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2022 年初发布的索尼开放式真无线耳机 LinkBuds 是一款很特别的产品。
内置中空振膜单元的圆环形设计,舍弃了累赘模块的轻量化机身和极小充电盒,能够将触控区域延伸到面部的广域点击功能...... 这些东西都整合到同一款真无线耳机上的时候,就像是一次性把技能树上的「科技感」都给点满的感觉,颇有次世代耳机的感觉。
跟 E 卡口第一次推出 SEL1635GM 时索尼用的「明日之镜」一样,这样的 LinkBuds 也可以称为索尼随身音频的明日产品了。
确实,圆环在佩戴时能够提供不俗的轻盈感,降低佩戴压力的同时有很强的适应力,佩戴上的亲民度还不错。圆环设计带来一种非常特别的听感和环境声效果,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摘下耳机。
加上自身在连接稳定性、续航上的表现,我个人觉得索尼 LinkBuds 是一款非常适合全场景全时使用的真无线耳机产品。
新「轻」圆环和 WF-1000XM4 一样,索尼 LinkBuds 换成了新一代环保设计。这里的环保,是从包装开始。
拆开硬纸外套之后可以看到,索尼 LinkBuds 用的是八角尖尖的灰白色硬纸包装盒。灰白色的纸盒上压印了 LinkBuds 标志,加上不反光的质感出来,整体颇有岩石版的质感。纸盒上并未加入磁铁结构,但内部固结构能够提供很稳妥的阻尼感,打开的时候可以感受那种如入榫的精准效果,开盒那一下的感受还挺好的。
打开之后能够看到 LinkBuds 的完整配置,有耳机充电盒本体、分别是 XS、S、L、M、XL 的弧形撑架和一条 20cm 的 USB-C 充电线,都是耳机需要用到的基础配件。
充电线选择了短线,可能是索尼觉得用户手上已经大量标准长度的 USB-C 充电线了,配一条短线会更适合出行时在移动电源上使用。加上耳机本身没有高瓦数快充的需求,以及受限于包装盒的尺寸,用 20cm 的 USB-C to USB-A 充电线就再合适不过了。
索尼 LinkBuds 的整体外观,都可以用「娇小」来形容。
有别于 WF-1000XM4 充电的长椭圆设计,LinkBuds 的充电盒要更「方」一点。用新型环保材质做的外壳上加上了类亲肤的处理,上手的感觉是光滑但带一点摩擦感。外壳上加了哑光处理,提升视觉上的质感。白色的盒子上还有一些黑色的小颗粒,看上去有点「在白色雪糕上撒了细小的巧克力碎」的感觉。
盒子正面是物理卡扣和显示充电状态的 LED 灯,充电用的 USB-C 接口和启动配对模式的实体按键放在了转轴下方。
老实说,我每次都很不厌其烦地称赞那些还能够保留蓝牙配对按键设计的厂商。
毕竟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直接通过长按按键来配对耳机,已经变成了一种像「吃中餐要用筷子和勺子」的默认记忆。如果每次都要熟悉一种新的操作,或者是要学习那些双指按耳的奇怪动作才能够配对耳机,对用户来说无疑是一种困扰。
LinkBuds 能够把这种传统且直观的操作模式保留下来,还是挺好的。
耳机方面,LinkBuds 采取的是极其紧凑的圆环式设计,环形部分只放驱动单元,剩下的像是主板、电池以及各种电子元件都集中在后侧的半圆上面。比起还要陀着一个超长椭圆的老式设计,LinkBuds 真的进步了不少。
后侧这个半球型结构中还加装了硅胶材质的弧形撑架,主要用于佩戴时透过自身结构和对耳轮下脚位置来固定耳机。算上已经预先安装在耳机上的 M 尺寸,索尼一共提供了 5 种尺寸供用户选择,只要耳朵不是太特殊的话这里都能够满足。
弧形撑架本身采用偏软的材质,佩戴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不用担心为了固定而徒增疲劳感。
要说佩戴,最特别还是这个圆环设计。
和老圆环有些不同,LinkBuds 没有做那种从外往内收缩的设计,简单的甜甜圈式圆环直接卡到耳朵上,配合撑架结构就能够固定。佩戴的时候不需要像入耳式和传统平头耳机那样选适合的胶塞和耳棉,直接带上就能有固定效果。配合防止耳机往外走的撑架,耳机的固定就已经完成了。
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像入耳、半入耳以及平头塞那样「塞住」耳朵,而是把耳机「放」在耳朵上,对耳朵的压力也是最小的。搭配本身就羽量级的 4.1g 机身,「无感」佩戴的效果也是同价位产品中最突出的一个。
面对这个新设计,索尼还贴心地准备了佩戴指南,帮助之前没有用过圆环式设计的用户更方便地佩戴 LinkBuds。
