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

金珠玛米,洁白的哈达献给你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援藏健康扶贫工作纪实

层峦叠嶂,水秀云白,青田牧场……

这里是被世人称之为“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市——尼洋河的碧水微波静静地流淌,“最美雪山”南迦巴瓦雪峰雾绕云飘,雅鲁藏布江磅礴奔腾,仿佛都诉说着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9年援藏医疗帮扶的深情大爱。

“解放军是我们的贴心‘门巴’(医生)!”“最美的祝福送给值得托付生命的‘金珠玛米’(解放军)!”……8月中旬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藏健康扶贫专家医疗队来到西藏林芝市各县区开展高原疾病调研,医疗专家还与第六医学中心驻藏帮扶医疗队指导林芝市巴宜区卫生服务中心筹备等级医院评审,开展义诊和医疗帮扶,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新时代赞歌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 1 )

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的各色经幡,是藏族人民沿袭上千年驱除病孽的美好寄托,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但遗憾的是,人们的疾病并没在这种期盼中减少。

为了响应中央“关于支援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救助”号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0年派出首支医疗队,深入雪域高原西藏林芝开展对口医教研帮扶,落实精准扶贫任务。

首支医疗队抵达林芝时,淳朴的藏族群众手捧洁白的哈达、带着香甜的糌粑,有的甚至端来热腾腾的酥油茶,以当地最隆重的方式迎接医疗队员的到来。

唱一首歌送给金珠玛(洁白的哈达献给你)(1)

此情此景,让医疗队员们无不为之感动。然而,尽管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太阳落山,但前来就诊的患者依然络绎不绝。一连几天,当地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急剧上升,最多时甚至超过了以往就诊人数的百倍。

真心换真情,真情赢真心。医疗队员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全力以赴战斗在临床医疗工作第一线,短短3个月接诊五千余人次。

医疗队还开展健康讲座,内容涉及牧民养生保健、卫生常识、妇幼保健等多方面知识。他们还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理卫生和保护视力的巡回宣讲……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为巴宜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人员岗位职责,增设了微波理疗、小针刀、耳穴埋豆等项目,推动了特色科室的快速发展。巴宜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9年多来门诊患者人数增加了30多倍。巴宜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的院区正在拔地而起。

( 2 )

6次深入西藏,累计为4500多名病患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神医”的顾群是医疗队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一称号绝非虚名。林芝苯日更庆寺初崩活佛患有严重的肩周炎,手很难抬起来,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顾群。出乎初崩活佛意外的是,擅长埋耳豆和扎针灸法进行穴位调理的顾群只在他肩膀、腰部周边几个穴位上扎了几针,自己的胳膊就抬举自如了。

被治愈的初崩活佛把自己的经历告诉身边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顾群就变成最繁忙的医生,每天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天接诊120多人,不少病人甚至从墨脱、拉萨等地赶来。顾群常说,“无论多晚,只要门外有病人,我都会为病人看病。”

唱一首歌送给金珠玛(洁白的哈达献给你)(2)

藏族群众说,圣洁的哈达与白军装是世界上最温暖的颜色。藏族同胞一提起医疗队员张晨,都称赞她为“格桑卓玛”,藏语意为“最美丽的女性”。她为布久乡简切村孕妇德庆旺姆孩子接生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接生前,孕妇已经精神疲惫,高原反应,语言不通,情况紧急……张晨运用了丰富的助产经验并不断对孕妇竖起大拇指,告诉她“你可以的”。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胎头终于缓缓娩出。尽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环境条件比较艰苦,张晨依然做到了无创接生、母婴安全。这是一个漂亮的女婴,身长50cm,体重3.2kg,取名嘎玛拉姆。这时张晨才发现,在乍暖还寒的高原上,她早已汗流浃背。

“谢谢!她是我的女儿,也是你的女儿。”德庆旺姆握着张晨的手眼含热泪,用不大标准的汉语连声感谢。

情系高原,爱撒雪域。林芝辖区广阔,山高路陡,农牧民居住分散,到医院看病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许多人因此将小病拖成了大病,大病拖成了不治之症。

