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老师(173-谢幕-陈群芳-199707)(1)

侯亮平的消息没错,陈群芳是要走了。1990年蓝天公司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第一批选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他们至少都有英语基础,对国外的风土人情一般也有所了解。后来陆续地轮换,又有很多人出国工作。陈群芳知道自己基础差,所以一直在找各种理由推脱,一直没去上。现在不行了,实在是推不了了,人家很多人第二次出国都该回来了,她还一次也没去过呢。她可是戴着七颗星的领导,对蓝天的事业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不是明摆着吗?你还想不想在蓝天混了?

侯亮平的狼狈理论也没错,陈群芳心里一直是清醒的,她根本不具备领导沈阳分公司一千多人的能力。这一千多人的大部分工作岗位,陈群芳都做不了,甚至很多岗位,她都不能理解是干什么的。你让她怎么领导人家呢?人家遇到问题了,跟她说,她都听不懂问题是什么,你让她怎么给人家解决呢?按说赵刚和侯亮平也不太懂,但是这两个人至少都知道谁懂,找谁能解决问题。这一点陈群芳一直非常头疼,让她想清楚这些具体工作太难了,哪怕知道一些皮毛都难于上青天。所以侯亮平插手沈阳分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陈群芳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干脆两只眼睛都闭上了,你侯总爱怎么管怎么管吧。作为交换,陈群芳就可以在整个东北区里挑自己想管的事来管,你侯总也同样不许有意见。

虽然外人看着,陈群芳和侯亮平像死对头一样,但是毕竟整天在一起摸爬滚打的,想不了解对方都难。陈群芳很清楚侯亮平和韩雪的关系,所以侯亮平说要留下来陪韩雪,她很理解。陈群芳能看出来,吴越有点担心,侯亮平和韩雪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一旦有事怎么办?陈群芳太了解侯亮平了,借给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过线。他今天能这样光明正大地提出来,就说明他的心里是干干净净的,你吴越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从小旅馆里出来,陈群芳没有和吴越一起走,她借口要去小红楼查资料,就让吴越先走了。陈群芳也真回到小红楼里,她跟韩雪一样,对这个小红楼魂牵梦绕的,很多年都没淡忘。她进楼以后,也没撒谎,就直接跟小伙子说,心里闷得慌,想到楼上坐坐。楼上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密密麻麻的文件柜占满了所有空间。陈群芳犹豫了一会儿,往回走几步,就在木楼梯上坐下了。

现在的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应该是借调到北京总部开始的,是总部那些人教会了她怎么考虑问题,怎么抓住重点的。当她发现自己的会计岗位岌岌可危的时候,她用客户销售救了自己一命。就因为她给公司卖出去很多的计算机,所以她做会计工作基础差这个胎记就被大家有意地忽略了。

现在,十年以后再回头看,陈群芳太清楚了。当时谢雨时就已经不信任陈群芳的能力了,但是谢雨时站在财务部的立场上,觉得财务部出了一个能卖货的陈群芳是好事。他宁愿让其他人多付一些辛苦,替陈群芳多做一些会计工作,不吃亏,总体上对财务部这个集体还是有利的。把陈群芳留在财务部,保留一个财务部在帮助客户部卖货的说法,真的很值得,肯定不吃亏。

客户部的小伍子为什么吃个哑巴亏,什么都说不出来?你想啊,他怎么说?不管他怎么说陈群芳的不好,都得先介绍陈群芳是怎么帮客户部卖货的,不然就说不清楚陈群芳的不好。那既然人家帮你了,你怎么还说人家不好呢?

四位老总默许陈群芳胡闹的原因,是几年以后赵刚告诉她的。除了陈群芳往铁西工厂卖货,给蓝天做了切实的贡献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陈群芳能力有限。四位老总都知道陈群芳就这么大能耐,让她使劲蹦跶,也蹦跶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去。同样的事情,假如发生在谢雨时的身上,四位老总早就合起伙来掐死它了。这一点,四位老总都不用商量,连互相使眼色都不用,他们四个人之间的默契,足以让他们心意相通,彼此同心。

赵刚告诉她这些,是跟陈群芳后来更大的胡闹一起说的。就是许诺方原他们三个五颗星的事。想到这里,陈群芳自己都笑了,当时也是太能胡闹了。

那天在春饼店喝酒以后,陈群芳第二天就把任务下给别人了。霍志远不是提成行政总监了吗?你先别牛,会计部部长来给你下任务了。首先,你们人事部要重点关注我手下这三个人,发现他们不妥当的言行一定要及时提醒,要按照五档的标准要求他们,让他们尽快达到五档的标准。其次,要密切注意沈阳分公司所有的五档岗位,一旦有空缺的迹象,立刻报告。能不能上你们不用管,你们提供信息就行了。