这样的设计绝大部分用户都能够佩戴,面对不习惯入耳式耳机的用户,LinkBuds 对他们来说正是非常友好的一款真无线耳机产品。配合真正佩戴无感的效果,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明显的疲劳度出现,可以真正做到日常全时佩戴的效果。
那些不习惯入耳式耳机的用户,或者是怕戴久了会产生耳炎的用户都不需要担心,LinkBuds 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此外,圆环设计能够实现全时佩戴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佩戴感上的友好。
耳机采用圆环式设计,中空的造型没有了耳机隔音的效果,哪怕在路上听音乐也能够直接感知现场周围的情况,而且两者相并不会相互影响。比起需要透过麦克风实现的环境声模式,LinkBuds 能最直接的方式获取环境声,方便用户感知的同时,也可以减轻电子环境声对于听感和佩戴疲劳度以及耳机续航的影响。
只要双方都不介意,音量也在适度范围下,带着 LinkBuds 直接谈话也没有问题。
基本上,只有充电的时候才需要摘下耳机。考虑到 LinkBuds 耳机本体搭配充电盒能够实现 17.5 小时,单机也有 5.5 小时,要完全覆盖上班和通勤时长也已经没有问题了。
加上了充电 10 分钟可以播放 90 分钟的快充模式,对于希望长时间把耳机戴在耳上的用户,LinkBuds 还是挺省心的。
索系全能要说功能的话,LinkBuds 的功能储备也接近索尼传统的「全家桶」级别。
耳机搭载了最新的 V1 芯片,V1 在这里主要负责无线连接和音频处理相关的功能。加入了 V1 的 LinkBuds 支持上了蓝牙 5.2,日常使用基本上不会感知到延迟带来的影响。
现在不管是视频还是玩需要听声辨位的射击类游戏,LinkBuds 都不会出现影响体验的明显延迟,一般人日常使用已经足够了。
蓝牙编码的话支持 AAC 和 SBC,应对 iOS 和 Android 用户平时对于流媒体的需求也够用。索尼在这里还加入了 Quick Access 功能,可以通过触控手势唤醒功能,并播放 QQ 音乐内的自建歌单、每日推荐和收藏歌单,QQ 音乐的主力用户应该也会觉得挺方便的。
音频处理的话,LinkBuds 配了最基础的 DSEE 数字声音增强引擎,音效可以通过索尼官方应用 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App 来调整均衡器,自定义自己所听的声音。
这些对于 LinkBuds 都是基础功能,也算是索尼真无线耳机里面的基本盘。
如果要说体验上的主要卖点,那我觉得广域点击、耳机的自适应音量控制还有收音性能是 LinkBuds 的重点。
当中最突出的,还是广域点击。
以前用真无线耳机,操控都集中在实体按键和触控手势两种模式。碍于耳机要做得小巧,触控板面积不会太大,实体按键更是微型到了极致,日常要进行多点击操作就很有难度。加上日常通勤出行时很难控制操作精度,操作起来更加麻烦。
现在,LinkBuds 将触控的位置转移到耳朵靠前一点的空间。点击的时候也不需要太用力敲击耳朵位置,点击完成之后耳机会有反馈声。所有的默认操作都是最常见的模式,不看说明书的前提下都可以快速上手,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加上操作对于位置的精度要求不高,只要距离正确了,LinkBuds 都可以读取操作手势。这种功能放在日常走路的时候,就显得十分高效。
另一个适应于通勤场景的,应该自适应音量控制。
LinkBuds 连接手机并通过 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App 开启功能之后,耳机可以通过感知环境变化来控制音量,对于我这种日常习惯默认大音量的人来说是一种保护。再说,这个功能可以和智能免摘功能结合,日常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基本不需要摘耳机,工作时交流是一种,更多的时候是放在咖啡厅或便利店等必须交流的场景,LinkBuds 这两项功能还是很实用的。
当然,LinkBuds 机身上还做了佩戴感应的传感器,就算真的需要摘下耳机,LinkBuds 也能够自主暂停。对于日常在听播客的用户,这功能补足还算好用。
至于收音表现,我个人觉得主要体现在于较为吵杂的室内和户外场景。
