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俗语形容某人罪大恶极、恶贯满盈、罪无可恕,往往说其“十恶不赦”。

那其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呢?很多人会以为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

其实,十恶不赦本来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法律术语,也是我国封建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十恶”是指最严重的十种犯罪,处罚极其严厉,即便在国家赦免犯罪时,对此类犯罪也不得赦免,故有“十恶不赦”之说。

十恶是指哪些恶行(历代十恶不赦)(1)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

十恶是指哪些恶行(历代十恶不赦)(2)

“十恶”作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在北齐尚书令、赵郡王等撰写《齐律》中,北齐为了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将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齐律》记载:“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八议制度也是《齐律》首创的被后世广泛借鉴的律令之一,是专门为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齐律》明文规定:犯重罪十条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十恶是指哪些恶行(历代十恶不赦)(3)

隋朝隋文帝时期发布的《开皇律》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确定了“十恶”制度。其后唐律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称“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

十恶是指哪些恶行(历代十恶不赦)(4)

唐律中“十恶”制度所规定的犯罪为:

1、谋反。即谋危社稷,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

2、谋大逆,指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行为。

3、谋叛。指背叛本朝、投奔敌国的行为。

4、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5、恶逆。指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

6、不道。指违反人道的行为,如杀死未犯死罪的人,以及肢解人的行为等。

7、不孝。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经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门户、分异财产,对祖父母、父母不予供养,为父母尊长服丧不守礼等不孝行为。

8、不义。指杀本管上司、受业师及夫丧违礼的行为等。

9、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10、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十恶是指哪些恶行(历代十恶不赦)(5)

唐律将这些犯罪集中规定在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最严厉的刑罚,而且,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一般的赦免犯罪也不及于十恶之罪,这就是“十恶不赦”的渊源。

十恶是指哪些恶行(历代十恶不赦)(6)

历朝封建统治者,对犯了十恶之罪的人,规定的刑罚都十分严酷。唐律规定,犯十恶者均处以死刑和流放等重刑,不得请求特别审议、金钱赎罪或减刑。唐以后的王朝对十恶规定的刑罚又大大加重,如明代,对谋反、谋大逆等行为,视为“罪大恶极”,一律采取重罪加重的原则处理。本来按唐律犯上述罪者,本人处斩刑,儿子16岁以上的处绞刑,祖、孙、兄弟、伯叔父、兄弟之子,可以不死,但明律则规定,不仅犯罪本人凌迟处死,而且其亲族凡年满16岁以上的男子,一律按最重刑罚处理,这样一个案子往往株连者极众。清律对十恶的规定也基本沿袭了明律。

十恶是指哪些恶行(历代十恶不赦)(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