搭进一条命。
为了替第八团活着,常人干不过三年的不良帅,一干就是九年,令徐宾为张小敬鸣不平到痛哭流涕。
张小敬当年已然官至参将,但是因为不执行上峰枉顾将士性命的命令,而被贬为大头兵,还赐予一把比正常刀短一截的佩刀羞辱他。
就是这种对自己初心的轴,让他认死理,坚持公道。当初和崔器的一段闲聊,崔器倒是说出了张小敬的初心。
都在尽心做自己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张小敬后来反复强调自己身份。
全局结尾,一路奔命的张都尉这才有时间给最后给自己定了性:他是一个兵,如果他都不愿出来,谁来护卫长安。
兵,就是守护别人的。烽燧堡之后,张小敬的命不是他自己的,这就是为什么他能一条道走到黑不回头的原因。
不过,张阎罗也不是没有小心思,比如结局处檀棋不跟他走了,这厮明显一脸失落。
以为檀棋跟他走时的得意
檀棋不走时一脸失落
圣人、右相、太子
这朝堂三人组,在前面最强烈的角色属性就是他们的政治属性。
一切动机皆源于权利。
圣人玩政治平衡,林九郎和太子互咬。
但是在全局进行到结尾的时候,他们分别又回归了父性和子性。
林九郎,总有种不怒自威机关算尽的人设,除了偶尔公主坐让人稍稍莞尔外,其余时间都是阻挠办案的主力。
然而,一个人让他变回一位老父,严格说应该是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他
全剧都在为我们精准报时的庞灵,没曾想,这个胖子居然是林九郎的准女婿。作为暗桩被捕时,大喊腾空不要等他。
起初以为是给接头人发暗号说自己暴露了。直到林九郎老泪纵横,才知道,腾空是林九郎的女儿,庞灵的爱人。
结局处让林九郎变回老父的另一个人正是这个没有出场的腾空。
腾空什么模样我们不知道,但借庞自己灵之口,可以知道他这入赘女婿是为真爱牺牲。
而圣人与太子这对帝王家的父子,与寻常百姓的父子不同,圣人于太子,是父更是君,君在父之上。太子于圣人,是子更是臣,还是未来的皇帝,这情感就复杂了。他们之间的利益纠葛不是百姓家的家产,而是天下,是权利。
结局处,父子(君臣)二人隔火对坐,比起前面一上一下的位置,关系似乎更缓和(回归父与子)。
此时,他们中间的火盆便成了唯一的隔阂,而此时太子的一个举动,让隔阂融化,火焰不再是情感的阻拦,变成了情感的共鸣。
太子手烧林九郎罪证
太子烧了扳倒林九郎的罪证,这种大杀器,他为什么烧?
不烧,是臣,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唐帝。
烧,是儿子。
父亲不喜欢,不愿意看到,作为儿子,替父分忧,什么权谋朝斗,都微不足道了,老父此时的欢愉才是最重要的。
太子的身份变成了儿子,孝字当头。
而圣人的眉眼,也不再威严压人,变得缓和。
甚至在太子解释为什么烧书信时,自己一脸反思懊恼。
最后,竟然动起手,帮太子拨弄柴火把书信烧完。
平和,庙堂上位者最后也回归了人性伦常的初衷。
而这份人性的原始坚持,也正是张小敬一路开挂的原动力。
《长安十二时辰》用一个不完美但却堪称伟大的结局,为剧中过去这激荡的24小时画上了句号,就像走在乡间的张都尉和李长源,路还没走完,但我们就此别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