霍志远认真地听了给他下达的任务,想了想,很快就有了明确的反馈。小姐姐这个任务不算太过分,人事部可以接受,因为没有明显地要求人事部越权做事。严格要求员工进步没有错,只要当事人不投诉,人事部就没责任。通报信息是私下的,可以不留痕迹,只要泄密不引起恶劣后果,人事部责任也不大。

接着,陈群芳又通过电话把任务下给了总部人事部的陶大姐。让陶大姐留心其它部门,如果发现五档的岗位空缺,要及时通报,再根据具体情况,讨论怎么能占住这个岗位。

最后,陈群芳还正式地向总经理赵刚做了汇报,详细地说了在春饼店做的承诺,还说了给霍志远和陶大姐下的任务。赵刚听着,一直笑着,什么话都不说,明显地表明了默许的态度。

陈群芳本来觉得方原可能性最大,结果方原是最后解决的。陈群芳觉得陶军最困难,结果陶军第一个解决了。

1988年4月,陶军的机会最早出现了。沈阳信息分公司成立的时候,干部短缺,就从总部会计部下放了一个人,做财务总监。这个人到沈阳工作了几个月以后,实在太难受了,就想调回总部会计部。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个老实巴交的好人,做会计工作的能力和表现都很好,就是与人交往不擅长。信息分公司的财务总监,基本任务是批特价。按说这是个权力很大的岗位,他如果想对某个销售部门好,或者对某个销售人员好,都可以政策倾斜,批特价时手松一点,对方完成业绩任务就容易多了。但是这个人辨别别人说话真假的能力太差了,来找他批特价的随便说说,他就觉得有道理,就想批准签字。但是他还是知道公司的利益至上的,他签字下降的价格就意味着公司利益的损失,他又不愿意签字了。这样,每单让他批特价的生意,都是对他的煎熬。他批了的,事后就总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自责,没批的,又总为得罪了同事自责,几乎就没有他不后悔的。这样的工作状况,换谁也受不了啊。

小伍子作为信息分公司的总经理,对这件事真是为难。按蓝天公司的规定,他有权替财务总监顶岗批特价,但是总不能天天都顶岗吧?时间长了,他也忍受不了了,财务总监批特价总是犹犹豫豫的,已经影响好几单生意及时签约了。小伍子就跟霍志远说了自己的苦恼,霍志远听了,很快就把事情想明白了。这件事小姐姐陈群芳管最合适了,一方面陈群芳和总部会计部关系好,可以从中做工作,让这个人顺顺当当回总部会计部,恢复原岗位。另一方面,信息分公司财务总监这个空缺也可以赖到陈群芳头上,你不是给我下任务了吗?我现在就给你完成了一个任务,五档的空缺给你找到了,剩下的事就是你自己的了,这也是你自己说的。

小伍子和霍志远觉得为难的这个事,到了陈群芳这里就成了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了。她先给总部会计部王建兵部长打电话,把王部长批评了一顿,说王部长管生不管养,把手下放出来就不管了。现在怎么办?赶紧调回去吧,由总部会计部发一个正式申请,就说总部会计部离开沈阳这个人就不行了,请求沈阳把人还回来。岗位空缺怎么办?陶军呀,多合适,本来陶军就分管信息分公司的会计工作,对信息分公司的业务和人员都已经熟悉了。至于财务总监这个岗位的要求,陶军可以边干边学呀。出了问题怎么办?我陈群芳负责呀,不管出什么问题,你们找我陈群芳算账不就完了。

信息分公司财务总监这个岗位的任命,蓝天公司春节以后发布了新的规定,要沈阳分公司总经理和信息公司总部总经理两个人都签字才能生效。沈阳这边陈群芳让霍志远找赵刚签字,赵刚如果不同意,陈群芳负责,不用霍志远担责任。北京那边也是同样的道理,让小伍子找朱亚文,你就说是陈群芳让你去的,你看看朱亚文敢不敢给打回来。其实朱亚文是信息公司的业务总监,总经理是李唐龙兼着呢,但是陈群芳看到过应该总经理签字的文件,好几份都是李唐龙授权朱亚文签字的。

沈阳这边赵刚马上就签字了,霍志远跟赵刚怎么说的,陈群芳就不管了。北京那边没有马上签字,蒋勤勤来电话问陈群芳,核实朱亚文的说法,问这个任命是不是陈群芳的主意,陈群芳肯定说是呀。蒋勤勤又问了,是不是你陈群芳要为这次任命的后果负责任?陈群芳也说是啊。蒋勤勤说那就行了,你们等通知吧。等看到总部人事部任命陶军为沈阳信息分公司财务总监的公布文件,上面真是赵刚和李唐龙两个人的签字。本来陈群芳以为李唐龙会授权朱亚文签字呢,没想到李唐龙亲自签了。

陶军上任沈阳信息的财务总监以后,在蓝天公司内部议论声就开锅了。一个四颗星的会计部部长,承诺手下人五颗星的岗位,竟然不是玩笑,竟然真的成功了,这还了得?有一段时间,总有电话从全国各地打到沈阳,打听这个传闻是否属实。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