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天空永远翱翔的飞鹰------高志航

赵彦华

11月21日对于大多数周口人来说是很普通的日子,可是80多年前的11月21日,是抗日飞将军高志航在周口为国捐躯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抗日英雄。

1936年(民国25年),河南省第七专员公署,在周口西南三里的臧岗坡(今周口川汇区现代城小区),建设飞机场一座,史称周家口机场,机场内停驻20多架军用飞机。

1937,一个永远让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年份,“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1937年11月21日,周家口上空遭到日军突袭,九架敌机飞来,轰炸河南周家口机场。空中隆隆的飞机声淹没了所有人对话。一位飞行员迅速到达战位,准备升空迎敌。他叫高志航。高志航坐上战机,连续开车三次,却没能将飞机顺利升空,可是这时候,空中已经响起了炸弹掠空的嘶嘶声,几十颗炸弹已经对准跑道落下,立即冒起了扑鼻的硝烟和尘土,整个机场都被一片火舌、浓烟所笼罩。机场内几十架飞机被炸得东歪西倒,高志航那架座机也正在燃烧,机尾愤怒地指向天空,高志航不幸牺牲,双手还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全身血肉模糊,机油溅在身上,正在燃烧,几个地勤人员奔过来抢救,但是盖世英豪、百胜虎将,已经难回乏术了,享年30岁。

“志航”并非父母为他取的名字。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出生于贫苦家庭,是家中长子。少年时毅然投笔从戎,求学于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

东北军扩建空军后,他以 “志航”二字明志,赴法学习飞行。这个矢志航空的少年当时一定不会想到,他的飞航轨迹会给中国空战史留下光辉的一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命令,高志航悲愤之下,带着两个弟弟,躲在火车厕所里逃往关内。经同学介绍,他加入了南京航委会,获得空军第8队中尉分队长职位。之后,他勤学苦练,通过自修,掌握了夜间不打灯起飞、倒飞和弧形飞等飞行绝技。当时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在国际飞行界凤毛麟角,在中国飞行员中更是独一无二。

1935年8月,高志航奉命到意大利购买飞机,并应邀表演特技。墨索里尼看后大为欣赏,拍着他的肩膀说:“像你这样出色的飞行员,在意大利,不,在整个欧洲,也只能找到一两个。希望你留在意大利,我将给你最高的酬金和最好的职位。”高志航回答:“我的职位在中国,我只愿做一名中国军人!”

当时,意军火商向高志航行贿,企图推销落后机型,遭到他的断然拒绝。最后他不辱使命,从美国购回100架“霍克式”驱逐机。

刚直忠厚 技术高超

回国后,国民政府随即组建5个飞行大队,高志航调至南昌任第四大队大队长,并晋升中校,任空军教导团总队总队副。辖21、22、23中队,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同时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开始训练新招募的飞行员。

高志航为人严肃、刚直、忠厚,深得部下的信赖和拥护。培养出如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空战英雄。他的另一学生刘善本1946年6月驾机飞抵延安,开创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先例,后为新中国空军的创建做出重大贡献。

高志航对部下除在飞行技术上严格要求外,还经常向部下揭露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用以激励部下仇恨敌人,保卫祖国的斗志。他常说:“现在你们都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飞行员,今后一定要击落敌机,保卫祖国,否则就不是忠实的战斗员。大家要记住为国争光、为民出力、勇敢杀敌,使我们第四驱逐大队能够留名千古。”

1936年10月31日蒋介石50华诞大庆。这天,航委会特别在南京举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国空军参加的空战技术和飞行特技表演。当时正留守杭州的高志航闻讯后,主动驾机前往参加。鹰三型战轰机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主力战机,又称霍克三(Hawk III)。第一次公开在国人面前是由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少校率三十五架霍克三,在南京市明故宫机场上空编成“中正”二字的空中分列式,其间,他以自己的拿手好戏在空中尽情展示,博得场上各路嘉宾的阵阵喝彩,亦使几支欲争高下的外军特技队相形见绌。蒋介石观看后,询问表演的飞行员是谁。毛邦初说:“是高志航总队副在表演。”蒋介石立即命令召见。蒋介石对高志航说:“你的技术很高,赶超世界水平。”当即把自己的“天窗”号飞机奖给了高志航使用。很快,消息就通过国内外的各种媒体传了出去。从此,高志航的名字在军中几乎人人皆知。英勇果敢 击落敌机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计划空袭杭州、南昌、虹桥等机场,摧毁中国的空军力量。 8月14日,长谷川清命令驻台北的18架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出动,空袭杭州笕桥机场。