LinkBuds 上用的语音降噪算法有基于 DNN 大量样本的深度学习,提升不同通话场景的语音降噪性能。放在有背景音乐的咖啡厅,耳机用日常音量就能够正常聊天。对方能够挺清晰,自己也不会打扰身边的人。
在街道上也不需要太大声,LinkBuds 也能够做到清晰的语音传递。加上本身独特的圆环开放设计,通话时也能够注意身边环境,确保安全。
另一种「空气感」对 LinkBuds 来说,听感是最特别的一项体验元素。
耳机采用了圆环设计,中间搭载的是个用上高性能钕磁铁的 12mm 环形驱动单元。对于环形单元,索尼强调里面的单元用上的中空振膜设计。搭配官方展示用的视频,所以能够很明确地认出:
「这是动圈,而不是骨传导。」(笑
搭配上索尼新一代集成处理器 V1,索尼是希望 LinkBuds 呈现出中高频表现清晰明亮、声场广阔的声音。
实际上,结合 V1 和索尼目标明确的调音算法处理后,LinkBuds 给人感觉突出的还是在中高频表现上。听类似 Terence Lam 林家谦《难道喜欢处女座 Alter Ego》时可以明确感受到,LinkBuds 在中高频和解析力上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歌手的声音颇突出,突出到有点接近临界点的感觉。
当我再听 ONE PROMISE 两首《明年见》的时候,文迪和阿 Jer 柳应廷在开头的那段 BGM 稍薄的演唱时都会有类似的效果。
当然,其实在索尼芸芸耳机里面也不乏突出中高频的动圈选手,像是用圈煮出一点点铁味的 MDR-EX1000 等,都是在类似这种风格上的「好听之人」,并不是说圈就一定要往低、往厚度和往暖的方向走才合适。索尼在调整 LinkBuds 时,可能也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处理。
不过,这并不是我觉得最特别的地方。LinkBuds 那种很微妙的声场效果,才是它最独特的地方。
LinkBuds 要展示声场和空气感,和常规耳机不太相似。
常规耳机的声场效果,是要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部,尽可能将这个空间做大,让听的人不会有局促的效果。
相反,LinkBuds 的圆环设计带出来的声音没有一个空间局限的概念,就像是是直接将听者放在一个空旷的环境里面听歌。而且歌手与听者的距离很近。声音不算松散,而且有种贴着耳朵唱的感觉,加上自身在解析力的表现力和中高频的加强上,LinkBuds 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很特别的效果。
如果说 XBA-Z5 和 MDR-Z7 代表的是索尼的 Feel The Air 1.0,之后的后继 Signature 醇音系列呈现出来的是 Feel The Air 2.0,那 LinkBuds 要做或者可以叫「Feel The Air SE」,SE 解作 Special Edition,是一种独立特调的版本。
如果你能够在干净安静的环境下放松听,那 LinkBuds 的确能够给你一种与别不同的听感。
特别的全时伴侣要解释 LinkBuds 特别中的优秀,讲到上面就足够了。如果想从这些优秀中体现它的特别,那最终也会归于这几点。
圆环式外观给不熟悉索尼的路人一种新鲜感,对于索尼老用户来说是一种特别的经典致敬。
独特的设计还带来了特别的听感,这让它在五光十色的户外环境中有一种表现,回到家中安静聆听却是另一种风格。两种东西并不互补,但毫不冲突。正如一个有意思的人不止于一面,LinkBuds 的声音也有它的两面性。
旗舰新芯片和全功能下放可以看到索尼的慷慨,广域触控、免摘功能的加入可以看到耳机充满科技感的样子。对技术和对体验两侧的需求,一次过可以满足到。
以前看 LinkBuds,会觉得它是新技术的展示,是先进且离地的概念。
但当你体验过后就会发现,LinkBuds 会把这些新技术和新交互都融入到整个体验里面,变成是可以落地的实打实提升。
加上,现在 LinkBuds 已经从一个单品发展成一个多产品的系列。除了有为满足佩戴舒适度和全面适应性佩戴的 LinkBuds 外,还有专注于降噪和整体技术的入耳式真无线降噪耳机 LinkBuds S。
如果想要全面的体验,LDAC、智能降噪、DSEE Extreme 等索尼招牌技术一个不落装到口袋里,那新推出的 LinkBuds S 就是最优解。
但如果你想找一款可以和智能手机全天候搭配的真无线耳机产品,同时也想体验新的交互操作和佩戴效果,索尼 LinkBuds 应该是最亲民且最适合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