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发生在曹操入侵荆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许褚、曹仁、赵云和刘封。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1)

许褚大怒,引军寻路上山。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又闻山后喊声大震。欲寻路厮杀,天色已晚。曹仁领兵到,教且夺新野城歇马。军士至城下时,只见四门大开。曹兵突人,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曹洪曰:“此是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我军权且在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此时各军走乏,都已饥饿,皆去夺房造饭。曹仁、曹洪就在衙内安歇。初更已后,狂风大作。守门军士飞报火起。曹仁曰:“此必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之火,不可自惊。”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2)

说犹未了,接连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门皆火起。曹仁急令众将上马时,满县火起,上下通红……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麋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刘封又引一军截杀一阵。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夏侯惇兵败博望坡,曹操大怒,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入侵荆州,刘备随即撤退至樊城。没过几天,曹洪、曹仁率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巧妙部署,将樊城变成一座空城。等到曹军进入樊城后,诸葛亮安排在城外的伏兵向城中射入火箭。曹军被迫突围,被赵云、麋芳、刘封等人追杀,大败而回。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自相践踏”, 意为自己人互相踩,形容军队溃败时各自仓皇逃命的狼狈情形。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5)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樊城之战,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并非历史的真实。《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三国志·诸葛亮传》亦称:“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这也就意味着当曹军攻占宛城后,驻扎樊城的刘备才得到消息,并立即经襄阳向江陵撤退,其间并未发生过在樊城击败曹军之事。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6)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刘备投靠刘表之后,刘表让刘备驻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目的是防止曹操集团的入侵。在此期间,刘备还取得了博望坡之战的胜利。那么,为何当曹操入侵荆州之际,刘备却没有驻扎在新野并与曹军较量,反倒驻守荆州腹地的樊城呢?这是刘备自己的选择还是另有原因呢?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7)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三国志·先主传》及其注引《世语》中有两段记载非常值得关注。首先是《三国志·先主传》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其次是该传注引《世语》中的另外也一段记载:“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8)

从这两段记载来看,刘备从新野来到樊城的原因应该是这样:刘备投靠刘表,刘表不仅让刘备驻守新野,同时还提供了兵马和粮草物资。谁知刘备来到新野后,积极扩充自己的实力。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在博望坡一带击败了曹军悍将夏侯惇、于禁,但此举却引起了刘表的警觉。刘表随即让刘备离开新野来到樊城。樊城距离荆州州治襄阳仅有一江之隔,便与刘表加强对刘备的监视和控制。因此,刘备不得不离开新野来到樊城。从实际效果来看,刘表的这个举动达到了与其的效果。刘备被刘表束缚在樊城中难以动弹。故此,刘备才发出了“髀里肉生”的感慨,这个时期的刘备可谓苦不堪言。

三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三国成语故事自相践踏)(9)

不过,刘表的这个如意算盘却被诸葛亮所化解。刘备来到樊城后,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通过调查流动人口的举措进一步扩充了刘备的兵力,同时又秘密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建立了同盟关系,从而分化了荆州两大政治势力,这就使得刘表的企图彻底落空。更为可悲的是,刘表本想通过限制刘备来巩固儿子刘琮在荆州的地位,却没想到刘琮拱手将荆州献给了曹操。到头来刘备利用刘琦的名义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荆州数郡,成为荆州的真正控制者。刘表的如意算盘到头来也就成了一场空。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