当天18时10分,杭州发出空袭警报。此时,中国空军第四航空大队第21、22、23中队已由河南周口起飞,经过恶劣气象条件的长途飞行,油料将尽。刚在笕桥机场降落不久的高志航机队,不顾长途飞行的疲劳和油料不足,英勇果敢地冲上天空,在云层里同敌机群展开猛烈厮杀。

高志航驾机占据有利位置,抓准时机、准确击中一架日机右翼主油箱,敌机迅速坠落在钱塘江畔。这架敌机也成为被中国空军击落的第一架日军战机。之后,第23中队队员梁添成和22中队长郑少愚也各击落敌机1架。不到30分钟的战斗,第4大队共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我仅1架战机轻伤。

高志航80岁(周口天空永远翱翔的飞鹰------高志航)(1)

刚与日寇战斗归来的高志航

这次空战,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8月15日,中日空军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再次展开大规模空战。这一系列战斗中,中国空军击落17架日机,仅损失两架战机。高志航成为中国空军击落外敌的第一人,被誉为“空军战神”。为纪念首次空战胜利,南京国民政府将8月14日这一天定为“空军节”。

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天空成为了高志航的“狩猎场”,他与战友共击落敌机230架,击毙敌飞行员327名。日军飞行员对高志航又恨又怕,连发誓时都说:“我要是做了亏心事,出门就碰上高志航!”

“志航队,飞将军!怒目裂,血沸腾!振臂高呼鼓翼升,群英奋起如流星……”这首“八一四”空战纪念歌曲响遏行云。第4航空大队更名为“志航大队”,成为中国空军一张靓丽的名片,更化作制胜天空的决战王牌。

生活中平易近人的高志航御下极严,他常对部下说:“空中作战,决胜负于俄倾之间,如不于平时养成守纪律服从命令之习惯,则临阵之际有如散鸦,何以作战?”

他处理事情严谨细致,曾对军需人员说:“经费手续及一切应办事项,必须每日清理。因为空中作战,随时随地可能牺牲,假如一旦发生不测之事,则一切经办事项将不免于一塌糊涂,那就对不起我们担负的职务,也就是对不起国家。”

高志航80岁(周口天空永远翱翔的飞鹰------高志航)(2)

高志航与同学合影,前排右二为高志航。

“东北飞鹰 空军战魂”

只恨胡马杀不尽,一腔碧血撒苍穹。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率队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战机。飞至河南周家口机场(现川汇区交通路西段现代城附近)时,因天气恶劣,在机场转场待命。

周家口机场降落大批先进战机的消息被汉奸告密,日军非常重视,密谋偷袭。21日,机场突遭大批日机空袭。因为周家口地处平原,预警能力落后,敌机很快临空轰炸。高志航率先登上飞机,军械长冯干卿迅速攀住螺旋桨盘车,机械士站在旁边注油。第一次开车失败了,高志航大喊:“再来一次!”冯干卿使劲按着螺旋桨,抬头一看,敌机已来到了机场一空,他大喊:“敌机要投弹啦!司令快下飞机吧!”高志航说:“咱们再试一次吧!”……第三次开车又失败了,此刻,空中全是“嘶嘶嘶嘶”炸弹下坠时的声音,“你们快走!”高志航把机械士从座舱边上推出很远,机械士顺势一滚,潜入起飞线旁一个排水沟里……炸弹砸下来,烈焰冲天……高志航连同14架飞机消失在一片火海中。殉国时的高志航,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时年30岁。

高志航牺牲后,国民政府和军委会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的追悼会上,蒋介石亲自主持,并敬献花圈致哀,上书“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国民政府追授其少将军衔,汉口上万群众自发上街致哀。蒋介石悲痛地说:“我们宁愿损失一百架飞机,也不愿失去一个高志航。”

1937年11月22日,高志航追悼会在汉口举行,周恩来在参加追悼会时,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他称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1993年,92岁高龄的张学良提起这位老部下依然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他为这位东北同乡题词:“东北飞鹰、空军战魂。”以此追悼远去的“飞鹰”。

高志航80岁(周口天空永远翱翔的飞鹰------高志航)(3)

张学良题词:“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1999年,高志航曾就读过的三棵榆树镇中心小学改名为志航小学;2006年,高志航的家乡通化为其建设了衣冠冢;2015年,三峡大学“高志航路”上,高志航塑像落成,三峡原石托起铜铸的巍峨身躯,撑起了民族的不屈脊梁。

高志航殉国的周家口机场后来改为商水县园艺场,种植苹果等水果。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成为现代城住宅小区。

飞鹰远去化长虹,战魂氤氲守碧空。八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岁月悠悠,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周口人民永远忆英雄。每一个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人、尤其是为国捐躯的英雄,都值得我们崇敬和纪念。一千万周口人民不会忘记血洒周口、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高志航!

周口的天空永远翱翔的飞鹰------高志航!

,