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李先生向记者反映,其日前在知名品牌“法国鳄鱼”LACOSTE的官方小程序旗舰店花了2000多元购买了一件羽绒服,但收到的衣服却没有任何羽绒材质,他向对方客服反映此事,但对方只让他退货,并解释页面上没有标注是使用纯羽绒的。Lacoste品牌中国区相关负责人称,由于相关职能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标题中出现了与实际填充物不符合的“羽绒服”相关描述。(据10月26日潇湘晨报)

几千块羽绒服的真实成本(2790元的羽绒服里没一根羽绒)(1)

修改前的商品标题描述

2790元买的“羽绒服”,结果里面填充的材质为“100%涤纶”,根本就没一根羽绒,难怪消费者大为恼火。投诉到客服后,客服还称“页面上没有标注是使用纯羽绒的”,这意思是,标题是真是假别管它,具体以页面详情为准?另外,这并不是“纯羽绒”的问题,是一根羽绒都没有。似乎里面要是放几根羽绒,标题也不算错了?

几千块羽绒服的真实成本(2790元的羽绒服里没一根羽绒)(2)

修改后的商品标题描述

在媒体介入后,官方负责人马上出面,称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把标题弄错了,承认了错误。随后,小程序里的该款衣服,也从“LACOSTE男装22秋季新款宽松百搭羽绒服男|BH4453”,变成了“LACOSTE男装22秋季新款宽松百搭羽绒服外套男|BH4453”。在媒体介入后,官方态度和商品标题变得都挺快的。

但是,“工作人员的疏忽”一说,确实让人不解。作为知名品牌,对产品的标题制作和页面详情,应该有严格的规范,最起码也要有一定的审核程序吧,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如果真的是疏忽所致,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商家不应该高度重视吗?客服的表现怎么像在推责?有网友就称,不怕是工作人员疏忽,就怕工作人员故意用标题误导他人,引诱消费者下单。

网友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很多消费者网上购物时,都习惯在看标题后,才决定是否打开一个商品页面。现在进入秋冬时节,正是衣服换季的时候,不少人就冲着买“羽绒服”去的,商品标题里有“羽绒服”三个字,上面图片里的衣服也长着一副“羽绒服”的样子,该品牌还真不能摆脱用标题“钓鱼”的嫌疑。

品牌应该对得起消费者的这份信任,如果玩套路,那只是辜负了消费者。这里也要特别提醒,消费者对知名大牌,同样也该留个心。

在2021年,加拿大鹅宣称“Hutterite羽绒是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绒”,被认定“没有事实依据”,另外衣服填充物鸭绒产品占所有产品的69%,蓬松度也达不到“最保暖”的要求,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5万元,责令公开更正并停止发布。网友也是调侃“加拿大鹅变成了加拿大鸭”。

这些知名大品牌,真的该做好质量管控,做好服务消费者的规范,不要搞虚假宣传,要对得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更要对得起为产品开出的高价格。

据报道,涉事公司得到李先生的口头谅解,接受了李先生的退货退款申请,并将于双方和解协议签署即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三倍货款补偿。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其他被“羽绒服”三个字误导而下单的消费者呢?会不会对他们进行同样的赔偿呢?涉事公司也应该给出回应。不能说,对投诉的就赔偿,不投诉的就不理,这也不是知名品牌的风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