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怀宇

温瑞安早期作品(文坛怪侠温瑞安)(1)

新派武侠小说向来有“四大名家”之说: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

古梁金已故,温瑞安而今何在?

温瑞安不时调侃一下“四大名家”。

比如:

“江湖传说,侠坛有四大名家,成了钉子户。

地检人员要把他们拆迁赶走。

梁儒侠说:皇天后土,根深蒂固,我不走。

金神侠说:走就走,我在香港有的是房地产。

古酒侠说:户在心中,我就是户,户就是我。

还有一位写就天下无敌、搬就无能为力的温怪侠说:走便走,我搬到月球去落户。

记者问他为啥?

他说:月球的坑,都是我挖的。”

又如:

“传闻武侠有四大名家叙面,其中一人去了洗手间,正好有流氓上来寻衅。

王牌梁大侠说: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有本事我们对对联去!

金牌查大侠说:余斗智不斗力!

名牌古大侠说:你敢一刀砍来,我敢一手挡下!

剩下一位打肿脸充名的姓温,听说有点武功底子,但流氓遍寻不获,发现:

那厮在上洗手间时趁机溜了,还报了警!”

这30多年来,温瑞安在香港、深圳两边住。

他介绍:自己还能走、能食、能拿、能玩、能干、能做、能睡,经济无忧,健康无碍,家庭和谐,子弟成材,侠友相知,生意也运作得蛮可以。

他坦言:

“我觉得上天对我还真不薄,几乎每一年龄阶段,我都做了些如愿以偿爆彩的事。

人生常常划分很多个阶段,很多人都以为少年得志最好,青中年时是黄金期,但我至少都历过了,到如今还是这时期最舒服,这阶段最自如。

我虽不喜酬酢,但我就老爱跟老兄弟姊妹和年轻子弟侠友打成一片,特别喜欢跟街坊老百姓平民大众生活、玩乐在一起,用不着费煞心机,但能体会种种人情,而又能丰富我的写作题材。

我觉得现在真的达到了一种量才适性、自得其乐的境地。

我们本来人人都可以很快乐的,但因为种种欲望和诱惑,沉溺于贪嗔痴里,使自己不能做到无所往而生其心,即是所谓平常心,因而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失去了平衡。

我练气功、静坐,以佛悟道,特别珍惜生命里每个阶段的种种无趣,每个人的交会点和每个心情的千载难逢。”

而他现在最苦恼的是:敲字、发文、E-mail之类的手艺都没有学,常劳烦公司里的同事和家人、子弟,不然没法向多年的读者交待。

虽然温瑞安的作品曾屡遇出版社的诈骗和出版上吃过亏,数次在搬迁和托人保存时损失惨重,但他在主要几个作品系列上,还是有可观的新稿。

他说:

“我不是不出新书,而是学乖了,未找到好婆家之前,女儿不中意之前,还是不要急着把女儿嫁出去。

如果嫁给陈世美,顶多只是负心汉,万一嫁给陈冠希,那可是进艳照门了。

读者们心急,都叫我填坑,没想到我早把坑填好了,但却给人处心积虑推到坑里,几乎还把自己埋了,那时怎么就没伸手扶我一把?

我现在既然在精神上登陆月球准备住广寒宫的坑里了,碧海青天夜夜坑,就不在意大家老劝我服什么灵药了。

我还巴望吴刚兄早些把那桂树砍了,让我老人家来演习《朝天一棍》哪!”

如今江湖上多有论者认为,武侠小说有江河日下之势。

温瑞安听了哈哈大笑道:

“有些可爱的小朋友还直言:‘武侠已死’呢!

好好玩。

我60多岁了,听到‘武侠已死’至少已八次。

最早一次听到,在马来西亚,不久就出现了金庸,结果后来成了‘集各家之大成’。

后来在初中时听到,结果出了古龙,跟电影结合,卖了个满堂彩。

你们回忆一下,是不是隔不多时,就看到报刊上和有人跟你说:

文学已死!电影已死!流行曲已死!连环画已死!

跟楼房崩盘、地产溃败、股市低迷、经济泡沫差不多一样,从听闻到疯传,很过瘾。

但传死讯,不久后,那些传已死了十七八次的家伙,又僵尸复活了,比‘暮光之城’复活的次数还多呢,而且那部戏拍了几集,观众都等到僵化了但女主角还是处女一般,不久,又传‘死讯’了。

可爱的程度啊,也真不是一般。

如果它们不曾活跃强大,不曾再度大红大紫,盛极一时,谁愿意一再传他们的死讯呢!”

在他眼里,在网上,不时有人在有关武侠的论坛留言:武侠已死,现在人人都看玄幻、穿越。

然后在玄幻、穿越有关的网站里,又留言说:玄幻已死,穿越已穿,我们看推理、武侠吧!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分帮立派一般。

不过,江河日下,明日黄花,过一阵子,一部武侠电影在好莱坞扬威,一部武侠动漫在大中华地区卖个满堂彩,大家又一厢情愿地跟风去了。

温瑞安打油诗一首: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武侠天已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