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社会,京剧行业不像现在这样有编制、有财政保障、有各级领导,那时就是市场说了算。京剧演员们面对市场上的名手如林,竞争和出名绝非易事,故有“投班如投胎”之叹。
那时的梨园班社都有个经励科,负责戏班经营、演出策划、艺人协调、上传下达等工作,经励科对戏班运营颇为重要,他们总揽人、财、物的管理,拥有很高的权力和地位,演员要搭班,戏班租赁戏园、与戏园分账、与新闻界联系,都需要经由经励科。
从演员角度来说,经励科总理“角儿”的各项事务交涉,如搭班、配戏、受邀堂会、排期、谈价等,类似现在经纪人,可以说是演员的头儿和戏班的头儿。
在当时,有三位名角儿是自己的家人做经励,特别厉害,被称位“三大名妈”。
第一位的是梅兰芳的丈母娘,梅兰芳继配福芝芳的亲妈福大奶奶。福大奶奶人高马大,嗓音洪亮而且辩才无敌,发卷盘在头顶上,喜欢穿旗袍坎肩马褂市井好事之徒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福中堂”。
梅兰芳与福芝芳
她天天上园子是坐包月的玻璃篷马车,当然是母女同车,既能做伴又尽保护之责。有一些无聊的捧角家,渴欲望见颜色一倾衷曲,可是又怕福芝芳有母如虎,谁也不敢招惹。后来有人想出高招,写情书往马车里扔,起初福大奶奶尚没加以理会,不久变成不堪人目的裸照春官,这下可把福大奶奶惹翻了。她不坐马车里面,而是跟赶马车的并肩而坐,手持长鞭,看见有人靠近马车只要往车里一掷东西,她就长鞭一挥,抽得人鼠窜而逃,从此“福中堂”大名算是叫响了。
梅兰芳赴美公演时,福芝芳正有孕在身,梅原打算带孟小冬到美国观光一番,谁知被福大奶奶窥知个中秘密,愣让福芝芳挺着大肚子送兰芳登上总统号邮船,看着邮船启碇,才乘渡轮上岸。害得孟小冬空欢喜一场,这些都是那位名妈的杰作。
第二位名妈要算尚小云先生的母亲。
尚小云先生在梨园行博得“尚五十”善名,就是只要梨园行朋友登门求助,最少是五十元出手,那时一袋洋面三块二毛,五十元可真不菲了。尚老太太常说:“咱们当年穷苦无依,知道穷人的苦处,现在托老天爷的福,有碗舒心饭吃,只要力之所及,就应当多帮帮贫苦人的忙。”
尚小云先生对自己的母亲那是至孝!尚先生对母亲孝敬到什么程度呢?那可以讲是唯命是从。比如,老太太不喜欢尚先生穿白皮鞋,尚每次回家先换了鞋再去见母亲,以免老娘不高兴。母亲为了什么事情生气了,要打他够不着,小老太太个子很矮,尚先生就跪下来让母亲打,他不抽鸦片,母亲抽,他就每次临睡前,给母亲烧好烟泡,伺候母亲抽烟,直到完事母亲睡下,他才蹑手蹑脚的离去。
第三位名妈则是京剧名家吴素秋先生的母亲吴温如,外号“秋妈”,她里里外外、八面玲珑,处事决断游刃有余,是名妈中的佼佼者。
这位名妈厉害到何种程度?当时北京京剧界最难对付的“经励科”是有着“李鸟儿”之称的李华亭,连他碰到吴温如都甘拜下风,感叹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吴温如说了话,吴办交涉从来不说一句不在理儿上的话,她用大理儿把你这么一锔,你有什么高招也使不出来”。
在吴素秋想拜尚小云为师时,尚小云不敢收这位女徒弟。吴温如于是施展她八面玲珑的手腕,整天跟尚老太太磨烦,尚先生才正式拜师收徒。师徒一个认真教,一个用功学,所以过了不久,吴素秋就在她能干的名妈东奔西走努力之下自己挑班唱戏,奠定了后来跟童芷苓平分秋色的局面。
吴素秋
1940年,吴素秋率秋文社剧团到烟台唱义务戏,吴素秋老妈亲自去谈,最后谈定的条件是:在烟台唱10天,再加送2天;每天包银1000元,外加脚银(车马费)100元,食宿分三等由请方负担;全社人马因要回北京所需要的路费由烟台方负担,最后算账,吴素秋在烟台共售出票款竟达到40900余元。
用现在的词语来形容,吴素秋先生的成功离不开她的有才能的“名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