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了一阵“缅北”热,富有磁性男中音将“这里是缅甸北部,我生长的地方”一句话贯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对所谓的缅北燃起了汹汹的好奇心。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正的缅北是否真的像视频中展露的那样“富丽堂皇”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直接说缅北,诸位可能还没有太过深刻的影响,但是倘若我们说起“金三角”,想必大家都会一个激灵,突然想起缅北其实是一个贩卖人口、毒品,充斥着军阀、黑帮的地方。而缅甸联邦共和国,事到如今也仍旧是一个反抗势力与地方武装星罗棋布的国家。

再加上近段时间以来,缅甸军方的动作在缅甸国内掀起轩然大波,让本就暗流涌动的缅甸陷入了更大的动乱之中。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1)

昂山素季

就在国内动乱的表象之外,缅甸的经济发展也可谓所有亚洲国家中的“吊车尾”,自从1987年缅甸联合国官方认证后,后面几十年缅甸头上闪烁的“最不发达国家”的前缀称号,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缅甸这位玩家。时至今日,缅甸依旧与阿富汗、也门、东帝汶等国家并列为亚洲9大最不发达国家。

作为一个国家,贫穷与动乱并存,缅甸就好比深陷泥潭,想要向前走那就是举步维艰。那么缅甸又是如何沦落到这个地步的呢?若要论起缅甸究竟是如何沦落到这个地步,那就不得不提到身为蓝星最强“最强搅屎棍”的大英帝国。

接下来,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缅甸与英国之间的爱恨情仇。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2)

缅甸乱局——被封锁的街道

封建王朝与殖民帝国,你甚至不知道它们谁是坏人

在世界历史这幅长长的画卷上,缅甸虽未能像它的某个邻国那般,令人羡慕的处处以浓墨重彩勾勒,却也时时刻刻在其中刷新着存在感。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18世纪中叶,当原本统治缅甸的东吁王朝在内忧外患之下四分五裂之时,缅族人雍籍牙应时而起,从南到北先后击败孟族与掸邦的势力,再度实现了对缅甸的统一。这就是缅甸国土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雍籍牙王朝,又因王朝的开国大王雍籍牙建都于贡榜,遂被后人称为“贡榜王朝”。

贡榜王朝自建国时起,就是一个手段强硬且野心勃勃的国家。对内,它打压孟族、掸族等部落的势力巩固自身政权,对外,几乎则一直处于对各个外邦的侵略战争中,暹罗、老挝、孟加拉、曼尼坡等国家都遭受过贡榜王朝的侵略。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3)

贡榜王朝巅峰鉴于

常年的对内打压与对外扩张,让贡榜王朝国力严重受损,城市惨遭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道成网,原本是缅甸最富庶的区域之一,但是在19世纪初,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却被明确记载,已成为“一片虎啸象鸣之荒野”,所见只有凄凉、荒滩、疫病与死亡。

而大英帝国,大家应当都多少知道一些。就在身处19世纪,思想却依旧活在公元9世纪乃至更早之前的贡榜王朝,在中南半岛上作威作福之时,实现了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早已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印度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的国门。

殖民主义的胃口是无限的,其实早在英国人刚刚来到印度的时候,他们就对印度东方贡榜王朝的广袤地域垂涎三尺,而他们对这个落后腐朽王朝的攻势,也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展开。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4)

英国侵略印度

17世纪,英国人就已经以东印度公司之名在缅甸境内开设商馆,以窥缅甸虚实,之后一度趁缅甸国内政局混乱之机侵占岛屿,但最终被贡榜王朝收复。当时间来到18世纪,伴随着英国在印度的势力愈发雄厚,它的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几次发生在18世纪针对贡榜王朝的起义中,或多或少都有着英国人的影子。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20年代之间,英国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击败了盘踞在西印度实力强大的马拉特联邦,自此,正式征服毗邻孟加拉地区的贡榜王朝,也被胃口极大的英国殖民者提上了议程。

英缅战争,与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

当时间来到19世纪,英国先后三次出动军队与缅甸贡榜王朝作战,而三次皆以大英帝国大获全胜作为战争的结束。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5)

英缅战争

战争过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像前面所提到的,英国是一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缅甸的贡榜王朝却只是一个愚昧无知,君民离心,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国家。

其中,贡榜王朝的军队由于主帅被英国人打死,而一夜星散,更是正面印证了贡榜王朝对缅甸统治的虚弱。这样两相比较之下,贡榜王朝的失败就变得理所应当。

就在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束的第二年,英国完全获得缅甸的统治地位之后,1886年1月1日,时任英国驻印度总督的达福林,在给英国女王的上表中写道:“奉女王之命,现缅甸全境已经成为女王陛下统治的一部分,将由英印总督委任官员进行统治。”此次英国驻印度总督的上表代表着缅甸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总而言之,英国通过在英缅战争中三次轻而易举的大胜,成功实现了对缅甸的殖民统治。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6)

