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绵长】063||勇悍狂侠宋江②【浔阳题诗】,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宋江浔阳楼题诗提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宋江浔阳楼题诗提纲(063勇悍狂侠宋江②)

宋江浔阳楼题诗提纲

【宋韵绵长】063||勇悍狂侠宋江②【浔阳题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西江月》

1

这阙词出现在《水浒传》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里,与七绝《心在山东身在吴》联袂出炉,很快在小说构筑的民间世界里疯狂传播,成了你走上“反道”的导火索。

《水浒传》第39回中写道:“(宋江)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不妨将迫使你写下“反诗”的情节照录于后,以便更清晰地了解你生出“反诗”的原由:

(宋江)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

真个的“酒后吐真言。”由此可见,词与诗均是酒后所为,直写心意,没有精心审慎地构思,也没选用典故委曲地表述,是小说“宋江”这个角色心迹的现场实录。

2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西江月》词开篇即说你自小就攻读经史,长大以后又精通权谋之术,官场里有的,你宋江自然也都会,本事一点也不比那些当官的差。但是,你时运不济,混来混去,最终还不过是一个被人随意差遣的小吏。这好比虎落平阳,只得忍气吞声。所以你说:“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没办法,你只得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做个小吏。

接下来进一步感叹坎坷不济的命运。你说,目下潦倒,想来,自己也算一个经世之才,忠义之人,竟然成了任人驱使的囚犯,“刺文双颊”,正在赶往发配江州的路上。老天实在是对你宋江不公啊!于是,有了最后的“反骨”毕露:“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如此下去,那就豁出去了,高举反旗,上了梁山;既然官府不给你出路,老天又如此不公,你宋江就只有自己讨回公道,定要血染浔阳江!

几杯酒后,你叱咤风云、改朝换代的“野心”暴露无遗。

可惜,这仅是一时之气,你并未将此“野心”坚持到底,你仅将“造反”作为与朝廷抗衡的筹码,为自己谋得“忠义”的美名。

3

宋江,你在这阙《西江月》里,一方面感叹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另一方面又露出了潜伏在你意识深处的“反心”,一直都把梁山当作你最终的目标,最后的退路,最后的依凭,也把梁山当作你最坚固的盾。

“事实”是,当你在官场穷途末路的时候,内心的本能反应即暴露了你的真实想法:自己能走的,还有江湖这条路;而在江湖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里,你宋江早已是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单凭这一点,你就有揭竿而起的本钱。你想,真要把自己惹火了,逼急了,那就直上梁山。

在接下来的这首七绝里,于醉态的情况下,更进一步显露出你内心藏不住、掖不着的沟沟坎坎。

你说,自己虽然人在吴地(江州),但心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蹉跎岁月,早知如此,还不如就在梁山落草算了。自己要是上了梁山,哪天如果真的实现了先前的凌云壮志,凭着自己的操控能力,黄巢又算得了什么?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从统治者一方来看,当然是个特大号的反贼了。你仿效黄巢诗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嘲笑黄巢所为算不得真英雄大丈夫。为什么呢,仓促而起,仓促而败,自然不是真英雄。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勃勃雄心,铮铮反骨,跃然于纸。

所以,你的诗一出,即被统治者定为“反诗”,对朝廷,有致命的杀伤力,于江湖豪杰,有震撼的影响力。

因为,你的文韬武略,你的忠肝义胆,你的扶危济贫,早已换得了“及时雨”的美名,早已为天下英雄共识。

因为,“官逼民反”,绝地后生,“造反”成了最后的选择,梁山成了你最后的去处。

4

到了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一章里,你作《满江红·喜遇重阳》一阕: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梁山走到这一刻,到了极盛。老天王晁盖的遗言最终没有实现,你宋江顺利被推上了第一把交椅。要坐上这第一把交椅,表面上是受众人拥戴,其实,你没少费心思。

这阙《满江红》定下了水泊梁山的下一步发展规划——“早招安,心方足”。武松没等你唱完,就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怒而圆睁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其他众兄弟虽未直接发作,那一股子怨气只得强压在心底。

盛极而衰,轰轰烈烈的水泊梁山也改变不了覆灭的命运。

你宋江在“忠义”的旗帜下出卖了所有的梁山好汉,你把自己的命运也拱手交给了无耻的朝廷。

你宋江最后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自然不可能为草民百姓赢得最后的胜利。失败的关键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现代诗人毛泽东的评说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诗言志。读到这里,我们全没了热情。你的投降之志干净彻底地取代了你的“凌云志”。

宋江,你顺势灭了那么多好汉的英雄梦!他们随你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出生入死,可不是为了要加入到朝廷豢养的那些为虎作伥的走狗大军,他们绝不愿意成为老百姓新一轮造反起义的打击对象。

一部《水浒》,一场很快即转眼成空的英雄梦。一个宋江,一个贩卖忠义、出卖英雄的“英雄”,亲自导演了这一场悲剧!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当你叫嚷着要实施“招安”计划时,你可否想起你“逼上梁山”时的初衷?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当你顺利成为镇压农民义军的爪牙走狗时,你可想起打算高擎反旗时的“凌云壮志”?

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现实版宋江是一位真正的“勇悍狂侠”。尽管这个宋江最终还是败了,那也是力量不济所致。不是主动投降,不是自动交出武器,不是自动交出强大的军队。这样,不致于彻底冷了世态人心,不致于彻底熄灭我们对梁山好汉的由衷敬意。

可惜的是,《宋史》里有这样一句话说到了现实版宋江的命运:“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江,你虽然反了,但你最后还是选择了“投降”。既如此,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视你为真正的“英雄”!

历史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