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夜游户部山(散文近距清凉寺)(1)

由网上查得,五台山古域清凉山,我国四大佛教圣山之首,乃佛教文殊菩萨道场,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因其顶无林木,形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又因其岁积坚冰,又名冰凉山。最早寺庙始建于东汉,历经千年修葺扩建形成一定规模,文化灿烂、古建成群、文物荟萃、珍品云集,是中国古建、雕塑、绘画的艺术宝库,淳朴的民俗风情诱人动情,历史的名人轶事给人以启迪,众多的僧尼引人入胜,现存寺院48处,常年住在五台山的1000余名僧尼,加上外来云游的僧尼,一般保持在3000多人。走在五台山,可以到处看到青衣的和尚、尼姑,穿红衣和黄衣的喇嘛,不同寺庙,不同教派的僧尼穿行在大街小巷和各寺庙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

这次的五台之行,乃我太原铁路局,为缓解职工的紧张工作压力,侧重为我们运输一线苦脏累,表现优秀,成绩突出以及边远职工,安排的“候鸟式疗养”活动之一。很荣幸我成为本次疗养职工其中的一员。

带着对五台山的憧憬美好,我踏上了路遥奔走之徒,由于常年户外作业,对于星空密布的暮夜,我已司空见惯早已无猎奇探秘之心,在有节奏的钢与铁共鸣奏响的伴乐下,我很快进入梦乡,原本想好几年没到北京了,过北京看看,可由于多日劳累苦做,我一觉到天亮,车窗外的景色,让我有些深感意外,贫瘠的土地,少了些原本此时应该有的绿色,树木低矮枝叶稀疏,简直无法为干裂的土地留住水分,三俩农夫劳作耕耘,这让我由心升腾敬意,不免透过疾驰滑过的车窗多看几眼,映入眼帘的这许景象,让我对于这次山西境内的五台山大打折扣,原本的热度已经降低了很多。

临近中午,列车终于到达五台山所在地忻州,火车站的景象让我仿佛回到80年代,我第一见到山海关火车站,有些破旧,站前广场还算有少许90年代的气息,看到这些我心里已经有些后悔此行目的。

在路局五台山招待所接待站,稍作休息,其他各单位疗养人员也都陆续到达,相互间寒暄几句,让我们相互之间有了少许了解。

大约四点半我们离开接待站,坐上去往五台山的大巴,沿途的破旧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随着海拔的升高,绿色的植被也逐渐多了起来,可在我心目中还是有些提不起兴趣,在路过蒋村之时,听导游讲解,蒋村乃在、军阀阎锡山的老家,是他起事的地方,我内心油然升腾一句念想,穷乡僻壤出刁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发展滞后,要是我不会在此生活的,受不了。

车行两个时辰,先后过了两个长隧道,眼前的景象让我眼前一亮,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立山如刀,叶茂成景,如猎豹越涧,仙女散花,等等景色很是美不胜收,这些都是我一路走来很少见过的景物,可这景色并未在我眼前现象多久,很快暮色降临,我们的目的地也到达了----灵佛山庄(太原铁路局五台山招待所),一处二层古建式庭院,唐语砖雕装饰,仿古青砖铺路,古朴,奢华,典雅。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是我在电影里见过的,典型的山西迎客风俗,接待员分列两旁,欢声笑语迎接我们来自远方的贵客,引导我们直接到就餐场所,丰盛的晚宴让我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劳,忘却了一路行来的不随意。

五台山的清凉,是在睡醒一觉后感受到的。

一串悦耳的音乐(是每天早上定时清洁车上路收垃圾的音乐,这是我又来才知道的)把我由清梦中叫醒。推开房门还未完全看清眼前高耸的山峰,就被一股透心的凉意逼退回来,连忙寻得长衫披挂,才得以跨步领略这林木耸翠的碧野青峰。

早餐过后,我们在导游员的引导下,走出灵佛山庄,斗大的大智佛土金字映入眼帘,不免心生肃仰之心。巷道依旧青砖铺路,两旁的建筑依旧是古式建筑,牌楼、古亭、长廊、水榭、庙宇、琉璃瓦,比比皆是,仿佛进入了古代街市,只不过少了许商户的叫喊声。

