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易财经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9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8月15日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致敬70年.走进新开放时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李迅雷最近的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李迅雷最近的文章(人口和资源在发展中的各个区域出现分化)

李迅雷最近的文章

由网易财经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9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8月15日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致敬70年.走进新开放时代”。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论坛上表示,大部分省的人口都在净流出的。资源没有集中,导致了资源的错配、资源的浪费。在目前经济格局下,经济在发展中的各个区域在分化,导致更多的机会是来自于分化的机会,而不是在于经济战略布局的机会。要看到的是资源的流向,人口流、资金流、信息流、货币流,这些流向的组合在哪个节点上才会带来增长极,才具有辐射的可能性。

以下为现场实录:

当我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1年直口开始出现减少,到现在为止已经减少了2600万,预期今后减少的速度会更快,因为马上进入到60后的退休高峰期。60后的退休,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会出现很快的下降,也不能指望农村人口继续往大城市流动。实际上,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到了后期,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大城市化,这个大城市化的进程这几年还是在加速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所反映出来的,城镇化率的速度,也已经放缓了,这种放缓并不太明显,比如说过去1.4个百分点,到2018年降到1.1个百分点,很多城镇化还是通过撤县设市,或者撤县设区,通过户籍的变化提升了城镇化率,而不是通过农业人口的转移来实现的。这几年来农民工的进城数量减少了,城市已经在净流出了。未来讲的所谓的经济一体化,比较快的进程。

从全球来讲,1.5%的陆地,创造了50%的GDP。而我们东部面积,只有国土面积的20%,也创造了52%的GDP。但是这肯定不够,今后在东部地区,5%甚至更少的土地创造全国50%的GDP,这个完全可能实现的。今后这个过程是不断集中的过程,大部分城市人口会出现净流出。现在像广东、浙江人口流入最多的两个省份,连续两年都如此,净流出的省份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地区,人口流向从北往南流,如果把自然增长人口因素剔除,把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这个因素剔除后会发现,大部分省的人口都在净流出的,流向哪里?也不是每一个省都人口均匀分布的,即便人口流入最多的广东省,人口也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广东经济是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资源分化也是最严重之一,它的粤西、粤北经济是非常不发达,集中还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的部分,像广州、珠海、深圳、佛山等等。

右边的图(PPT),福建省人口净流入福州和厦门,其他地方人口是净流出。讲到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的范围恐怕还是要更加窄一点,我们已经有明显的进步。过去讲的比较多的是区域经济的振兴,区域范围太大,比如说东北振兴、西比大开发、中部崛起,都是非常笼统。各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但是真正有几个能够做好的?现在又是搞了大量的自贸区,但是自贸区里的贸易量到底有多大?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达的点还是偏少。资源没有集中,导致了资源的错配、资源的浪费。

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来讲,肯定会集中在少数地区,一个省份的少数的大城市,二线城市,或者一线城市,最典型的例子是陕西,去年陕西人口是净流入的,主要流入的是西安,把西安剔除后,各个地方人口都是流出,去年西安户籍人口增加了81万,常住人口增加了三十几万。这样的趋势在将来越来越明显。我们机会不在一体化的机会,一体化范围太广,更多机会在点和线上。

中国看好的是主要是两个区域,长三角、珠三角,从目前经济增长的速度来讲,珠三角超过长三角,从经济体量来讲,长三角经济体量也是比珠三角大很多。就这两个区域看到明显的经济发展,京津冀也是经济一体化,但是你会发现京津冀的人口是净流出的,人口净流出的区域经济增长如果保持高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未来的投资机会肯定集中在东部地区,像中西部,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成渝地区,一个板块是中部城市集群,像郑州、武汉、长沙等。中国的东部来讲就这两个洲。从县的角度,现在讲的比较多是粤港澳大湾区,湾区也是沿着这条线上发展发达。在其他地方经济相对是落后的。有三条线,长江经济带,沿长江沿线自然有很多热点。第二条线粤港澳大湾区,第三条线杭州湾湾区,为什么不讲江苏?江苏经济是全国体量第二,从增长的势头,从新经济所占的比重,杭州湾的湾区明显是占有优。现在讲打造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最近上海建了自贸区新片区,在临港新城,通过这个来辐射,应该是比较好的思路,但是关键看能不能做起来?因为我们定的目标很高,浦东新区目标到2025年整个GDP体量翻一倍,如果翻一倍,意味着今后几年的民营GDP增速保持11以上。现在浦东民营GDP是8.3%,能不能超过11%?有很大的难度。

自贸区新片区定的目标更高,2035年GDP超过一万亿,等于再造一个浦东,这两个目标其中一个实现,另外一个肯定能够实现。问题在于目前整个经济减速,全球经济下行情况下有多少外资能够进来。我们定目标的时候恐怕要考虑到需求。虽然有了供给,但是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话,很多目标也很难实现。

在目前经济格局下,更多的机会是来自于分化的机会,而不是在于经济战略布局的机会。布局是供给政策,但是现实是分化,我们看到好多的分化,人口在分化,经济在发展中的各个区域在分化,居民收入水平在分化,产业在分化,行业在分化,企业在分化。分化的时代,要把握住头部的机会、集中的机会,比如以机场,最近机场炒的比较火,深圳机场最近股价涨的非常多。整体中国的机场主要是集中在北上广深地区,中国20%的机场占有了90%的乘客的吞吐量。这意味着别的机场没什么机会,这就是分化的机会,分化的过程中带来的集中。以这个为例,我们的居民收入的分化,带来高端消费品的繁华,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于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所慢慢的形成的。?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