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刚过生日,那天妈妈给她买了又大又漂亮的蛋糕,瑶瑶很喜欢,但是拒绝让家人吃蛋糕。她认为,是瑶瑶自己过生日,蛋糕理应是自己的,大人又不喜欢吃甜食,所以不想分给叔叔阿姨们。
大田和小田作为姊妹花,一直被爸爸视为掌上明珠,但是两岁半的小田近来一直朝着姐姐大田说,这是我的爸爸,你不要让爸爸抱。
孩子有的时候既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事物和玩具,也不希望分享爸爸妈妈的爱。到底孩子之间需不要学习“分享”“谦让”,还是多教孩子“争取”“占领”?
孩子阶段的谦让,是两个或多个孩子同时喜欢某件物品,但是其中一方不得不按捺住自己的“欲望”,向对方“妥协”“退让”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获得“友谊““夸奖”等等。并且,自古以来“温良恭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孩子幼年就开始着重培养这种“社交礼仪”。
孩子之间的谦让行为包括:
物品谦让:孩子同时喜欢某件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零食等,让给其他孩子,这就是物品谦让。
角色谦让: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将自己的角色让给别人,或者自己直接失去角色,或者自己交换到一个并不想要的角色。
空间谦让:当参与互动的两个孩子,同时需要一个空间时,其中一方让出空间的使用权,自己失去使用权,或者减少使用权。
机会谦让:当进行比赛、游戏、考试时,一方将“晋级”“被选拔”的机会让给他人,自己丧失机会。
适当的谦让,孩子能获得小伙伴的信任感,以及和不同小朋友之前的友谊,属于亲社会的行为,他所表现出来的“礼让“”谦和“”帮助”“分享”,对他个人人格魅力的形成,以及权威的建立,都有非常大的好处,一般可以获得其他小朋友的高度评价,有着较高的班级地位,领导力可见一斑。
在孩子的生活中,如果没有教给孩子清晰的分辨“谦让”“竞争”之间的分界线,那么孩子要么一味忍让,容忍他人损害自己切身利益,要么总是在争夺,有着不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传统的“忍让”教育,则是教给孩子“吃亏是福”“多忍忍”,其实是对孩子自身机会的剥夺,个人利益的损害。不管当不当让,都要孩子“让”。这种无原则的“谦让”教育,不可取。
小翠的儿歌唱的特别好,小花的故事讲得特别好,但是幼儿园只有一个去市里表演的机会,幼儿园老师已经对她俩难以做出抉择,于是问道:“你们俩怎么想的哪?要不要互相谦让一下?”于是,小翠很不情愿的说:“让小花去吧,我以后还有机会。”小翠回家后和妈妈描述起来“谦让”的情景,当即,家里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翠到底应不应该谦让同学,放弃自己的机会?”爷爷奶奶比较“佛系”:“孩子还小,机会多得是,让给小朋友也没有什么不妥。”爸爸深知社会竞争的残酷:“现在小就这么无原则忍让,等大了是不是就要把升值加薪机会让给其他人啊?”
其实,适度培养孩子的竞争心,才是可取的教育方式。性格“强势”的孩子需要“适度”的忍让,来建立和其他小朋友的友谊,性格“绵弱”的孩子要学会“竞争”,才能获取有限的机会。
1) 父母的错误观念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的父母,观念中还是以“温良恭谦让”的教育理念为主,强迫孩子“谦让”是主流。
“小佳来找你玩,你把玩具要让给客人,要不然,以后小佳不和你玩了。”
“妹妹还小,你要让着她,好吃的要让妹妹先吃”
这些理念都是教育孩子根据一些莫须有的规则,然后无底线的谦让。
而另一个极端是无法做到谦让,比如一个小孩在玩玩具,另一个也过来了站旁边看半天,第一个孩子也不让他加入,于是第二个孩子就自己拿起第一个孩子的玩具,然后第一个孩子甩手就是一把就把第二个孩子推倒了。事后老师问第一个孩子,你为什么要把同学推倒呢?他回答:妈妈说,谁也不能抢我的玩具,谁抢我就推倒谁,不能吃亏。他的母亲或许来自家庭教育并不完善的家庭,所以施加给孩子的也都是比较“粗鲁”比较“野蛮”的教育方式。
其实“过度谦让”和“不知谦让”都不应该是孩子的正确认知,父母观念错误将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严重的后果。
2) 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该谁坐,会引起老中青三个年龄层的争吵。
插队买东西,是成年人不遵守规则的写照。
映射到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孩子占住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让其他人玩;还有的就是一手拿住积木盒子,一手占住会唱会跳的小兔子,两只眼睛盯着自己想玩的小青蛙,准备有机会就“据为己有”。
坐的小椅子要比较新的,不能有磕碰;
准备吃饭前去洗手,把别人挤到一边,自己非要先洗。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和小孩子的世界,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要么把“忍让是吃亏”,自己千万不能吃亏,要么是“吃亏是福,我不和你们计较”。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不良环境影响出孩子不同的“谦让理念”。
1) 爸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对父母的行为及行为准则要求颇高。“父母是没有资格证书就可以入行的职业”此话不假。但是,在为人父母后,一定要积极吸取必要的知识,来补齐原来没有得到正规教育的短板。比如适度的“谦让教育”。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里父母谦和,又互相督促;邻里之间彬彬有礼,却又不过分侵占对方权益;孩子在社交关系中就能学会妥善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
坐公交车时,为老幼病残让座;
开汽车过马路,礼让行人;
这些以身作则的行为,都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角色扮演,体会适度谦让的乐趣
在游戏中,孩子更能培养适度谦让的乐趣。如果对小伙伴做到自己暂时不玩的玩具让给他们玩,自己想要玩的玩具,和小伙伴表达清楚,小伙伴也会乐意让给自己玩,这样相处才会不打架不吵闹。大家一起玩,玩具和物品做到适度分享,在角色扮演的游戏里,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会对他人谦让,自己的需求也要合理提出。孩子之间的游戏才能玩得下去,右移也能维持下去。
3) 为孩子创造谦让的机会,并同时加以教育
孩子们之间互相谦让,分享,本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造分享和谦让的机会,告诉孩子分享快乐能获得两份快乐,分享给小朋友事物,你也能获得小伙伴带来的零食。孩子会很乐意和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拥有的玩具和食物的。
适度的谦让,并不是让孩子牺牲和退让,而是通过这种手段,和他人建立连接和友谊,这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程度的体现。让孩子从小就拥有适度分享适度谦让的理念,才会在以后迈入社会时,拥有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