英属缅甸旗帜

早在1688年,英国就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结构的改革,而相对于贡榜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英国人的君主立宪制无疑要先进的多。那么,缅甸在被英国人纳入统治后,以往被封建统治锁住脖颈的缅甸人,能否在英国人手中获得最起码的尊重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殖民主义的本质是掠夺,这是一条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铁则。

在缅甸被英国人征服后,英国人对缅甸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建设。英国人发现伊洛瓦底江可以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充沛的水资源,于是殖民者就不断在缅甸开垦荒地,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英国还集中在下缅甸一些地区建设了近代工厂,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缅甸的发展“添砖加瓦”。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7)

但是英国人的建设性工作,在缅甸的一片“废墟”中显得是那样的不起眼。看看英国人在缅甸的掠夺吧,它之所以扩大缅甸的农作物种植,是为了能够将这些农作物运回大不列颠,而非留给缅甸人。它之所以建造工厂,是为了更好地掠夺缅甸价格低廉的物资与原材料,更好地将原材料“变现”。

说得直白点儿,英国在缅甸进行的仍旧是掠夺,只不过是温情脉脉的伪装之下,更有效率的掠夺。

其实,对缅甸人来说,剥削者只是从贡榜王朝的王公们变成了大英帝国的资本家,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是并没有得到一个人们所希望的新世界。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8)

大英帝国从殖民地撤退前后

当英国人统治缅甸之后,他们敏锐地发现了缅甸国内尖锐的民族矛盾。要知道,贡榜王朝就是在缅人对孟人、掸人等民族的冷酷镇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几百年过去,缅人与其他民族不仅没有放下仇恨,之间的针锋相对反而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人为了实现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就对着缅甸的乱局使出了它最得心应手的“招数”——分而治之,打压拉拢。

缅人在缅甸是优势民族,所以英国就把缅人纳入殖民地的直接统治,克伦族、钦人、克钦人是少数民族,英国人就保留甚至给予他们的特权,让他们打压不满的缅人。

各个民族哪有英国人这么多花花肠子,一朝得势的少数民族管理起缅人来丝毫不留情面,缅人则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经常整出些事情来。这样一来,双方都没心思与身处统治阶级最上层的英国人闹腾,英国人就这样成功实现了它屡试不爽的“以夷制夷”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9)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日本人的到来。

被称为缅甸国父的昂山,也就是昂山素季的父亲,为了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独立,是如何在日本人与反法西斯同盟之间顺应时势的左右横跳,我们自不必说。只说二战结束,英国答应将在1948年给予缅甸独立地位之后,昂山面对英国人统治缅甸期间埋的雷是何等头大。

1947年2月12日,昂山历经千辛万苦撮合缅甸各个民族签订了《彬龙协定》,避免了缅甸一经独立就四分五裂的局面。但是就在不久之后,昂山连同6位高层人员在开会时被人刺杀,未能领导缅甸在独立后的发展与改革。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10)

缅甸国父——昂山

军政府的诞生是英国在缅甸种下的最大恶果

缅甸独立之初被英国人忽悠来忽悠去,最终它的政治体制全盘复制了西方模式,但是西方政治体制在缅甸却发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因为缅甸在英国人的统治下已经成长为一个“畸形的怪胎”。

英国人在缅甸遗留下各种严重的问题,有且不仅有:教育水平低下、单一作物模式、工业化水平低、各地发展不均衡,再加上政治体制的生搬硬套以及被英国人煽动的最严重问题——民族对立。

昂山受刺身亡后,缅甸的多党议会制政府软弱无力,官僚阶层结党营私,统治集团内讧不断,腐败成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继任的吴努面对此等局面却昏招迭出,反而激化缅甸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克钦独立军、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等地方武装,开始在缅甸各地“占山为王”,不接受缅甸政府的统治。

在英国人搅动风云而导致的这种局面下,掌握着军事力量的吴奈温,通过政变出现也就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而军政府的统治就是英国人在缅甸种下的最大恶果。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11)

时至今日,缅甸依旧堪称军阀林立,图为克钦独立军总司令恩版腊

有人说是军政府的统治毁了缅甸的发展。其实纵观世界,朴正熙、迈尔斯、凯末尔等“天降猛男”,无一不是对国家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军头”,但是在了解到缅甸军政府的所作所为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在英国人人为制造的“陷阱”中,应运而生的吴奈温将军,确实是造成现今缅甸混乱与穷困的原因。

军政府上台后,迅速在缅甸进行了一系列短促而不考虑国家现状的政治改革,同时原本小打小闹的各地武装力量,也被迫与缅甸军方真刀真枪地干起来,继而又招致西方世界的制裁,在以上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缅甸的发展毫无疑问的成功悲剧。

英国怎样殖民缅甸(侵略殖民独立)(12)

缅甸乱局——示威者

尾声

60年弹指一挥间,英国人却能为缅甸挖下各式各样的陷阱地雷,实在是无愧蓝星最强“搅屎棍”之名。

与其说现在缅甸的暴乱与贫穷,是缅甸人与英国人在殖民统治60年间的爱恨情仇的后传,倒不如说英国人在缅甸埋下的陷阱,时至今日仍未被掩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