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克罗斯比在《行为投资者》第二部分归纳出了四种底层认知偏见,在第三章针对这四种底层认知偏见提出了化解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了解第一个。

投资决策的心理偏见(过度自信的解决方法行为投资者笔记5)(1)

认知偏见1:自我意识-过度自信

自我意识——倾向于过度自信,在行事中保持个人能力的感觉,而非头脑清晰的决策

我们脑子里一般有三种东西:事实、观点和信仰。

事实就是现实,不需要争论,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对事实掌握的细节多少;信仰,是群体价值体系在头脑中的植入,拒绝讨论;而观点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习惯捍卫“我的观点”。

当我们形成一个观点,不管对错,很难从自己的大脑里被根除。

因为我们喜欢主动寻找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证据(确认偏见),喜欢找“志同道合”者相互坚定自己的信念(选择支持偏差),并且对那些针对自己观点的攻击做出激烈回应(逆火相应)。

好处是我们会在维护自我观点的时候显得勇敢,自我感觉良好(表象)。坏处是我们我们无法头脑清晰地做出决策(内在)

细看我们的观点,存在这样三类错误表现形式

①过度精确:我们的观点或预期过于精细,这种虚假的精确会干扰我们的决策;

②过度定位:高估自己的能力,显得自信,能增加人的决心、野心、毅力和对稀缺资源的争夺的竞争力;

③过度估计:我们总高估正面事件发生的概率,高估自己对事物的控制力,低估负面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战胜自我的工具

因为我们存在过度精确、过度定位、过度估计的问题,导致我们的决策风险性增大。

比如,在投资我们总习惯全力购买一个投资标的,内心告诉自己博一下,一次就翻倍。

分析这种心态,不是对风险的无畏,根源上是我自视甚高,认为这次找到了一个必然发财的机会。所以全力投入。

我读了近10本投资的书,所有的作者都在说,未来是不可知的、是不可以预测的,未来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没有所谓的运气会特别关注你。

那如何战胜自我

一、养成三种习惯

1.试着去爱问题本身

亲爱的先生,我想尽我所能请求你,对你心中所有尚未解决的问题保持耐心,试着爱这些问题本身,就像爱那些上锁的房间、爱那些用外国语言写的书一样。现在不要寻求答案,因为你不能生活在这些答案中,所以不能给你这些答案。关键是,要活出一切。现在就面对这些问题本身。也许你会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当生活在某个遥远的日子里的时候,得到答案。——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2.别急,慢慢来

当下的伤害可能在未来带来长远的好处。所以在找到合理理由之前不轻易接受任何一个观点或对任何一个信念妄下断言。

3.知道何时要自信

我们在评价和拟订一项建议时应保持谨慎,并对其最终的交付抱有信心。

二、学习四种方式

1.保持多样性

在投资上,研究表明增加组合到20只标的的投资组合风险收益比大;

在健身上,不要过于采取单一的锻炼方式,能减少受伤的可能,增加坚持的时长;

在工作上,不能只让自己总负责单一的工作内容,要学习提升底层能力,比如写作、沟通、公开表达等能力,主动的去要求承担不同的岗位,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在阅读上,就比如这本《行为投资者》同更多的通过吸收了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才写成了这样的著作。所以我们的阅读范围也不能单一,比如历史、金融、概率等等。

在交朋友上,不能只与自己相似、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进行交流,要习惯听不同意见,习惯于不同领域的人交往。

我们要控制自己不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要学会能在头脑里容纳不同的观点,还能正常生活。

2.以教为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准确的认识自己的观点。

步骤:①试着找出你不了解的东西;②试着教给自己;③将它教给孩子或新手。

手把手的教或者写作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重要的是能清晰的表达出来,让普通人能懂。

3.以外部视角观察

在以外部视角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免自己不受偏见、经验、感知、先入为主的数据的影响。

迈克尔·莫布森在《三思而后行》(Think Twice)中,介绍的从外部看待问题的四个步骤:

①选择一个参考类别——将你的问题与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

②评估结果的分布——检查成功率和失败率。

③评估概率——基于外部证据、时间线估计,失败率和成功障碍。

④调整你的预测——让路途的颠簸和不断变化的环境相应地调整、改变你的预测。

4.辩证法

我在吴伯凡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两个自我的对话类比来解释辩证法,他认为通过辩证法可以让认知存量转化为认知增量:

自我一是“言者”,自我二是“听者”;自我一“言者”说出来,自我二“听者”听到以后,会进行思考,悄悄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面对“听者”提出的观点,“言者”也会作出适当的反应;这个过程就像下棋:在棋盘上开始下棋,过程就展开了,最后达到一个出乎意料又在意中的结果;无论是“自我表达”还是“对话”,都是一个让“言者”变成“听者”,又让“听者”变成“言者”的过程;说话的人听到一段话以后,进行了一个对弈,最后得出一个新鲜的、高于认知存量的结论。

就比如写完一篇文章以后,我们会修改,就像很多作家都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改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跟自我对话的过程;文章只有写出来以后才能够看到其中的缺陷,也只有看到其中缺陷的时候,你才可能去修改——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如果嫌啰嗦,只要记住这几个要点就行

1.我们总习惯过度自信、自视过高;

2.牢记遵守规则胜过个人聪明才智;

3.应该基于长期评价利率来做出假设,而不是根据眼前所谓的故事;

4.要学会记录,包括健身日志、投资决策日志、反思记录,把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不要被自己骗了;

5.真正的逆向思考是痛苦的,那些无法让你难受、痛苦的决定,都不大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