由导游员甜美娴熟的讲解得知,本地住户淳朴,洁廉好静,少有争吵,户铺老幼不欺,这在我这期间购物时能感受到,只要你敢杀价,就会得到你称心之物,而户铺却始终笑面相应笑面欢送,这倒让我们对自己购得物件底价到底是多少,不免心生疑问,不过总的来说,五台山的物价相比其他地界要低廉些,或许此乃与佛门圣地有关,这就不得而知了。随处可见的保洁员,以及定时定点的流动清洁车,让街面少了许多污秽,就连烟头在我疗养这几天也未在路面上见到一枚。

殊像寺是我到五台山第一个佛家寺庙,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始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寺内基台结宇,凤林紫翠,堂临鹿苑,可俯万壑之烟霞,文殊金荣天人肃穆,有群瞻龙象之尊,仪度庄严,共礼骏猊之座。青莲妙相,琉璃光映于林梢,碧树幽栖,钟磬声鸣至天外。文殊菩萨座驾骏猊塑像,巧琢天工,尤其那骏猊神狮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张牙卷舌,跃跃欲试,如抖擞精神,欲有将腾云之势。腰身和腿上呈蓝底白点颜色,颈上长满深绿色卷毛,胸间佩挂鲜红的穗缨,显得活脱生动。据导游员述说在五台山所有的文殊菩萨架狮塑像中,唯有这一只塑得最灵活,最为传神。文殊菩萨端坐在骏猊背上,面颊丰满,两耳垂腮,双目平视,双手微举,身后的一片黄亮,真好象是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据传,膜拜此尊文殊菩萨,许愿灵验,因此深受朝圣者们敬仰,更有信徒为上得头柱香,而赶至日透霞光前前来膜拜。

五爷庙本名万佛阁,因文殊殿泥塑万尊小佛像而得名,原是塔院寺属庙,与大白塔相毗邻,内供奉的大名鼎鼎的龙王五爷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坐东向西建筑名为文殊殿,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古戏台唱戏是五爷庙乃至整个五台山唯一一个能够搭台唱戏的地方。殿外有放生池,敞地上放置着莲花灯台和烧香的香炉,香客们排队在香阁按照自己的心愿逐一请许愿香,点燃莲花灯,点燃香,待燃香燃烧旺盛后,许下心愿,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叩拜后扔入熊熊大火中,三年后达成心愿再到这里进行还愿,献上牌匾或者按照许下的愿望兑现承诺。

龙王殿重檐歇山顶,殿三楹,殿前建有一个套殿,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 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煌,大放异彩,深受文化爱好者喜爱。

出了五爷庙又前往显通寺游逛了一番,待到饭时我们返回灵佛山庄,而后几日我们自由活动,相比前一日要自由很多。

沿清水河上行,行至黛螺顶摊铺众多,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台蘑,六道木,佛珠,檀香木串,蜜蜡等很多当地特产比比皆是,美不胜收让有些应暇不得,还好我此行的目的还不至于此。

黛螺顶始名青峰《清凉山志》的记载,黛螺顶的历史始于唐代。黛螺顶山门背后现存明万历二十年仲秋的石碑也有记载:"……乳峰状若旋螺,圆净可爱,俗呼为大螺顶,志曰青峰是也,……传载古有神木,比丘法念,栖托于此。"

五台山乃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黛罗岭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青石辅就,登顶沿阶全程共计1080级台阶,这路名于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关联。此路如天梯般陡立奇峭,渐次登临之间,鸟瞰四周景色,浩浩然若凭虚御风。且石阶曲折处又多置平台,还有围墙小亭,边登边歇,领略佛国风光。有道是登大智路,消除一切人生苦累烦,要想登顶,绝非举足易事。必要按自身条件由古道新路索道三途登顶,喘息窦停好几回,只得稍歇片刻,无奈为求登顶观景,切齿苦攀,沿途经见虔诚佛众三步一叩首之情景,让人汗颜动感。黛螺顶坐东向西,殿堂房屋50余间。殿建构筑华美雅致,布局严谨有序,中轴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本寺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弥陀菩萨,后面是韦驮菩萨,左右为四大天王。

黛螺顶风景险危, 黛螺顶风景也绝美,清凉袭身,鸟脆花香登顶后,人烦恼顿然消逝,有超脱,从自然,悟本性,站于人生之外,超人眼光识人世间万象,感悟人生,引人魂入一个纤尘不染、像莲花一样洁净的清凉世界感觉。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东台望海峰可观云海日出、

西台挂月峰可赏秋夜满月、

南台锦绣峰可观山花茂盛、

北台叶斗峰可观雪景、

中台翠石峰可观天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