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1)

今日惊蛰,也是我国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

1963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这位年轻战士所具有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总理把这种精神简单而深刻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随着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刘少奇主席等当时及后来的国家主要领导人对“学习雷锋”的号召,“雷锋”精神很快就“吹遍”大江南北,在上世纪60-80年代成为国人争相学习、崇拜的精神偶像。

时至今日,我们对“雷锋精神”依然是熟悉的,但似乎又多了些过于抽象的无奈。在“雷锋精神”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了解雷锋和他生前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理解雷锋何以能被称作一种“精神”呢?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2)

01. 苦难中望见希望的童年

雷锋原名雷正兴,于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简家塘的一户贫苦农家。他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天灾人祸,连年不绝。

雷锋三岁那年,他的祖父在江边运货,因不愿意货物被抢而遭到日本逃兵的无故毒打,赶来的父亲为了保护祖父,也没能逃过日本人的残忍攻击。受到重伤的父子俩不久就因为无钱医治而先后离世,只剩下母亲和两个儿子艰难度日。

几年后,雷锋的母亲被当地恶霸地主逼得走投无路,悬梁而去;哥哥在做苦力的过程中染上了肺结核不治身亡,不久又目睹弟弟饿死在家中。年仅7岁的雷锋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只能靠着流浪、乞讨和亲戚的接济勉强生存。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3)

本该坐在学堂安心读书的雷锋,因为没有了父母、亲人的庇护和兄弟姐妹的陪伴,备尝人世的艰辛。他目睹战争带给周围世界的生灵涂炭,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保护故乡和乡亲们不再遭受这无妄的灾祸。

9岁的一天,雷锋似乎看到了希望。1949年夏,湖南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和平解放。8月,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雷锋看准机会,找到当时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参军。

连长一看,乐呵了,这么小的孩子,却这么有志气。虽然不能立刻把雷锋作为新兵带走,但连长还是鼓励他好好学习,长大了再参军才更有出息,还送了他一支钢笔。在那个年代,钢笔是一件多么贵重的礼物啊!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4)

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关键人物

的确,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雷锋确实不再是孤儿,也不再需要靠流浪、乞讨度日了。第二年,10岁的雷锋成为了村里的儿童团团长。他不仅分到了土地,还被送进学堂读书,并于1954年加入了少年先锋队,成为光荣的中队委员。

从“流浪儿”到少先队员这种身份上的转变,激发了少年雷锋对新社会强烈的感恩之心。小学毕业前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他把几年前分得的土地,全部捐给了母校!

02. 工作中的雷锋:一颗螺丝钉

1956年夏,16岁的雷锋小学一毕业,就参加了生产队的秋粮征收工作。之后当过通信员,又因为在农场工作时,积极响应县里“捐出一台拖拉机”的号召一下子捐了20元钱,被派去学习开拖拉机,他也就成了县里第一批会开拖拉机的人。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5)

1960年元旦过后,雷锋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说起雷锋参军的过程,还经历了一场波折。

因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和亲人,所以雷锋在报名参军时并没有拿到政审表,而没有政审表就意味着无法应征。幸亏当时辽阳兵役局的政委余新元同意接收雷锋为新兵,让他做“便衣通信员”,接着又通过接兵参谋等人的请示,雷锋终于得以在队伍出发前8个小时被批准入伍。

参军后的雷锋,更是把全部的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部队的训练和工作当中。他先在运输连当驾驶员,然后成为团里的业余演出队队员。通过学习,雷锋成了一名汽车司机,成了第一个下到战斗班的新兵队员。

1960年8月,雷锋所在部队奉命开赴抚顺的水灾区进行抢险,可是雷锋的双手刚刚才因为参加救火而被烧伤了,他忍着剧烈的疼痛,和战友们奋不顾身地在前线坚守了七天七夜,终于使险情终于得到了控制,雷锋也因表现突出而被给予二等功。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6)

同年11月,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工作中的雷锋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他都奉献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直到把业务钻研透彻,达到理想的效果。

雷锋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却能把大吊车开得游刃有余,令战友们无比羡慕。为了能够保证车辆随时启动以完成运输任务,雷锋不畏风雪,主动在寒冷的冬天保养车辆,丝毫不顾及手掌与铁质机件在低温下粘在一起再撕扯开时皮肤的剧烈痛感。

经过8个多小时的倔强努力,他终于使汽车达到能够随时启动的状态。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雷锋日记》

60年代初,汽车在我国还是个罕见也非常娇贵的家伙,部队上虽然经常能见到,但吃油却很厉害。战友们给这些吃油不眨眼的家伙取了个名字叫做“油老虎”。在物资本就紧张,供应也不稳定的时期,从“油老虎”的嘴里“抠油”还让它们正常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7)