对藏族同胞的爱没有边界,这是医疗队员共同的心声。

为了让每名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医疗队除了竭尽全力诊治前来就诊的患者,还针对当地农牧民距县城较远、出行不便的实际,提出“登门看病”的服务理念。无论是选派驻藏医疗队,还是帮扶义诊医疗队,都要进村到户巡诊,他们克服艰险山路的长途跋涉和严重缺氧的高原反应,定期医疗巡诊已覆盖了林芝100多个自然村,包括“雪域孤岛”墨脱。

唱一首歌送给金珠玛(洁白的哈达献给你)(3)

“疼痛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 一次医疗队巡诊结束后,60岁的藏族村民措姆把洁白的哈达献给了医疗队康复医学科医生丁宇,感谢他治好了困扰自己多年严重的关节炎。措姆说,解放军医生们为大家带来幸福安康,大家把圣洁的祝福送给最可亲最可敬的人。

西藏山南47岁牧民益嘎多年不自主漏尿,大夫专家看了不少,病情却无好转。2013年,他慕名找到正在西藏军区总医院代职的中心泌尿外科专家高雪松,他主刀实施了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解除了益嘎多年顽疾,也填补了西藏地区在该项技术领域空白。

一位患关节炎多年的藏族老人,在医疗队员的精心诊治下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得知医疗队要回北京的消息,硬是让4个儿子抬着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只为能够当面说声:“谢谢‘金珠玛米’!”

( 3 )

虽与雪域高原远隔千里,但第六医学中心医务人员的心依然能够融化厚厚的冰雪。

一次医疗队到林芝最偏远的百巴镇义诊,百巴镇拉嘎村牧民旺青流着眼泪,“扑通”一声跪倒在医疗队员们面前。他有两个孩子,10岁的罗布西洛和4岁的白玛旺久出生后就得了一种“怪病”,鼻子、皮肤等部位经常流血不止,而且越来越重,被当地一家医院诊断为无法治愈的“白血病”。

唱一首歌送给金珠玛(洁白的哈达献给你)(4)

医疗队迅疾进行诊断和初步诊治,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接受治疗,他们与后方联系,千里转送2个孩子到北京诊治,经过血液科、内科、儿科等专家集体会诊治疗,病症得到有效缓解,病情全面稳定。

2017年4月,拉萨市一名1岁7个月患儿贡布次旦不慎跌入家中的热水盆中,导致全身25%面积Ⅲ度特重度烧伤,生命危急。医疗队立即指导当地医院进行初步救治,待患儿病情稍稳定后,协调陪同患儿和家人从西藏乘坐飞机转运至北京。

一条生命通道从西藏直通北京,该中心烧伤整形科先后两次为小贡布次旦进行植皮手术,创造了生命奇迹。

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注意到这种情况后,第六医学中心迅速把救治西藏先心病患者纳入医疗服务范围。

2011年,他们积极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开展的“为了我们孩子——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已为1000余名患儿成功进行手术,给1000多个藏族家庭带来了欢笑。他们还派出专家医疗队深入西藏日喀则等艰苦地区回访筛查先心病患儿。遇到道路崎岖泥泞,医疗队员肩扛医疗设备经常徒步几个小时。

唱一首歌送给金珠玛(洁白的哈达献给你)(5)

为了消除当地群众心中对医疗队“只是匆匆过客”的疑虑,这个中心决定为藏族地区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在大山深处工作了20多年的藏族医生布古,来到首都北京,成了康复理疗科的一名进修人员,不但每天能跟随医生学习临床经验,而且还能向全军顶级专家面对面学习讨教。他说,我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把过硬的医术带回去,造福家乡的父老乡亲。

为了让更多的藏族医生掌握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医疗队员们在每一次诊治疑难杂症和实施大型手术时,都将自己的拿手绝活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医护人员。

真情帮扶结硕果、军民携手建巴宜。2010年以来,中心先后派出13批100余名医疗专家骨干踏上雪域高原,为藏区同胞诊疗1.8万例次,开展手术530余例,健康宣教350余场次,投入1000多万元赠送药品更新援建医疗设备,新增12项医疗服务项目,引入15项新技术新业务,创设外科、妇产科门诊,建成林芝地区首个远程医学中心,把党、政府和人民子弟兵的关怀温暖送进藏区同胞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