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炫彩斑斓的平原地貌,一边是浩浩荡荡的千古黄河,在那山水之间,有一条普通公路……它是一条沿着黄河西岸串联陕西4市12县50多个景点,全长800多公里的公路——沿黄公路,被誉为陕西“1号公路”。事实上,它并不普通,沿黄公路的全线贯通,用创造跨越世界级工程难题,把脱贫致富的希望送到偏远的村庄,让沿线的旅游景点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前几日,我们《东秦百姓》栏目《黄河流过家门口》采访小组就以沿路采风的方式,感受了我市境内沿黄公路沿线的旅游、文化、生态和故事,让我们一同来到这条高颜值公路的起点华阴开始今天沿黄采风之旅吧。

记者现场:“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这是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一诗的首句,诗句把黄河和华山放在一起写,能够想象出一幅山雄水秀的壮丽画面。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沿黄公路的南端则位于华山脚下,而我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正是沿黄公路起点,我们就从这里出发一睹沿黄秀美风光。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3)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4)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5)

华阴市虽然是一座仅有800多平方公里的山下小城,但这里有华山独特的旅游资源,每天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都聚集在这里,即便如此,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因此而加快,坐落在市区的西岳庙更是给这座旅游之城增添了几分厚重。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6)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7)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8)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9)

西岳庙并不在西岳华山上,而是在山脚下的市区,西岳庙是道教全真教圣地,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所以建筑的规模也算得上是皇宫级别的山神庙了,参观过的人们都叫他“小故宫”,古色古香、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值得一看。入西岳庙,一路步行,见一处高大楼宇,万寿阁,登上此阁,若天气晴好,可以看到华山主峰。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0)

西汉时,汉武帝设集灵宫于华山脚下的黄甫峪口,东汉时迁于此地,历朝历代不断整修扩建。西岳庙是五岳各庙中规模最大的,且地理位置独一无二,是五岳庙中唯一可以直接望见华山的地方,被称五岳第一庙。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1)

记者现场:来华阴登华山,逛西岳,听老腔品美食,到了饭点啊,大家给我推荐了一家当地的特色小吃,就是我身后的这个孟记传统大刀面,今天,我们就带你一起去这里品尝品尝。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2)

关中人晌午吃面,是千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此时正值午饭时间,面馆里坐满了食客。虽然这家店有多种当地小吃,但大刀面是每位顾客必点,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上桌,撒些香菜、葱花,调上油泼辣子,红艳油亮。而在后厨,小杨师傅忙的不亦乐乎,和面、压面、擀面、切面全由他一人完成,在他们家店这些可都是体力活。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3)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4)

孟记传统大刀面 面点师傅 杨小东:这个案板是卖面的饭店都会有吗,还是说是咱们大刀面的一个特色。这是咱们大刀面的特色,别的面馆没有。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5)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6)

大刀面做法独特,全是手艺人练就多年的功夫,需要长年累月的劳作才能习得,一般人难以胜任。和面要用碱水,将鸡蛋清打入,可以增加面的弹性和嚼劲,顺滑好吃,口感会更好。将面反复揉成絮状,再醒一段时间。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7)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8)

孟记传统大刀面 面点师傅 杨小东:这个为啥用这么粗的擀杖,这个人坐上去了,比较省劲儿。就是说要干这个活儿,必须得身体壮实。体重大点儿省劲儿。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19)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0)

大刀面不仅华阴人喜欢,在晋陕豫黄河拐角地区都备受欢迎。山西运城是关羽的故乡,人们用青龙偃月刀切出关乡大刀面;河南兰考齐氏大刀面,可以追溯到宋朝,是黄河渡口劳动者的美味佳肴;而华阴大刀面,是过去人们在黄河运粮辛苦之后的一顿美餐。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1)

孟记传统大刀面 面点师傅 杨小东:咱这个大刀面起源于什么时候,好像是唐朝吧,这就是以前行军打仗,喂饲料的那个铡刀。之所以叫大刀面,就是用这样一个大铡刀来切面。我觉得这个手起刀落之间,感觉都有了几分豪气,不过确实很难操作。好难把握。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2)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3)

记者现场:总算是吃完了,这个面吃的我是酸爽可口,酣畅淋漓,面非常有嚼劲很筋道,我现在总算是知道大刀面为什么用大刀切了,因为这个面特别的硬,下到锅里是久煮不断,在这儿我要跟您说的是,如果你来华阴旅游,切记一定要吃一碗大刀面再走。

八百里秦川大地,人们将面食做出多种花样,既丰富了日常饮食,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如果时间充裕,吃完大刀面,一定再去看看老腔表演。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4)

记者现场:在华阴市双泉村这个村子和老腔有着历史渊源,我们了解到在双泉村要最少二十个人都会唱老腔,而且在之后也被很好地传承下去,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找到当时老腔的传承人张喜民老师,我们听他来给我们讲述一下老腔和黄河的故事。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5)

华阴老腔传承人 张喜民:据说双泉村的南边以后是西汉过去的粮仓,北边是渭河黄河洛河过去是大码头,据专家考证,老腔这边儿是粮食从三河口码头往前面运的时候,船工号子演变而成。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6)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7)

张喜民跟记者介绍说,当时的船工拉纤时,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之后与当地民间说唱融合后就演化成了今天的老腔,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华阴老腔演奏者多为当地农民,他们提着板凳,抄起家伙,扯开了嗓子,喊出了关中汉子们的豪放。已经古稀之年的张老师谈起老腔来如数家珍、神采飞扬,说着还现场给我们唱了两嗓子。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8)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29)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30)

其实,老腔在很早就出名了,在话剧《白鹿原》中的精彩表现让老腔开始小有名气,并且登上了央视舞台,由于老腔这种原生态的舞台表演比较接地气,更容易被大家所接纳,所以在之后,老腔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进行了高规格的演出。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31)

华阴市老腔保护发展中心主任 党安华:最高级别的演出应该就是在美国的卡内基音乐厅,在国内就是国家大剧院。在我的印象中,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是在世界上非常权威的一个,也就是说你的艺术水准达不到那个程度,他也不可能让你在他的音乐厅演出。再一个就是在国家大剧院,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32)

2016年春晚上,歌手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艺人们合作的一曲《给你一点颜色》,将“老腔影子”刚直高亢的豪迈气魄唱响黄土大地,华阴老腔也被更多的外地游人所熟知。回想起当初排练场景,张喜民记忆犹新。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33)

华阴老腔传承人 张喜民:我们和谭维维合作了一首给你一点颜色,那个里面就有老腔和摇滚的碰撞。老腔唱的是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和她合作不那么唱,我让她把她那个先放一下,放了以后那里面有西洋乐,擦擦擦擦。我就给改了一下,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开始的时候谭维维心中也很担心,我们也很担心,就害怕乱,害怕弄不好。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34)

古往今来关于黄河的诗歌(黄河流过家门口)(35)

和摇滚乐的完美结合,让老腔有了更多的表演形式,大家称华阴老腔为“东方古老的摇滚乐”。先后有一百多家媒体相继对老腔进行连续报道,被誉为华阴的名片、渭南的符号、陕西的亮点。

游西岳庙、品大刀面、吼华阴老腔,行走在华山脚下、畅游在黄河边上,华阴以他独特风姿召唤着八方来客。作为沿黄公路南部起点,它俊秀的山水风光、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特色美食文化必定成为沿黄公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节假日您可以带上家人,从沿黄公路南端华阴起点出发,一路感受沿黄景色。

记者:雷洁琼 郭超

编辑:李辉

初审:郭晶

终审:赵宝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