雷锋入伍后驾驶的第一辆汽车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雷锋,经过刻苦学习和不断的试验,终于把部队上“胃口”最大的“油老虎”,成功改造成了节省能源的“标兵车”。

他就像一颗自己日记中所说的“螺丝钉”一样,无论做什么都求精、求透,不钻研到底决不罢休。也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的具体工作,把雷锋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串联起来,在他的生命之河里闪闪发光。

03. 生活中的雷锋:一束温暖的火把

生活中的雷锋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无数温暖的故事,长久以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国人。

参军半年多时,雷锋不顾被烧伤的双手,忍着剧痛与战友们坚守七天七夜换来灾情的缓解,被授予二等功的表彰。可是在回到部队之后,他却把把平时省吃俭用“挤”出来的100元钱全部捐献给抚顺和辽阳的灾区,使人们对这个当初差点不被接受的兵娃子刮目相看!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8)

1960年的辽宁水灾

工作之余的雷锋,是个一刻也不得闲的人。他几乎走到哪里,看到哪里有事情需要帮助,就毫不犹豫地主动伸出援手。

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

和千千万万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一样,在旧社会里,我家也受尽了旧制度的折磨和凌辱……解放了,我才脱出苦海见青天!

因此,他格外珍视在新社会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也无时无刻不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

于是,当他得知有带孩子的妇女车票丢了,他用自己的津贴为她买了车票,好让他们家人团聚;当他看到在暴雨中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前行的年轻妈妈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雨披脱下来为她们挡雨,把她们一路送到车站。当他见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棍,背着行李步履蹒跚地要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上名字的地方找儿子时,他立刻帮老人驮行李,一直护送到她们母子相见……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雷锋日记》

雷锋把自己称作“人民的勤务员”,把帮助人民做好事作为自己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他虽然是出生在旧社会的苦命孩子,但是在新社会里获得了新生,便要把毕生的生命都献给这新社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新社会的温暖和美好。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9)

对于初次相逢的陌生人,雷锋可以不问理由地把自己的津贴和积蓄拿出来解对方的燃眉之急;对于战友们,他也慷慨地把自己的藏书全部拿出来分享,和大家一起进步,可是对于自己,雷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

他的衬衫和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实在穿不了了,就把它们缝在一起当褥子铺床;他的搪瓷盆和搪瓷杯,表面的搪瓷几乎掉光了也不舍得换新的。天气热了,队里给每人发两套夏装,到雷锋的时候,他却只领一套,说是把省下来的那套捐给国家。战友们不解地问他,你一个人没家没业的,干嘛这么亏待自己呢?

雷锋立刻反驳道:“谁说我没家没业?我们祖国大家庭有六亿多人口呢。”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10)

是啊,从他踏入新社会,不需要再流浪的那天起,他就把伟大祖国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全国人民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党则是他最亲爱的母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

从参军的第二年开始,因为常常去外地作报告,所以出差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连带做好事的频率也更高了。当时他所在的部队甚至流传这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在火车上,他几乎就是半个乘务员:帮助找不到座位的旅客找位子,帮助乘务员打扫卫生,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行动不便的人,甚至把自己的吃的送给别人……

每当有人问他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他都会回答:“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每当有人要谢谢他,他常常会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非常不够的……”——《雷锋日记》

生活中的雷锋,就像一束红彤彤的火把,照亮了寒冷的夜晚,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04.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意外的发生总是令人猝不及防。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与战友准备去洗车时,因为车轮打滑,碰到了后方的电线杆,而电线杆又碰巧打到在下车在后面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左太阳穴上,他当时就陷入昏迷。当天中午,年仅22岁的优秀党员雷锋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着的世界。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11)

22岁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丝毫不影响我们透过这短暂的生命去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雷锋在他的日记中曾经向自己提出过三个问题: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时至今日,乃至后世,这个问题仍然不会过时。人,终究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和价值,寄寓于社会前进的滚滚洪流之中,从而实现自己个体的永生。

现代人在讲究效率第一、长期高速运转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似乎已经不屑于随手去做一些于人有利、于己也无害的小事;也或许是为了避免诸如“善意扶助老人反而被讹”这样不必要的麻烦而无奈地“不为”。

孤独症17岁(7岁成孤儿21岁名满全国)(12)

周邹丽为雷锋题词

但人们其实不应该忘记,和谐而温馨的社会环境,不是几个贪小便宜、故意讹人的人能破坏得了的,但同时更需要所有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维护。

我们今天之所以仍然号召雷锋精神,因为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却饱含了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乐观态度,也诠释了如何以具体行动来体现爱国、正义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

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