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解茶的品种(赤珠香茶叶天生天长)(1)

编者按: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拉开帷幕。东南西北四大赛区同时启动报名,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协会积极发动,茶叶企业跃跃欲试,为茶品而斗,为茶王而战。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1月,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十大茶王参评茶企巡礼”系列报道,提振中国茶产业,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在这里,有中国茶人对土地的深情,有中国茶人对茶这一片树叶的精心呵护,有中国茶人对产业的努力探索。

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是曲江区山地面积最大的山区,也是广东有名的茶产区,罗坑茶历史悠久,清道光年间进士黄培嵘等人编修的县志中记载:“茶产罗坑、大埔、乌泥坑者,香古味醇,如朴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韶州府志》中也记载到:“茶产罗坑、大埔、乌泥坑者,色红味醇,经宿不变”。

专家讲解茶的品种(赤珠香茶叶天生天长)(2)

如今,在罗坑,有两大茶叶体系,南边岩石矗立,孕育了充满岩韵的红茶,以杏仁香为代表;北边泥土深厚,所产茶叶苦味重,罗坑人顺势以广东大叶青特有的闷堆方式,生产了极具地方特色广东黄茶。在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中,广东赤珠香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赤珠香茶叶”)便选择了罗坑特有的野生黄茶代表出征,勇夺茶王。

深山里的瑶胞茶

在罗坑,居住着曲江50%的瑶族村民,这里的茶大多也由当地瑶胞生产。过去茶园分布在倾斜角度为25-30°的山坡上,种植时不规划整地,不挖茶坑,瑶胞们常常用锄头挖个穴,放入几粒茶籽,盖上土,不施肥、不除虫,任由茶树自然生长,过上几年便来采摘,长势如何全靠天命。

专家讲解茶的品种(赤珠香茶叶天生天长)(3)

据说,曲江的瑶胞擅于走山路,常常能采到奇山峻岭中的古茶树,早出晚归,一天能采十五六斤茶青,每到黄昏时,山下的加工厂老板便守在山口,争相出高价买下这些古茶树茶青。

专家讲解茶的品种(赤珠香茶叶天生天长)(4)

“我们的野生茶最开始也是从瑶胞手上买下的。”赤珠香茶叶负责人林锴斌告诉记者,罗坑本地茶类众多,有乔木、半乔木、灌木,有的生长在石头缝里,有的生长在厚实的泥土里,都呈现出不同的风味。“一开始是因为爱喝茶去买茶,后来觉得这样找村民买的茶,品质太不稳定,就决定组建韶关市曲江区罗坑大甘春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工,帮助瑶胞们采的茶叶除掉一些苦涩的味道,保留茶叶原有的特色,让茶叶品质更加稳定。”他说。之后林锴斌又成立了赤珠香茶叶,通过茶农+合作社+企业的形式,形成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

守正创新的制茶工艺

“说到黄茶,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其实在广东,也有非常有名的黄茶,叫广东大叶青,是黄大茶的代表品种之一。”非常关心罗坑茶产业发展的黄桂祥如是说,罗坑的黄茶使用的就是广东大叶青的制作工艺。

广东大叶青的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它黄茶不同。“在罗坑,我们在大叶青的基础上也有所创新,尝试一种乌龙茶的炒制方法。”黄桂祥说。

专家讲解茶的品种(赤珠香茶叶天生天长)(5)

由于罗坑茶生长环境因素,造成其性较苦涩寒凉,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当地茶农有意无意间将茶叶进行渥堆,最后反而有了惊艳的效果。“茶农很忙的,可能炒着茶有别的事情去忙了,过了几天再回来继续炒,这样一来二去的,就自然有了闷和堆的效果。”黄桂祥笑着说,“只是到企业层面上就不能这么随意了,要把握好茶叶的香气与醇和度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企业反复研究了几年,才又了现在罗坑黄茶的效果。”他说,公认“制作与鉴赏黄茶的权威”宛晓春教授曾评价罗坑黄茶口感“非常饱满,有富贵的感觉”。

“工艺可以学,茶树品种和生长环境是复制不了的,这就是罗坑茶独一无二的所在。”黄桂祥说。

让更多人关注广东古茶树

在曲江罗坑、樟市、白沙等镇的高山中,至少生长有数千株300年树龄以上的野生古茶树,其中不少树龄高达千年。芦溪山最大的一棵老茶树,是镇上一位外号叫“胖子”的村民发现的,行业专家看了图片后,说至少也有1000年。

专家讲解茶的品种(赤珠香茶叶天生天长)(6)

罗坑自然保护区内古茶树。

“不是只有云南有古茶树,我们罗坑就有非常多百年、千年的古茶树,是广东古茶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最好见证。”黄桂祥表示,罗坑茶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希望可以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广东古茶树保护上来。

“我们这一次参赛的茶样是08年的野生老黄茶,已经自然陈化近15年了。”林锴斌介绍,有种说法,摸清老茶就能明白新茶,得奖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广东有古茶。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叶思敏 林佳

【记者】张妮静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