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安利你的家乡#

四川清音

说起四川清音,首先会想起李月秋、程永玲,如同说起黄梅戏会想起严凤英、粤剧会想起红线女、评剧会想起新凤霞和小白玉霜、豫剧会想起常香玉和马金凤一样。

四川清音是一种说唱音乐,源于清初,是南北各地的乡音小曲、戏曲音乐与四川民歌融合而产生的。表演者亭亭玉立,一手执檀板,一手执竹筷击节,琴师或小乐队伴奏,伴奏者有时兼作帮腔。

四川清音的主要唱腔(四川清音你有印象吗)(1)

程永玲

不过,现在很难有机会现场欣赏到四川清音了,好在网络发达,不仅可以搜到李月秋的声音,还可以看到程永玲、沈桂蓉、肖顺瑜……甚至反串唱清音的李丹阳的表演视频。

在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的伴奏下,那清丽的声音把我们带到水灵灵的川西平原:竹林、院子、花红柳绿,喜滋滋的生活。那样的柔媚,婉转,弥漫着一份家常和亲切,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知足常乐的态度,可能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喜欢吧。

四川清音的主要唱腔(四川清音你有印象吗)(2)

程永玲

四川清音从民间山歌、小调等演化而来,乡土气息很浓,慢悠悠又活泼泼,大多讲述日常生活片段。小时候跟母亲去剧场听过周中兴的金钱板和李月秋的清音,那时候,他们两个算是四川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了,剧场座无虚席,还有很多人站着看。金钱板后来再没听过,清音还时有耳闻。

中央电视台以前播过成都一家人的专题片,拍摄了李月秋的徒弟程永玲一家的幸福生活,实际上是通过拍摄程永玲家的一天让观众认识成都。夫妇俩带着女儿去公园,三人都漂亮文雅,很给成都人增光。程永玲在片中专门唱了一长段清音,她的丈夫是话剧演员,朗诵了杜甫的诗《蜀相》。

听过好些演员唱清音,整体风格差不多,细听还是有区别的,有的偏清脆明亮,有的偏细腻娇柔。李月秋有小周璇之称,嗓音本钱极好,游刃有余。一曲《绣荷包》:初一对十五啊,十五的月儿高,香风啊吹动杨柳梢……真是太美了!如对面娓娓道来。

以《绣荷包》为名的民歌小曲,各地都有,曲调风格差别很大,李月秋的最美。

四川清音的主要唱腔(四川清音你有印象吗)(3)

李月秋

遥远得快抓不住了,却又宛然在眼前,像空气一样围绕在身边。

下面贴几首歌词,从文字里感受一下四川清音。

《布谷鸟儿咕咕叫》

布谷鸟儿咕咕叫啊,飞出山林往南飘。

这边绕来在那边绕,鼓起眼睛它在到哇处哇瞧

姐姐妹妹多活跃啊,早稻秧苗穿绿袍啊,

包谷出土多苗条,两根毛辫在随啊风飘。

瓜藤、苕藤遍坡绕,青青麦田须含苞。

荞子脸红抿嘴笑,豌豆儿、胡豆笑弯腰。

牛儿耕田田间跑哇,精耕细作本领高。

布谷鸟儿一看就双脚跳,哦嗬一声喊糟糕:

今年报信我迟到了,春耕更比往年早。

《绣荷包》

初一对十五,十五月儿高,香风吹动杨柳梢。

年年常在外,初一你都没有归来,丢下了想你的妹挂心怀。

三月桃花开,吾哥你带信来,情郎哥带信你要个荷包袋。

既要荷包袋,就该要亲自来,为然何传书又把信带?

两脚跨(这里读qiá)绣房,打开龙凤箱,龙凤纸儿取一张。

丝线抽一根,花针摸一苗,针线穿好绣荷包。

一绣一条龙,太阳一点红,再绣一个满天的星,明月照当空。

《忆我郎》

春季望我的郎啊是新年,喜呀笑欢。

万象更新哪乐丰年,低头在想郎面。

相思奴家对谁言哪?咬银牙空发恨数十余番。

可恨才郎你的心儿有些偏哪,丢奴家守孤单。

辜负奴的美少年啊,看看容颜变啊,

为才郎奴家身体瘦、罗裙带儿宽

无心赏月玩,元宵我懒去餐哪。

纵有那千花鼓万花灯,我无有心去观。

夏季望我的郎哪麦吊齐,薰哪风起呀。

无哇义的才郎你在哪搭地?

带来的信是虚,撇奴守孤凄。

奴好似带酒的人儿一时痴迷呀。

人哪说奴夫啊你的性儿有些奇,赛王魁呀。

真是无义的呀,一去永不回呀,

油滑嘴你又扯谎又说白,屡次把奴欺啊。

越思越上气,越想我越着急呀。

有几回我要打你呀,见面还在笑嘻嘻啊。

……

《小放风筝》

三月里来是清明,姊妹们双双去踏青,

姐妹们,双双去呀踏青呀,哎呀呀!

随带着纸糊的那个糊纸的,丁丁猫儿黑老鹰,

美人头上加七星,在万花楼前去放风筝,

离却了绣房门哪,马上要启程哪。

姐儿来在一里亭哪,得见几个文童生,

怀抱着三字经来四字经,口念五经和六经,

这小小书童在随后跟,上京去求名哪,上京中头名哪。

姐儿来在三里亭哪,得见几个姐儿们,

头上巧梳乌云鬓,金簪压定燕儿根,

瓜子脸儿白生生,淡点胭脂和嘴唇,

丝布衫儿是镶滚,八幅罗裙两边分,

十指尖尖如嫩笋,红绣花鞋紧紧蹬,

亚赛王昭君哪,赛得过玉美人哪。

姐儿来在五里亭哪,得见几个儿童们,

头上挽了一个丫扎髻儿,叉叉裤儿现蹬蹬,

拐扒子细麻绳,手上还提了一个玉美人,骑竹马放风筝。

老天爷下大雨,哦嗬!风筝放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