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一本被誉为是具有"清明上河图"风貌的武侠小说,被称为"古典之性格"、"后现代之结构",作者既不是赫赫有名的“金古梁黄温”,也不是在大陆颇有人气的网络作者小椴、凤歌,它出自一位台湾人政治学博士之手。江湖没有他,却处处充满他的传说——“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单单是这句在坊间广为流传的密令,就足以证明它在武侠迷心中的地位,《英雄志》和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一种英雄主义气质,它全无威震四海的风光,更多的是包羞忍辱的两难,或者说英雄的寂寥和落寞。

英雄志为什么没写完(英雄志之终篇书评)(1)

《英雄志》有太多值得感慨的地方,是“观海云远”四人难以摆脱的天命运数而各自执著心中志业的反抗与救赎;是卢顾才子佳人花前月下佳偶难成的爱情、杨伍婷三人的犯贱的纠结不可挽回的自虐与互虐;是武英、景泰、正统朝堂上得风云变幻,江刘柳鼎足而三一朝倾的翻云覆雨;是怒苍山众好汉“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的肝胆义气;是苏颖超的一声“我不要做哀宗”的惊呼;是伍崇卿甘入地狱自愿成魔的睥睨狂笑;是“江东帆影”陆孤瞻的英雄豪杰论;是“气冲塞北”石刚大战少林的一句“霸先公”;是“九州剑王”方子敬黯然斩断师徒情缘的“你我已经不同道了”;是“凤羽”青衣秀士的纸牌“天下英雄,尽数起来” 的英雄相惜;是“潜龙”靖江王阳的森然回语“家家酒虽然好,但不能长久”的黯然神伤;是王一通的三两银逼上梁山的人生际遇;是百万饿鬼霸州一战的疯狂与恐惧。

杨肃观说:“修罗王临,生不能使之喜,死不能使之惧。愿天地罪孽,尽归吾身。”这样的权臣也有小年夜的恍惚“花满池塘得自由”,也有对护国天女银川的戏谑“坏男人”的腔调,也有“风流司郎中”的名头。“大掌柜”的秉性,有点像一块不会流泪的钢,他的材料是“超世志、无上道、六道轮回”。

伍定远说:“八十三加一,等于灭人满门。”铁血捕头亡命天涯只为了心中的一把尺,有了这把尺,他救下苦主宿敌,只为了“你是唯一的活口”,只可惜“一代真龙”十年后,却是早已越过了心中的那条线,徒留下“五百罗汉,快快现身,取我性命”的自戕自怨。

秦仲海说:“我秦仲海只要想到一件事,夜里便会偷偷地笑,哪怕多刺十个字,再断一条腿,我也感到值得!那便是……”他见众人目瞪口呆,霎时双手撑开,一字一顿,喝道:“那便是,秦仲海此生不必跪人!” 这样的怒王真是“爷爷生在天地间”,桀骜不驯放浪形骸,如此不羁的他却也有问及“当初为什么造反”时,答曰“忘了”的感慨,决绝的反抗者,有着天生反骨的独特气质。

卢云说:“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卢状元曾说“正道,就是对的事情。皇帝也好、百姓也好,都不能折我分毫。” 而十年水瀑归来,一句话颤颤悠悠“如今,这天下还好么?”多少辛酸感慨,圣光仁心不过十年扬州一梦觉,怎能不为之大恸?十年生死两茫茫,物是人非后顿悟“濯缨濯足,皆由自取,方今世道如此,未尝不是大家心中所愿?何须谁来痛心疾首、谁来大声疾呼?”难道不是对理想信仰的怀疑和动摇么?那最后的圣光还一直在么?

回到小说,无论结局如何,读者在读书的途中,尽管会为卢云的经历觉得揪心难过,心里终究还是获得了快感。但是,并不会觉得这是权谋和罪恶的快感。如果能写出这份罪恶和权谋,读者因此生出自觉的意识,《英雄志》将会是一部很好的悲剧,经得起钩沉;而书里的载沉载浮,是真正能让人忍住泪水的大悲欢。《英雄志》以一种玄幻的方式,披着武侠的外衣,却探讨着极为深刻的历史命题,直指人性。

时隔五年,如今再看,那些字字句句里依然充满了沸腾的热气,这是属于生命自身成长的躁动——面临一个个关口,在对未来生活何去何从的迷茫中,内心依然澎湃着对信仰探寻的热血,依然坚守着对理想的执着。

苦吗?真苦,真难,真累。可这就是人生,每一个人的人生,你与我都会经历的人生,不独英雄才有的人生。

不管人在庙堂,抑或是人在闹市,只要还活在世间,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次无路可逃的生死抉择。当命运之神降临的时刻,每个人物都会面向审判的殿堂,把自己的志业交出去。然后,用眼泪与鲜血,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英雄志。

英雄志为什么没写完(英雄志之终篇书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