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的纽带,其传承和发展始终备受外界关注。近年,粤港澳三地千余位粤剧艺术家合力编撰《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希望挖掘粤剧艺术宝藏,保护粤剧艺术传统。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从事粤剧艺术表演超过50年。近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到《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整理编纂工作中。19日,在广州出席活动时,倪惠英说:“中国戏曲一直以来都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来传承延续。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担心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表演理论体系,粤剧传统的排场程式等可能会被同化甚至慢慢消失。”

粤剧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粤剧的传承不只通过口传身授)(1)

粤剧是广东首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也是继昆剧后中国第二个成功“申遗”的传统剧种。从根源上重新梳理,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做成图文音像四位一体的产品,以理论形式将其保留,编撰《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被业界称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

粤剧有三百年历史,深受粤港澳民众喜爱。界内有一句话,“天下粤剧一家人。”在《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过程中,来自粤港澳甚至是海外的粤剧人均有贡献。“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人次参加此次编撰工作,其中谭佩仪老师已逾95岁高龄。”倪惠英透露,来自的香港阮兆辉、何家耀、郑敏仪、郑卫国,来自广东的谭佩仪、何笃忠、梁均强等粤剧名家均有参与,“我们的戏曲作品蕴含了包括忠孝礼义、真善美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希望《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成为大湾区人的文化遗产,流芳百世。”

粤剧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粤剧的传承不只通过口传身授)(2)

2017年9月,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启动《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程,设置“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五大卷。其中,“做打卷”“唱念卷”已完成。现正在进行“音乐卷”和“舞美卷”的编纂工作,力求今年内完成。(总台记者 周羽 陈惠婷 何伟奇 孙冰 张逸凡 周驰森)

(编辑 程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