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是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朝廷,先后任开封府推官、杭州通判。后来为离自己弟弟近点(苏辙在济南),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第二年,管理上稳定后,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揣测哥哥的心情,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这篇《超然台记》也就应运而生。
说到苏轼的仕途,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王安石和司马光。
王安石是坚定的政治改革派,做事目标明确、方向坚定,推动改革雷厉风行,不惜得罪有权势的大地主们的既得利益,但对新法实施过程控制不力,以致于底层官吏在变法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变成了保守派的武器,最终变法以失败告终。对外,他也主动出击,收入西域两千里疆土。是典型的进取型人才。
司马光是典型的保守派特点。反对变法成功后,对王安石新法全盘否认,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致力于恢复旧制。而在对外政策上,他的保守表现更为突出,为保证西夏边疆的安宁,他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方式:禁绝边民和西夏市场交易和修建堡垒。还把王安石率军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
众所周知苏轼的豁达与超然物外。其实苏轼在被贬谪前也是一个激进、优秀的“斜杠青年”,但苏轼言论对事不对人,虽然也被列入反对派而贬谪,但他也看到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成就,对司马光全盘推翻新法的不合适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没被采纳。多次被贬的磨练,也造就了他“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心态。
今小楷录其《超然台记》,与师友共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